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91篇 |
免费 | 12886篇 |
国内免费 | 700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113篇 |
大气科学 | 3698篇 |
地球物理 | 5578篇 |
地质学 | 19932篇 |
海洋学 | 5212篇 |
天文学 | 439篇 |
综合类 | 2302篇 |
自然地理 | 41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4篇 |
2024年 | 1148篇 |
2023年 | 1216篇 |
2022年 | 1919篇 |
2021年 | 2337篇 |
2020年 | 1960篇 |
2019年 | 2123篇 |
2018年 | 1869篇 |
2017年 | 1835篇 |
2016年 | 1870篇 |
2015年 | 2186篇 |
2014年 | 1968篇 |
2013年 | 2414篇 |
2012年 | 2646篇 |
2011年 | 2413篇 |
2010年 | 2398篇 |
2009年 | 2316篇 |
2008年 | 2323篇 |
2007年 | 2072篇 |
2006年 | 2042篇 |
2005年 | 1623篇 |
2004年 | 1197篇 |
2003年 | 854篇 |
2002年 | 916篇 |
2001年 | 800篇 |
2000年 | 652篇 |
1999年 | 361篇 |
1998年 | 137篇 |
1997年 | 108篇 |
1996年 | 90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0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5篇 |
1958年 | 10篇 |
1957年 | 15篇 |
1954年 | 1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Effect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bandoned farmland on the Loess Plateau,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ng Li Zhanbin Li Mengjing Guo Peng Li Shengdong Cheng Bo Yuan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8,77(5):205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mplemented a country-wid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forestation project (namely the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in 1999 to return cultivated land with slopes of 25° or more to perennial vegetati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reduces soil erosion mainly by changing th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ethods might produce different impacts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In this study, two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ethods (i.e., natural restoration and artificial restoration) were compared on abandoned farmland in the typically hilly and gullied areas of the Loess Plateau of Northwest China. In the natural restoration method, the farmland was abandoned to natural vegetation succession without irrigation, fertilization or other artificial disturbances. In the artificial restoration method, the farmland was planted with black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L.) and watered and cultivated for the first two years. Thre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i.e., soil moisture, bulk density and aggregation)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two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moisture and soil bulk density were higher under artificial restoration than under natural restoration with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By the fourth year, the soil moisture and soil bulk density were higher under natural restoration than under artificial restoration. For the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0.25 mm, the soil aggregates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 were more stable under artificial restoration than under natural restoration, while the results were the opposite for the 40-60 cm soil layer. Overall, th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were continuously improved during the restoration of vegetation on abandoned farmland. In choosing betwee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ethods, natural restoration is preferable to artificial restoration, but artificial intervention is needed during the first three years. 相似文献
103.
能源矿产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加强我国及周边地区油气和煤等能源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意义重大。依据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以及油气与煤成藏地质学理论,以深部构造控制盆—山发育、盆—山耦合和热动力系统控制成矿的研究工作思路,应用70个油气田、471个煤田的基础地质资料,从沉积盆地发育的区域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单元诸多方面,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上提示了该区板块构造格局与能源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中国南部及邻区能源资源可划分为3个成矿域,每个成矿域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成矿省、含矿区(盆地)、矿田聚集区带、矿田(油气田)五个级别的成矿区域。数据集由构造带(断裂带和造山带)类型和时代、盆地类型和时代、能源矿产资源类型和丰度、成矿区带等元数据组成。该数据集是在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盆地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资源评价资料,综合分析成矿区带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的一套完整的数据库,不仅是对中国南部及邻区区域地质认识和沉积盆地能源资源勘查工作成果的集成,而且为国家科学地引导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4.
冈底斯带晚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一直存在争议。此次研究了中冈底斯带扎布耶茶卡北部区域则弄群火山岩的野外特
征和锆石U-Pb年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扎布耶茶卡北部则弄群火山岩主要喷发于154.2~142.1 Ma。研究首次获得
晚侏罗世的则弄群火山岩年龄为154 Ma,比前人提出的则弄群火山岩浆活动起始时间(130 Ma) 提前了24 Ma,据此将则
弄群的时代定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根据研究获得的最新年代学数据,结合冈底斯带火山岩的前人研究资料,显示冈底
斯带中生代弧火山岩具有从南向北逐渐年轻的趋势。因此,最早期南冈底斯弧中生代火山岩可能与新特提斯洋板片北向俯
冲有关,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中冈底斯带弧火山岩受到了新特提斯洋板片北向俯冲和班公湖-怒江洋板片南向俯冲的双
重影响,早白垩世中期的北冈底斯带弧火山岩则与班公湖-怒江洋板片的南向俯冲密切相关。研究成果为冈底斯带晚中生
代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了火山岩方面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05.
106.
西峰油田庄40区块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应用测井资料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西峰油田庄40井区块长6储层的特低渗透成因和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块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为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扇中和扇根明显好于扇端,而且粒度偏细也是造成特低渗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成分成熟度对该区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影响不明显;成岩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得储层孔隙、渗透性减小、变差,而溶蚀作用和成岩缝的产生又为储层中油气的赋存和渗流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7.
基于RS和GIS的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分类及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遥感技术是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以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GIS技术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进行定量化研究,查明湿地的类型分布、面积,分析其1989-2000年期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虾田、居民地、滩涂面积增加;芦苇沼泽、水田、浅海水域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主要是由城市扩张和经济增长所致。天然湿地的减少,使依赖于湿地生存的动、植物种类大大减少。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应严禁毁苇开荒,逐步退耕还苇,加强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使本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8.
109.
扬子克拉通西缘1.73Ga非造山型花岗斑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发现扬子克拉通西缘古元古代晚期海孜斜长花岗斑岩岩体.本文报道了其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1730±15Ma(MSWD=4.0,n=15).岩石具有高SiO2(69.77%~73.83%)、高碱(ALK=5.46~6.65)、低钾(K2O/Na2O=0.02~0.14)含量.里特曼指数1.04~1.65,A/CNK值为1.11~1.25,平均值为1.18(>1.1),10000 Ga/Al=3.96~7.34(均值为5.18>2.6),较高的含铁指数[FeO/(FeO+MgO) =0.95~0.99],总体显示了低钾钙碱性过铝质(SP)铁质A型花岗岩的特点.岩石富集Nb、Ta、Zr和Hf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K、Sr和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总量∑REE=390.70×10-6~674.91×10-6,LREE/HREE=1.74~3.29(均值2.18),轻稀土分异作用明显,相对富集,表现出强烈的负Eu异常.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海孜花岗斑岩岩体为形成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可能与同期基性岩浆活动的底侵作用相关.海孜花岗岩的年龄和地球化学表明,扬子克拉通西缘存在古元古代晚期与全球性Columbia超级大陆裂解同期的双峰式岩浆岩组合. 相似文献
110.
新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成矿系统与成矿区带初步探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新疆地处中亚成矿域的中段,古生代大陆边缘增生明显、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古生代大陆边缘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即以阿尔泰南缘为主的早中泥盆世和以天山为主的早石炭世。本文在综合研究及与境外对比的基础上,按照北疆地区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的构造动力学和成矿特征,将研究区大陆边缘成矿系统划分为:活动大陆边缘海相火山岩-盆地流体成矿系统,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岩浆活动成矿系统和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盆地-热水活动成矿系统三类。同时对形成于大陆边缘的成矿区带进行划分,主要包括:阿勒泰南缘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块状硫化物成矿带;阿尔泰南缘-东准噶尔活动大陆边缘卡拉先格尔岛弧斑岩铜金成矿带;东天山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铜钼锌成矿区带;西准噶尔洋内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成矿区带;西天山(伊犁地块)活动大陆边缘金铜成矿区带;塔里木板块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型铅锌成矿带。本文认为大陆增生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是矿床学和成矿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成矿区带是成矿系统发生成矿作用的响应,而成矿系统是成矿区带形成的本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