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80篇
  免费   5403篇
  国内免费   8816篇
测绘学   4115篇
大气科学   2722篇
地球物理   4259篇
地质学   16350篇
海洋学   4185篇
天文学   247篇
综合类   1763篇
自然地理   3458篇
  2024年   330篇
  2023年   793篇
  2022年   1432篇
  2021年   1858篇
  2020年   1475篇
  2019年   1684篇
  2018年   1452篇
  2017年   1464篇
  2016年   1492篇
  2015年   1778篇
  2014年   1581篇
  2013年   1932篇
  2012年   2195篇
  2011年   2025篇
  2010年   2035篇
  2009年   1930篇
  2008年   1946篇
  2007年   1774篇
  2006年   1781篇
  2005年   1443篇
  2004年   1058篇
  2003年   745篇
  2002年   809篇
  2001年   703篇
  2000年   568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7年   13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聂政融    王晓霞  柯昌辉  杨阳  吕星球 《地质通报》2015,34(08):1502-1516
花山复式岩体位于华北地块南缘,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复式岩体中的中细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28±1Ma,此年龄被解释为成岩年龄。该岩体及邻近的五丈山岩体中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特征,为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在稀土和微量元素上,富集LREE、Rb、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REE、Zr、Hf、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总体上Eu异常不明显,显示出I-A过渡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表明,花山花岗岩的εHf(t)主要变化于-25.8~-19.6之间,tDM2为2.81~2.43Ga,显示源区物质以古老的壳源物质为主,有年轻组分的参与。与岩体外围多金属成矿年龄的对比分析发现,外围金、钼矿床与花山复式岩体的年龄一致,比五丈山岩体晚20~25Ma,表明金、钼矿的形成与花山岩体在时空上联系密切,该岩体可能为成矿提供了热源。  相似文献   
832.
本文首先从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的输运方程和考虑自作用时的电磁波波动方程出发, 利用简正模展开的方法推导出泵波在反射区域激发出热自聚焦不稳定性(thermal self-focusing instabilities, TSFI)所需电场阈值以及其增长率的完整数学表达式, 并估算了TSFI激发阈值及所对应的有效辐射功率(ERP)的量级.随后利用三维垂直加热的理论模型, 结合国际参考电离层(IRI-2012)和中性大气模型(MSIS-E-00)给出的背景参数, 数值模拟了大功率高频泵波加热电离层时泵波反射区域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因TSFI而产生的变化及发展的过程, 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背景参数对较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高频泵波的加热阈值达到或超过百毫伏每米的量级时, 即可激发TSFI, 发展出大尺度电子密度及温度不均匀体, 这些不均匀体内的密度耗空约为4%~10%, 而电子温度剧烈增长, 到达背景温度值的1.6~2.1倍;且在相当的加热条件下, 背景电子温度越低、电子密度越小, 加热效果越显著;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的扰动幅度随着加热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 即扰动逐渐趋于饱和, 且电子温度要快于电子密度达到饱和状态.本文还对泵波反射高度处的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变化率进行采样并求得其功率谱密度, 分析结果表明:TSFI发展出的大尺度不均匀体满足幂律谱结构, 谱指数随着加热的进行逐渐趋于稳定, 白天与夜间的幂律谱指数区别不大, 但电子密度与电子温度的幂律谱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833.
川藏交通廊道规划路线沿线滑坡锚固工程在全生命周期内将不可避免受到季节性冻土冻胀融缩的不利影响。为减缓此不利影响,本文提出基于多个挤压摩擦型屈服套的屈服装置、消能蓄能型碟簧系统,形成可双向调节预应力的锚索新结构。并对该锚索进行室内张拉试验、极限承载力试验及工作机理研究,成功研制吨位500 kN级、行程100 mm的双向调节预应力锚索。室内试验证实,单个挤压摩擦型屈服套起始屈服力为120~135 kN,平稳行程可达255 mm;屈服装置由4个挤压摩擦型屈服套及P锚组成,起始屈服力为420~450 kN,行程可达到100 mm以上;碟簧系统可实现耗能(冻胀时可抵消约60%的预应力增长)与蓄能(融缩时可抵消约40%的预应力损失)的目的。屈服行程完结后,双向调节预应力锚索极限承载力为1050kN,与传统锚索极限承载力相当。该新型锚索起始屈服力及行程具有较好的可拓展性,性能参数优于市场同类产品,可用于冻融环境及地震、大变形情形下的滑坡边坡加固,为川藏交通廊道沿线季节性冻土区滑坡、边坡防护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34.
2013年5月26~28日和6月15~18日南疆连续出现了2场罕见的暴雨过程,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探测资料、NCEP/NCAR每日4时次 1°×1°再分析资料和欧洲ECWMF 0.25°×0.25°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比分析了这2场暴雨的落区和强度差异的成因。2场暴雨均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产生,较强暴雨的高空环流经向度更大、中亚低槽与北支槽打通并南伸更南,低层700hPa以下水汽输送较中高层更为重要,日常预报更应注重低层的水汽输入。对比暴雨强度,低层水汽输送越强(更多水汽路径、更多边界的水汽输入、更强水汽通量和水汽输入量)、低层水汽输送时间越长、低层切变线持续时间长且伸展至中高层,暴雨强度均可能更强。中尺度切变线和涌线在暴雨落区预报中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35.
目的:利用双源CT (DSCT) 血管成像技术探讨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4月到2014年8月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例, 以调查问卷作为分组依据, 筛选出糖尿病组 (n=300) 和非糖尿病组 (对照组n=300) , 其中糖尿病组根据病程的长短又分为2组:1组, 糖尿病病程≤5年, 共180例;2组, 病>5年共1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斑块的发生率、分布特点、狭窄程度及斑块类型。结果:病变累及血管支数及范围比较。糖尿病组冠脉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为27.5%, 非糖尿病组为20.6%;糖尿病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为43.8%, 非糖尿病组为17.4%,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狭窄程度比较:糖尿病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比例分别为7.9%、4.8%;非糖尿病组分别为3.7%、1.9%, 糖尿病组狭窄程度较非糖尿病组增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糖尿病2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比例分别为12.2%、7.8%, 1组分别为0.93%、0%,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斑块性质比较:糖尿病组混合斑块的发生率为51.4%, 非糖尿病组为38.9%, 而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 糖尿病组为43.8%, 非糖尿病组为53.7%,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糖尿病2组混合斑块的发生率为63.3%, 1组为31.5%, 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S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准确评价糖尿病与冠脉斑块之间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冠脉斑块累及范围更广、管腔狭窄更严重、混合斑块发生率更高, 并处于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状态, 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加剧。  相似文献   
836.
对于CT扇束扫描,射线源焦点与被测工件旋转中心的连线不垂直于探测器所在直线时,采用标准的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重建出的图像会存在伪影,降低图像质量。本文基于经典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理论,分析了此类伪影形成的原因,给出了利用投影原始数据(正弦图)计算校正算法所必需的几何参数的方法。本方法无需专用模体,不必进行二次扫描,方便、快捷并有效。计算机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3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变血管的CTA检查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螺旋CT机,Philips Extended Brilliance TM Workspace或GE AW4.4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以MIP、CPR为主,VR为辅,对头颈部动脉进行分析,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变血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有90例发现病变血管(占88.24%),90例中,单纯脑动脉病变57例(占63.33%),单纯颈动脉狭窄、斑块12例(占13.33%),脑动脉及颈动脉联合病变21例(占23.33%)。病变血管的CTA表现:检出的78例脑动脉病变中,24例显示为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38例显示为较明确的局限性血管狭窄,其中6例可见斑块,16例显示为血管闭塞,均在大脑中动脉。检出的33例颈动脉病变中,显示为血管狭窄、斑块形成以及血管壁钙化,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各种缺血性脑血管病与病变血管的对应关系:48例脑梗死,29例找到责任血管;26例TIA,22例找到病变血管;19例腔隙性脑梗死,16例可见不同程度的颈、脑动脉病变;9例有临床表现而CT和(或)MRI显示正常者,显示脑、颈动脉病变6例。结论:CTA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检查方法,用来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变血管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838.
沪昆高铁萍乡—丰城沿线岩溶发育.通过1∶50000环境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手段,对该区岩溶发育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发育形态多样,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岩溶丘陵和岗阜地形,垂向上自上而下岩溶发育强度渐弱.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有岩性、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等因素.这些认识对区内的城镇群规划建设、确保岩土工程安全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9.
承压水导升带是煤层带压开采安全评价的重要因素。为了综合研究其影响因素的作用,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的水文地质物理概念模型和数值模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开展了工作面宽度(A)、隔水层厚度(B)、承压水压力(C)、煤层埋深(D)、隔水层渗透系数(E)5个因素5水平的有空列正交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煤层底板承压水导升高度与底板含水层水压和隔水层渗透性关系密切;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强弱顺序是E>C>D>B>A,其中因素EC对实验结果影响显著;初始水头压力越大,水头衰减速率就越大,并随着导升高度的增加而加快。改变影响因素而导致承压水压力的变化揭示了煤层开采过程中承压水导升带高度的变化规律,为带压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0.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绝缘固体,与围岩电阻率差异大,具有电磁法勘探的物性基础.在青海木里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开展了瞬变电磁法的勘探试验研究,发现电阻率断面图上部为连续较厚高阻层,下部低阻背景之间存在不连续高阻层.根据木里天然气水合物钻井的测井资料,上部连续高阻层可以确定为冻土层,而下部不连续高阻层位于非冻土层之间,深度上与科学钻井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层位基本对应,处于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因此认为瞬变电磁法探测的下部非冻土层内不连续高阻层指示了木里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层.研究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法具有探测常年冻土带深部高阻的能力,可用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