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9篇
  免费   1480篇
  国内免费   2276篇
测绘学   1037篇
大气科学   818篇
地球物理   1128篇
地质学   3759篇
海洋学   1325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417篇
自然地理   960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425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516篇
  2009年   493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78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采用2010年1~9月采自北部湾及邻近海域流刺网渔获的54尾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 Houttuyn,1782))、71尾深水金线鱼(Nemi pterus bath ybius Snyder,1911)和65尾日本金线鱼(Nemi pterus ja ponicus (Bloch,1791))耳石样本,进行了椭圆傅立叶分析.耳石轮廓经图像处理后进行灰阶转换和二值化处理,消除噪点,然后解析为椭圆傅立叶标码( EFDs).采用77个EFD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来区分3种金线鱼的耳石.结果表明,日本金线鱼幼鱼和成鱼耳石在性成熟前后存在显著的体长效应(P<0.05),金线鱼和深水金线鱼则体长效应不显著(P>0.05).因此在耳石椭圆傅立叶分析中,日本金线鱼采用性成熟个体样本,金线鱼和深水金线鱼采用全部样本.主成分分析中,第1、第2和第3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65.1%,15.3%和5.3%,可以将3种金线鱼耳石区分开来.EFD系数的逐步判别分析中,3种鱼的平均正判率达98.6%;交互验证结果显示,3种鱼的平均正判率达97.9%,这表明耳石椭圆傅立叶分析可以作为鱼种识别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92.
经Tris-HCl缓冲液浸提、硫酸铵分级沉淀盐析、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等步骤,从菲律宾蛤仔内脏团中分离得到碱性磷酸酶,SDS-PAGE显示为单一条带,提纯倍数为14.42,比活力达到131.08U/mg。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亚基分子量约44kD,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9.0,米氏常数Km为0.098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1.01μmol/(mL·min)。Ca2+、Mg2+对酶活力表现出显著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993.
Long term variability in the surface winds over the marginal seas of China is examined with a dominant-mod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method. Both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patterns are found to be seasonally and spatially dependent, with reanalyses and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yielding highly consistent result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summer monsoon winds over the East China Sea experienced an interdecadal weakening in the late 1960s and began a persistent recovery in 2005. The study also shows gradual weakening of the winter monsoon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by more than 2m/s since the 1960s, with corroboration from coastal climate stations in Borneo. This phenomenon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previous monsoon studies.  相似文献   
994.
It is still a laborious work to consult massive multidisciplinary geological maps which are scattered in different geological departments,and har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of geological map. Along with the network,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technology,especially with the Web2.0 technology arisen,provides opportunities to the web for sharing of geological maps. Web fast sharing platform of massive geological maps( WSPGM) is based on the Flex technology development,using B/S architecture,with map navigation,search,display,security and other functions of the software system. Through the map pretreatment and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the system can display any size of geological map,and through the range limits,rights management,sharing system and watermark logo to take effective security on geological map. On the basis of this system,with the Jilin University web sharing system of geological map,the system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sing geological map. for research.  相似文献   
995.
考虑裂缝干扰的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压裂水平井井身结构复杂,需要建立考虑裂缝参数变化且符合水平井渗流特征的产能预测模型.为准确预测压裂水平井产能,通过保角变换和势的叠加原理,建立新模型,不仅考虑裂缝长度、裂缝间距、裂缝夹角的变化对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影响,还考虑裂缝间的相互干扰.结果表明:压裂水平井产能随着裂缝条数、长度和裂缝夹角的增加而增大.模型通过现场验证,计算单井无阻流量与试采结果对比,相对误差为8.3%,计算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996.
城市化和退耕还林草对中国耕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和1999 年开始启动的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对耕地的分布与生产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应用由TM 遥感影像获取的1980s-2000 年与2000-2005 年两个时间段耕地变化数据,结合以多时相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耕地生产力光能利用率遥感模型估算两个研究时段耕地生产力变化特征,比较城市化与退耕还林草政策主导下两个时期耕地转移对各区域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研究时段因城市占用损失的耕地生产力占土地利用变化(LUCC) 导致的耕地生产力减少总量比例均在60%以上。在20 世纪90 年代,全国新增耕地生产力总量比被占用耕地生产力高87%,耕地转移使中国耕地生产力增加。2000-2005 年间,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启动和快速城市化进程对耕地的持续占用导致耕地生产力占补正平衡指数由前一时段的正平衡变为负平衡,转出耕地生产力总量比新增耕地生产力高31%,耕地转为林草地和建设占用损失的耕地生产力分别较前一时段提高57%和85%。城市化与退耕还林草政策等驱动因素作用下耕地开垦区与占用区的空间分布差异使得耕地生产力占补平衡状态和趋势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  相似文献   
997.
MODIS干旱指数对华北干旱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干旱发生频繁的华北地区,通过利用2000-2009年MODIS数据和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建立草地和农田距平植被指数(AVI)与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之间的相关统计模型,比较AVI和距平水分指数(AWI)对干旱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植被生长季AVI与不同时间尺度SPI的相关关系不同。草地AVI与1个月尺度的SPI(即1-SPI)相关系数较低,而与3-SPI相关最显著;而农田区AVI与SPI的相关性较低,总体上农田AVI与3-SPI的相关性较高;(2) AWI与AVI类似,也对SPI存在时滞响应,均与3-SPI有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在干旱发生较严重的6~8月份AWI与3-SPI的相关性好于AVI与3-SPI的相关性;(3)运用AWI反演的华北地区2009年夏季干旱分布图较好地反映了旱情的时空分布,与相关气象资料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998.
中亚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亚地区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信息资料有限,研究深度无法满足亚欧内陆干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要求。采用欧空局(ESA)GlobCover 2 2005年的全球陆地覆盖数据集资料和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资料,较为系统分析了1992-2009年中亚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中亚耕地面积及作物产量呈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耕地面积由1992年的43.1×104 km2(比例10.9%)下降到2000年的29.8×104 km2(比例7.58%),然后上升至2009年的31.6×104 km2(比例8.04%),但仍未恢复到1990年代初的水平;(2)林地与草地面积变化不明显,但草地载畜量变化显著。其中哈萨克斯坦2009年草地载畜量(6.25×107标准羊单位)仅为1992年草地载畜量(9.91×107标准羊单位)的63.1%;土库曼斯坦2009年草地载畜量为2.96×107标准羊单位,是1992年草地载畜量(1.04×107标准羊单位)的3倍左右;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草地载畜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中亚地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巨大,但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农田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和过渡放牧等生态问题,如何有效治理与防治上述问题,对中亚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全长436 km,是沙漠公路沿线一条重要的绿色长廊,沙漠公路防护林带以滴灌为主,灌溉水源就地开采沙漠公路沿线的地下咸水(3.26~26.65 g·L-1),建有110眼灌溉机井,设计滴头流量为3.6 L·h-1,每次灌水时间6 h。针对沙漠公路防护林滴灌的灌水效率,开展了滴灌与根灌的对比灌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水量转化成有效土壤水分的利用率不到50%,滴灌存在地表土壤水分蒸发损失、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为沙漠公路防护林提高灌水效率、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闫守刚  许清涛 《中国沙漠》2012,32(6):1611-1616
在半干旱沙区植物天然更新过程中,种子萌发、幼苗出土是植物种群维持和实现更新的关键阶段。通常认为,在这一阶段,土壤水分和土壤种子库是主要制约因素。分别对流动沙丘迎风坡与丘间低地过渡带的出土幼苗密度与土壤种子库密度和土壤水分进行二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季的出土幼苗密度与土壤种子库密度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出土幼苗密度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且,幼苗密度随土壤水分呈对数增加。这说明,在植被入侵流动沙丘迎风坡与丘间低地过渡带裸沙的过程中,土壤水分是主要的制约因素,而土壤种子库的制约作用则没有表现出来,植被自然恢复更多地依赖于从沙丘附近植物群落传播来的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