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22篇
  免费   5393篇
  国内免费   8840篇
测绘学   4115篇
大气科学   2722篇
地球物理   4261篇
地质学   16363篇
海洋学   4203篇
天文学   247篇
综合类   1770篇
自然地理   3474篇
  2024年   330篇
  2023年   793篇
  2022年   1437篇
  2021年   1859篇
  2020年   1478篇
  2019年   1687篇
  2018年   1455篇
  2017年   1465篇
  2016年   1492篇
  2015年   1779篇
  2014年   1582篇
  2013年   1931篇
  2012年   2200篇
  2011年   2025篇
  2010年   2033篇
  2009年   1934篇
  2008年   1953篇
  2007年   1775篇
  2006年   1781篇
  2005年   1447篇
  2004年   1059篇
  2003年   746篇
  2002年   810篇
  2001年   703篇
  2000年   568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7年   13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来自油气藏的烃类物质的微渗漏扩散是普遍存在的。这里主要进行油气微渗漏扩散,在计算机上的物理实验再现过程和三维数值模拟。首先把实验提供的稀疏的数据,通过Kriging插值算法计算,得到三维重建中所需具有规则、分布均匀特点的数据,所得效果较好,并且算法编写简单、容易理解。其次,建立一种关于油气微渗漏扩散的三维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较好地仿真了演示油气微渗漏随时间扩散的过程。最后,简单地探讨了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在三维可视化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2.
衡阳南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布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给建设用地供给和耕地保护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农 村居民点用地普遍散乱、粗放的现象为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少占耕地提供了可能。以衡阳南岳区为例,应用GIS 空间分析与景观指数分析等方法,在分析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和生产环境三方面的主要因素对南岳区农村居民点 用地布局的影响后,提出引导南岳区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3.
基于帕默尔干旱指数的中国春季区域干旱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全国515个站(1957-2000年)气象资料,修正计算帕默尔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y index),进行干旱区划和研究春季区域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干旱变化全区一致性程度低,干旱演变的区域差别大,存在着以内蒙古高原、南岭、华北北部及长白山脉、长江中下游、黄土高原、黄淮地区、天山北部、东北平原、河西走廊、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等为代表的12个干旱特征区.内蒙古高原区、华北北部及长白山脉区、黄土高原区、天山北部区域、东北平原区、河西走廊及其沙漠戈壁区春季干旱指数趋势变化呈下降趋势.南岭区、长江中下游区、黄淮区域、云贵高原区、塔里木盆地区、青藏高原区春季干旱指数趋势变化呈上升趋势.中国春季干旱指数大多存在5~8年的短周期年际周期变化,12~13年、15~16年的长周年际周期变化存在于部分区域,个别区域还存在20年长周期年际周期变化.中国干旱的区域特征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94.
严小冬  宋燕  夏阳  龙园  杨春艳 《气象》2017,43(9):1064-1072
利用贵州省81站1964—2013年秋季(9—11月)雨日数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Morlet小波、合成分析等相关诊断方法,对贵州省秋季雨日数时空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秋季雨日数分布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增多,一般在30.0~52.3 d。近50年秋季全省平均雨日数为40.5 d,总体呈减少趋势,每10年雨日数减少1.9 d。秋季雨日数突变发生在1987年前后,1964—1987年为偏多时段,1988—2013年为偏少时段,其中1997年以后减少趋势最为明显。近50年贵州秋季雨日序列存在准5 a和2~3 a的振荡周期,其中准5 a振荡最为显著。当贵州秋季雨日异常偏多时,南海上空的水汽通量在贵州地区辐合抬升,来自低纬地区的暖湿空气输送更加活跃,东亚大槽偏强,低纬度地区槽脊略有加深,贵州处于印缅槽前,偏南气流强盛,从而有利于冷、暖空气在贵州地区交汇,形成阴雨天气,造成贵州秋季雨日数异常偏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高七井水温多年资料的整理,在总结以往震例的基础上,分析水温异常与地震预报的对应规律,对高七井水温映震效能进行初步探讨.高七井水温异常为阶跃上升型,异常形态具有继承性,水温异常对地震短临预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水资源承载力是衡量区域内人水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评判指标。定量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可为有效调控水资源、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基于大敦煌地区各市县统计数据,以分县为基本单元,定量分析了2010–2017年不同来水条件和不同政策约束下大敦煌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和承载状态。结果表明:(1)2010–2017年大敦煌地区水资源承载力逐年增加,平水年、枯水年和特枯年条件下的承载力分别从34.37万人、31.59万人和29.11万人增加到45.87万人、41.54万人和37.56万人。(2)不同政策约束下,2010–2017年大敦煌地区水资源承载力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30.94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41.24万人;预估2020年和2030年分别可承载人口32.66万人和34.12万人。(3)2010–2017年大敦煌地区水资源承载指数持续减小,平水年、枯水年和特枯年条件下承载指数分别从1.05、1.14和1.24降到0.80、0.88和0.97,人水关系均从临界超载转变为平衡有余。大敦煌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显著提升,承载状态显著改善,但整体承载上限并不高,应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维持大敦...  相似文献   
97.
滨海砂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潜在矿产资源之一。以莫桑比克的滨海砂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手段对莫桑比克东部滨海砂矿的矿物组成及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用数理统计方法讨论了重砂矿的元素赋存状态及其载体矿物。研究结果表明:(1)砂矿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钛铁矿、金红石和锆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长石。(2)重砂矿的主要化学组分为Ti和zr;Hf及REE为次要组分;而主要有害元素组分Th和U,其总体含量低,故重砂矿对采选加工和产品利用均无明显环境危害。(3)重砂矿中元素含量与粒度之间呈一定相关性,显示zr、Hf、U、Cr、Ta的载体矿物的粒度相对较细;Ti、Fe、V、Nb的载体矿物的粒度相对较粗。  相似文献   
98.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坝址区断层变形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建中的白鹤滩水电站坝基将建在二叠系峨眉山组玄武岩层之上.坝址区发育有位移量较小的NW300°、NW320°、NE40°和近SN向4组断层,其中NW300°断层最为发育.在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室内的显微构造研究和电子自旋共振(简称ESR)测年结果表明,坝址区内的断层是在燕山期晚期近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后期又受到了近南北向挤压应力场的改造.断层破碎带以发育典型碎裂-角砾岩等浅层脆性构造岩为特点,近期活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
中甸普朗还原性斑岩型铜矿床:矿物组合与流体组成约束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刘江涛  杨立强  吕亮 《岩石学报》2013,29(11):3914-3924
成矿流体高氧逸度是斑岩铜矿床模式的一个基本原则。虽然亚洲单个矿体储量最大的普朗铜矿床的成矿母岩——普朗复式岩体具氧化性岩浆特点,但其矿物组合及流体成分却与还原性斑岩型铜金矿床一致:矿石中以发育大量磁黄铁矿为特征,构成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为主的矿物组合,不发育表征高氧逸度的原生磁铁矿和硫酸盐(硬石膏等)矿物;成矿流体中含较多CO2、CO和CH4等还原性组分,氧逸度低于铁橄榄石-磁铁矿-石英缓冲剂。成矿流体中还原性组分可能来源于普朗复式岩体周围的含碳质千枚岩或深部铁镁质岩浆。还原性流体中铜元素的溶解度比氧化性流体中的低,但金元素的溶解度不受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而CH4可使SO2还原形成S2-,为辉钼矿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可能是导致普朗铜矿床Cu品位偏低而伴生大量Au、Mo矿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普朗铜矿床还原性特征的厘定有益于深入研究其矿床成因、乃至区域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00.
A Metallogenic Model of Gold Deposits of the Jiaodong Granite-Greenstone Belt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An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and isotopic geochemistry suggest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Jiaodong granite-greenstone belt have multiple sources, especially the mantle source. Seismic wave, magnetic and gravity fields show that the crust-mantle structure and its coupling mechanism are the fundamental dynamic causes for the exchange and accumulation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in the metallogenic system. Considering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structural setting, the tectono-metallogenic dynamics model of the area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occurrence of the greenstone belt during the Archean-Proterozoic-the embryonic form of Au-source system; (2) stable tectonic setting in the Paleozoic-an intermittence in gold mineralization; (3) intensive activation and reformation of the greenstone belt in the Mesozoic-tectono-mineralization and tectono-diagensis; (4) posthumous structural activity in the Cenozoic-destruction of orebodies in the later stag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I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