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63篇 |
免费 | 1850篇 |
国内免费 | 292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65篇 |
大气科学 | 1076篇 |
地球物理 | 1600篇 |
地质学 | 4865篇 |
海洋学 | 1576篇 |
天文学 | 109篇 |
综合类 | 599篇 |
自然地理 | 11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2篇 |
2023年 | 300篇 |
2022年 | 568篇 |
2021年 | 651篇 |
2020年 | 536篇 |
2019年 | 572篇 |
2018年 | 503篇 |
2017年 | 460篇 |
2016年 | 452篇 |
2015年 | 532篇 |
2014年 | 517篇 |
2013年 | 663篇 |
2012年 | 678篇 |
2011年 | 681篇 |
2010年 | 631篇 |
2009年 | 607篇 |
2008年 | 595篇 |
2007年 | 609篇 |
2006年 | 579篇 |
2005年 | 495篇 |
2004年 | 344篇 |
2003年 | 266篇 |
2002年 | 281篇 |
2001年 | 258篇 |
2000年 | 148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6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疆库车盆地钾盐科探1井含盐系地球化学特征及找钾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盐湖沉积演化过程中,钾盐矿物在盐类沉积的中晚期阶段才开始析出。因此,研究含盐系盐类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从侧面获取岩盐的沉积物源和成盐古卤水蒸发浓缩程度等地球化学信息,而且更能揭示古盐湖钾盐富集趋势。文章通过对库车盆地钾盐科探1井钻取的岩芯样品进行高精度采样测试,得出岩盐中Mg×103/Cl、K×103/Cl、Li×103/Cl与K+、Mg2+、Li+、Ca2+、Cl-含量的垂向变化规律。并与库车盆地其他钻孔中的岩盐含钾性进行对比,同时,依据钻井剖面岩性特征,与潜江凹陷和大汶口凹陷含盐系剖面进行对比,论述研究区成盐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其钾盐成矿前景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2.
为充分利用高光谱图像蕴藏的空间信息提升分类精度,提出了面向高光谱图像分类的半监督空谱判别分析(S3 DA)算法。考虑高光谱图像数据集的空间一致性,首先利用少量标记样本定义类内散度矩阵,保存数据集同类像元的光谱近邻结构;再利用无标记样本定义空间近邻像元散度矩阵,揭示像元间的空间近邻结构和地物的空间分布结构信息。S3 DA既保持数据集在光谱域的可分性,又保存了无标记样本蕴藏的空间域近邻结构,增强了同类像元和空间近邻像元在投影子空间的聚集性,从而提升分类性能。在PaviaU和Indian Pines数据集的试验表明,总体分类精度分别达到81.50%和71.77%。与传统的光谱方法比较,该算法能有效提升高光谱图像数据集的地物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23.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影响中国气候的大尺度环流系统,为了进一步了解副高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本文利用站点观测资料和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通过资料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6月副高东西变动对中国南部降水的影响,以及影响副高东西变动的前期海洋因子.结果表明副高东西变动对中国西南和华南地区降水的影响明显不同:副高偏东有利于降水西南偏多而华南偏少,偏西则降水变化刚好相反.其原因与副高东西变化引起的环流差异有关,华南降水与副高东(西)变动时西太平洋地区副高西北侧的东北(西南)风异常以及东亚中低纬度地区异常经向波列的变化直接有关,而西南降水异常不仅与副高东西变动在东南亚地区引起的纬向风异常有关,与青藏高原大地形动力作用对副高北侧异常纬向风的变化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此外,副高东西变动时影响西南和华南地区的水汽来源不同,影响西南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赤道印度洋80°E附近越赤道气流,而影响华南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副高南侧偏东气流从西北太平洋地区输送的水汽.进一步分析发现前期冬春季热带西北太平洋和赤道西太平洋海温变化的偶极差异与后期初夏副高东西变动有密切联系,冬春季西北太平洋暖海温和赤道西太平洋冷海温变化有利于后期初夏副高偏西,相反则有利于副高偏东,数值模拟结果在一定程度证实了资料诊断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24.
澜沧江中游某崩塌堆积体变形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某崩塌堆积体范围内布置有公路、缆机平台、电站进水口等重要建筑物。其变形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治理工程设计、施工安全以及电站的运行。因此,文章在对其环境地质条件、物质结构、形成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变形空间效应作系统的地质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应用FLAC-3D快速拉各朗日差分程序对其空间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收口转向及变形收敛特征使得堆积体下部形成一个“支撑拱”,从而阻碍了上部堆积体向下部的变形与位移,利于堆积体的稳定;同时,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也表明:堆积体的变形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其位移矢量表现出一定的收敛性,且变形主要分布在1360~1650m高程;变形方式表现出一定的分区特征,表现出后缘压缩固结,中部滑移,前缘受阻压缩的位移特征。纵向具有明显的收口效应;横向上比较来看,也存在变形受阻的收口特征;收口范围主要集中在1330~1440m高程范围。 相似文献
25.
26.
长时间序列的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 一直是空间结构模式分析中的薄弱环节, 而历史过程的长时段分析, 有助于对区域空间结构现状研判和对未来优化提供科学支撑。本文从结节区的视角, 对江苏省域地区过去2800 年间发展轴线产生、发展、主导、跃迁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解析。选取春秋、隋、元、今4 个时点作点-轴、双核型空间结构的横向比较, 认为存在4 个发展阶段:春秋至南北朝、隋至南宋、元至清、民国至今;其中, 元至清和民国至今阶段, 分别发现区域发展中存在双核共振轴、港城共振轴现象。共振轴结构模式指区域中心城市(或市区)轴与门户港城(或港口县域)轴及其交通链接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 存在于过渡型区域发展背景下的沿江与沿海区域。最后, 从城市职能的变迁、点-轴型发展轴的跃迁、现代交通线的布局、相邻区域(上海)4 方面对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7.
中国沿海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核糖体rDNA部分序列分析及该藻属分子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几株自南海及东海分离的亚历山大藻的rDNA部分序列信息,其中包括核糖体大亚基(LSU)rDNA的5′端D1-D2区序列,以及5.8SrDNA和ITS区序列;同时也对实验室保种的部分来自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亚历山大藻相关序列进行了测序和分析,并以此作为序列分析中的参考。采用ClustalX及MEGA2软件对所得到的序列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分离自南海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和分离自东海的链状亚历山大藻(A.catenella),即便是在ITS区和LSUrDNA等高变区,其序列信息也完全一致。与基因库中搜索到的其它亚历山大藻rDNA序列信息相比较,中国沿海的塔玛/链状亚历山大藻序列更接近于塔玛复合种的“亚洲温带”基因型。对于分离自南海的另外两株未定种的亚历山大藻,通过对比序列信息,发现它们与相关亚历山大藻(A.affine)非常接近。分离于我国台湾地区的微小亚历山大藻(A.minutum)在序列上与分离自新西兰的藻株相似,而与分离自欧洲的微小亚历山大藻藻株相差较大。中国沿海亚历山大藻rDNA序列信息的获得为针对有毒藻种设计特异性核酸探针,发展灵敏快速的生物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用于湿地气候效应模拟的三江平原下垫面数据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湿地的重要分布区。在20世纪的后50 a中,三江平原在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开荒后,其下垫面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湿地大面积消失,农田面积不断增加。为了认识20世纪下半叶不同时期三江平原湿地的气候效应,拟采用第三代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来开展研究。而目前被广泛用于RegCM3的GL-CC数据,所反映的研究区下垫面几乎不存在沼泽湿地,这与事实严重不符,所以必须获取三江平原有沼泽湿地存在的真实的下垫面数据,才能得到可靠的湿地气候效应的模拟结果。分别选择了4期(1954年、1985年、1996年和2000年)有阶段代表性的航片、TM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ERDAS8.7和Arcview3.2等软件,首先得到4期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数据,然后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类型向模式数据类型的转换,从4期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中提取出了三江平原下垫面的模式数据。经过误差分析,认为获取的4期三江平原下垫面模式数据准确的反映出研究区几个时期的湿地下垫面实况,可以作为三江平原湿地气候效应模拟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9.
珠江河口区盐度变化周期特征分析——以磨刀门水道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河口区具有三江汇流、八门入海的复杂河网,水动力条件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加之河口区水资源系统受快速城市化、河口挖沙与河道整治、上游水利工程调度、海平面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盐水入侵现象异常复杂。选取磨刀门水道广昌站近10年来(2001―2011年)枯水期逐日及逐时盐度序列,应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珠江河口区―磨刀门水道盐度序列多时间尺度周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磨刀门水道盐度变化周期特征与潮汐周期特征一致,存在明显的日周期(24.6 h)、半月周期(14.8 d)及不明显的半日周期(12.3 h)、月周期(30 d)。 相似文献
30.
青藏高原雷暴云降水与地面电场的观测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2003年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夏季雷暴云的观测试验中,三次伴有降水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地面电场(Egnd)随降水的漂移现象,而且固态和液态降水对Egnd的极性改变并不相同。为了模拟再现高原雷暴云降水和Egnd之间的关系,选取了8月13日这次具有高原雷暴代表性特征的过程,模拟了雷暴云移经观测点上空期间,测站固、液态降水与Egnd的变化以及雷暴云下部正电荷区的空间分布。模拟的Egnd及固、液态降水与其的对应关系与观测事实较一致。分析结果表明,固态降水主要携带正电荷,液态降水主要携带负电荷,各类带不同极性和数量电荷的降水粒子常共存在雷暴云中,Egnd主要受携带电荷量占主导地位的降水粒子的影响,地面出现强正电场时正好是云在当顶并且地面出现强固态降水的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