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50篇 |
免费 | 11148篇 |
国内免费 | 601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11篇 |
大气科学 | 2975篇 |
地球物理 | 4487篇 |
地质学 | 17520篇 |
海洋学 | 4492篇 |
天文学 | 293篇 |
综合类 | 1914篇 |
自然地理 | 35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1篇 |
2024年 | 996篇 |
2023年 | 1048篇 |
2022年 | 1591篇 |
2021年 | 1959篇 |
2020年 | 1617篇 |
2019年 | 1795篇 |
2018年 | 1543篇 |
2017年 | 1546篇 |
2016年 | 1561篇 |
2015年 | 1869篇 |
2014年 | 1645篇 |
2013年 | 2002篇 |
2012年 | 2242篇 |
2011年 | 2059篇 |
2010年 | 2068篇 |
2009年 | 1954篇 |
2008年 | 1970篇 |
2007年 | 1793篇 |
2006年 | 1809篇 |
2005年 | 1459篇 |
2004年 | 1098篇 |
2003年 | 780篇 |
2002年 | 892篇 |
2001年 | 760篇 |
2000年 | 602篇 |
1999年 | 312篇 |
1998年 | 94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9篇 |
1979年 | 10篇 |
1975年 | 4篇 |
1957年 | 13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由于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的白云岩致密油储集层的纵波阻抗与其围岩差异非常小,利用叠后反演技术难以有效预测储层,而可以提取丰富弹性信息的叠前反演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噪声等问题,叠前反演方程有较强的不适定性,笔者在贝叶斯框架下引入了改进的多变量柯西分布和改进的低频约束因子,重新推导了反演方程,获得了新的目标函数,有效地减少了反演的不适定性,从而提高了反演的稳定性,并结合迭代的思想来不断更新反演求解过程中的背景纵横波速度比值,从而增加了反演结果的精度.模型数据测试和实际资料应用都证明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适用性.统计表明,利用提出的反演方法,目的层段内优质储层厚度预测吻合率高达89.75%.因此,此方法对类似硅质致密储层的勘探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2.
甘肃北山金、铜矿床红沙的植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北山地区植被属戈壁荒漠植被类型,主要植物群落为红沙,红沙中多数元素特别是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含量和变化系数矿区大于背景区,元素含量背景区呈对数正态分布,矿区呈偏对数正态或多峰分布,红沙中的元素组合分类背景区为Au,Cu,Pb,Zn,As,Sb,Mo,V,Mn和Ag,Sn,Sr,Ba及Ti,Cr,Co,Ni,金矿区为Au,Ag,As,Sb,Mo,Mn,Sr和Cu,Pb,Zn,Sn,Ba及Co,Ni,Ti,V,Cr,铜矿区为Cu,Pb,Zn,Mo,Au,Ag,Ba和As,Sb,Sn,Mn及Ti,V,Cr,Co,Ni,Sr,矿区红沙中浓集系数较大的元素多数在矿区岩石中的浓集系统亦较大,金,铜矿床红沙和岩石中的特征元素分别都有Au,Ag,Ag,Sb,Mo,(Mn)和Cu,Pb,(Ba,Ti,Cr)。在金,铜矿床(体上方分别发育有良好的Au和Cu的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和元素组合及分带,根据红沙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判断金或铜矿种类型,并能对掩埋,隐伏金,铜矿床(体)进行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113.
114.
115.
铵态氮作为氮元素的一种重要存在形态,是水体污染状况的指标之一。鉴于目前铵态氮同位素测试方法都存在预处理过程复杂,转化率低,所需样品量大,检测效率低下,对测试NH+4浓度低的水样存在困难,本研究建立了次溴酸盐-盐酸羟胺转化法测试铵态氮同位素的方法,并应用于三种类型的水样(海水、河水和土壤浸提液)铵态氮同位素测试。通过测试铵态氮标准样品的氮同位素,确定该方法的转化率、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等指标,并建立铵态氮同位素校准曲线。实验结果显示,铵态氮标准溶液NH+4浓度范围2.5~50.0 μmol/L 之间,NH+4氧化还原为N2O的转化效率均大于90%,不同浓度δ15N(N2O)标准偏差均在0.5‰以内;4种丰度铵态氮同位素标样校准曲线斜率为0.489,相关系数R2为0.999,相关性良好,转化过程氮同位素未见分馏;水样中NH+4浓度的检出限为2.5 μmol/L。实测三种类型水样δ15N(NH+4)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18‰、0.27‰和0.30‰(n=5),与次溴酸盐 叠氮化钠转化法测得δ15N(NH+4)的差值分别为-0.03‰、0.86‰和-0.95‰,表明两种方法测试结果差值在误差范围之内,其结果可相互验证。本转化法中用盐酸羟胺替代剧毒易爆的叠氮化钠试剂,对环境更友好,且具有更高的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满足环境中不同类型水样铵态氮同位素分析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16.
滨海岸线作为休憩娱乐的主要目的地,是滨海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本研究以厦门市滨海砂质岸线为对象,采用指标评价、对比分析等方法,开展岸线环境质量评估、生态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适宜性分析、生态化改造提升方向研判和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1)厦门市滨海砂质岸线环境质量整体良好,自然环境和开发利用层面环境质量均处于中等以上的砂质岸线长度约24.7 km,占砂质岸线总长度的96.2%;(2)根据岸线环境质量评估结果,厦门市总体上可以归纳为1至5级和无居民海岛型6大滨海砂质岸线类别,以及现状网红型、游憩娱乐型、观光游览型、休闲娱乐型、潜在发展型、保护修复型、严格保护型7大管理类型;(3)厦门市滨海砂质岸线的保护修复与改造提升方向主要体现在浴场、游乐场、休憩场所、公共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服务、岸线修复工程项目建设三方面;(4)在维持岸线自然属性、保障岸线风险识别与管控目标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力资源服务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提升厦门市岸线分类施策管理方式,以特许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进行一/二/三级砂质岸线的商业化开发利用与管理,并加强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明确岸线分类管理与协调利用权属信息,最终实现滨海砂质岸线资源自然 社会 经济与生态效益。本研究能够为厦门市滨海砂质岸线管理体系制定、保护修复格局优化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实际案例支持,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7.
于2008-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尼洋河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尼洋河浮游植物共计7门29科48属,其中硅藻为优势浮游藻类.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尼洋河中游(尼洋河下游)最高,其他河段呈下降趋势,符合中间高度膨胀假说.尼洋河沿程浮游植物的总丰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夏季的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与其他季节的存在显著差异,夏季总丰度与秋、冬季的存在显著差异,冬季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春季的存在显著差异,冬季的均匀度指数与其他3个季节的存在显著差异.尼洋河浮游植物季节演替依赖于外源性水源补充,沿程演替则与河道底质有着很大关系.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尼洋河硅藻门舟形藻科的藻类与理化因子铵态氮、表层pH、表层水温相关,部分蓝藻以及绿藻与水质理化因子也存在着关联.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预测了尼洋河着生藻类时空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尼洋河浮游植物群落总丰度和均匀度指数受pH值影响较大,pH值低于8.0的水域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比pH值高于8.0的水域大,尼洋河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受到河道底质影响较大,底质为黏土的水域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底质为砂石的大.这些关键环境因子对尼洋河水域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建议加强对浮游植物及这些环境因子的关注,保障尼洋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8.
南京玄武湖菹草种群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玄武湖菹草种群的环境效应,对玄武湖2006年春季水质变化、菹草区内外水质差异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2003-2006年春季水质监测资料,结果表明:菹草区DO高于菹草-水交界区及开阔水域;从菹草区到菹草-水交界区、开阔水域TP、TN逐渐升高,TP均值分别为0.062、0.098、0.105 mg/L,TN均值分别为1.674、2.202、2.412 mg/L;与2003-2005年同期均值相比,2006年3-5月份TP分别下降了15.4%、45%、43.3%,TN分别下降58.2%、43.9%、51.3%,SD保持在65 cm以上;说明菹草在改善湖泊环境和净化水质方面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改善、维持玄武湖健康稳定水生生态系统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9.
120.
海外勘探中常遇到的资料稀缺、地质条件复杂等困境,直接加剧了勘探难度和挑战性,所以急需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取得研究成果并指导勘探.文中以地震资料稀缺、地形复杂的D盆地为例,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本区的构造成图技术和流程.结合地震、钻井、文献多样化信息,借助数字化的地质剖面和重磁信息约束的趋势面综合网格构造成图,对地震空白区进行了有效的趋势约束,得到了基础区域地质图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下一步的盆地构造分析以及构造单元划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