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8篇
  免费   1500篇
  国内免费   2333篇
测绘学   1042篇
大气科学   809篇
地球物理   1224篇
地质学   3893篇
海洋学   1329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424篇
自然地理   959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424篇
  2021年   494篇
  2020年   388篇
  2019年   427篇
  2018年   357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97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508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556篇
  2010年   519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长江中下游东段庐枞、怀宁、繁昌、铜陵和宁芜地区的中基性岩属于碱性系列 ,具有高的U ,Th含量和Th/Pb ,U/Pb比值 ,分别平均为 2 .82× 10 -6,9.5 6× 10 -6和 0 .6 35 ,0 .184。样品的初始铅同位素 (130Ma)组成为 :(2 0 6Pb/ 2 0 4Pb) i=17.6 5~ 18.6 0 ,(2 0 7Pb/ 2 0 4Pb) i=15 .4 2~ 15 .5 0 ,(2 0 8Pb/ 2 0 4Pb) i=37.6 7~ 38.0 4。形成中基性岩的原始岩浆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 ,具有EMⅠ和EMⅡ ,且以EMⅡ为主的特征。和长江中下游西段黄石地区以及大别地块西南部玄武岩的比较表明 ,长江中下游地区岩石圈地幔高的Th/Pb和U/Pb比值可能和俯冲板片析出流体的交代有关。晚中生代时期 ,华北板块岩石圈地幔以EMⅠ特征为主 ,华南板块岩石圈地幔以EMⅡ特征为主 ,岩石圈地幔性质的区域性分布与印支期扬子板块深俯冲事件密切相关。虽然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因岩石圈大规模减薄表现了亏损特征 ,但残留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在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Pb同位素中仍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562.
有限应变测量是韧性变形定量估算的主要手段。Fry法有限应变测量以变形颗粒,如变形砾石、鲕粒、近等轴矿物等为应变标志体,地质实践中较容易获得,是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最普遍手段。其传统测量过程极为繁琐,难以满足大范围应变测量的要求,数据精度也较低,限制了Fry法的应用。前人曾根据Fry法原理设计了计算机程序,但其程序相关编程语言如今已基本不能使用。本研究基于目前地质上较普遍使用的制图软件CorelDRAW平台的VBA编程,设计出一个基于CorelDRAW平台的Fry法应变测量宏程序FRY-1。在新图层上将所有变形颗粒的中心点标出后,运行FRY-1宏程序即可快速得到精确的Fry图解,并计算出相对精确的R值。通过实例与“最邻近心对心法”的测量结果进行的对比,证明该方法简便易操作,并可大幅提高有限应变测量的效率和有效减小误差。  相似文献   
563.
气温是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要素,其观测方法和误差直接关系到对大气过程的理解和预报精度。开展不同气温观测系统间的对比和分析,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较性,对大气科学以及天气气候的预测、预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的对比实验数据,分析了百叶箱气温观测系统和通风防辐射罩气温观测系统的数据差异,讨论了系统误差与环境温度以及辐射误差与太阳辐射和环境风速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相应的订正方法,最后对订正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与通风防辐射罩的气温数据相比,百叶箱的气温数据偏高,其中夜间平均偏高0.19°C,白天平均偏高0.29°C;系统误差是环境温度的一元线性函数,气温每升高1°C,系统误差就会增加0.006°C左右;辐射误差是太阳辐射与环境风速互相耦合作用的结果:太阳辐射有较强的增温效应,与辐射误差呈现近似的抛物线函数关系;环境风速有较好的冷却效应,与辐射误差呈现出近似的负指数函数关系;经误差订正后,夜间和白天的数据误差均减小到了0.0°C,-0.2~0.2°C的样本比例分别从订正前的64.5%和45.3%提高到了83.7%和80.6%,一致率提高到了92.3%和96.0%。  相似文献   
564.
以ImageStation SSK系统中的空中三角测量模块(ISAT)为基础,对数字摄影测量的空中三角测量作业方法进行了介绍,并结合ISAT空三加密的实际应用,总结了一些空三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65.
广西大厂X矿体数字化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将GIS技术与矿床数学模型软件包相结合,完成对广西大厂X矿体的数字化研究.研究的第一步是建立矿体原始资料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矿体所有探矿工程的品位数据、岩性数据以及空间坐标;第二步是建立矿体的矿体数学模型,科学地估算出矿体各点的品位值;第三步是根据建立好的矿体品位模型,结合GIS技术,建立矿体矿化强度模型.该矿体的数字化研究在实现矿山动态管理和进行找矿预测等很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6.
在甘肃省酒西盆地青南凹陷柳沟庄-窟窿山地区下白垩统下沟组及中沟组地层序列中,首次发现发育一套地震事件沉积物,是一套含微裂缝或同生变形构造及振动液化泄水构造等震积特征的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的组合.本区震积作用及震积岩的主要识别标志为振动液化卷曲变形及其伴生构造、重荷模及伴生构造、脆性和塑性两类沉积物相间的滑塌变形作用及滑塌岩、软沉积物的液化作用及泄水构造、层内阶梯状断层及地裂缝.柳沟庄-窟窿山地区下白垩统震积岩的发现,填补了本区震积岩研究的空白,反映了本区在早白垩世存在一个强烈的构造活动时期,可以推测其影响范围可能还会波及青南凹陷的其他地区,也有望在酒西盆地类似环境的其他凹陷发现震积岩,开辟震积岩研究的新领域.区域构造背景的研究同样表明,青南凹陷青西Ⅰ号同生断裂带及509断阶带的强烈构造活动正是本区早白垩世震积作用的直接诱发因素,为本区震积岩的存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7.
全球岛弧火山岩的铂族元素数据非常少。本研究对新疆阿尔泰山南缘中泥盆世北塔山组地层中的苦橄岩的铂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铂族元素的含量总体变化不大,其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总体上和已经报道的大西洋Lesser Antilles岛弧的G renada苦橄岩相似,均以富集钯组铂族元素(PPGE)为特征,但总体含量比后者高,而比大火成岩省的苦橄岩低。一些铂族元素的特征比值指示了苦橄岩和富辉玄武岩起源于软流圈地幔,而高的w(Os)/w(Ir)比值则暗示了源区中有深海沉积物的加入。w(Pd)/w(Ir)-w(N i)/w(Cu)图解说明本区的苦橄岩不是原始岩浆,而是原始的高镁玄武岩中有过剩橄榄石的加入,而w(Pd)-w(Cu)图解则说明原始岩浆硫不饱和。IPGE在俯冲带流体中相对稳定,而PPGE在俯冲带流体中的活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68.
河南西峡地区二郎坪群火神庙组中发现泥盆纪孢子化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河南省西峡地区二郎坪群火神庙组粉砂质板岩中发现丰富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少数疑源类(Acritarchs)和极少数几丁虫(Chitinozoa)化石.该化石孢子组合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地区和西秦岭中泥盆世早期孢子组合比较,亦可与西欧和北美中泥盆世早期的孢子带比较,时代为中泥盆世,并有可能为中泥盆世早期,相当于西欧艾菲尔期(Eifelian).  相似文献   
569.
1 .IntroductionRecentlygreatinteresthasbeenshowninthedevelopmentofverylargefloatingstructuressuchasMegaFloatofJapan (Isobe ,1 999)andMOBofUSA (Remmers ,1 999) .Owingtotheirextremelargesizeandgreatflexibility ,thecouplingbetweenthestructuraldeformationandfluidmotionissignifi cant.Thisisatypicalproblemofhydroelasticity .Efficientandaccurateestimationofthehydroelasticresponseofverylargefloatingstructuresinwavesisveryimportantfordesign .Manymethodshavebeenproposedinliteratureforthepredictiono…  相似文献   
570.
为研究海洋附着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在厦门近岸海区进行挂板实验.将无菌玻璃板浸没于海水中,连续放置14 d.分别于放置1 h和7、14 d后取玻璃板上附着生物样品.用细菌通用引物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每个克隆文库随机挑选约40个克隆子测序,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克隆子可分为六大类群: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真核硅藻类叶绿体,各类群分别占42.0%、4.5%、2.2%、2.2%、1.1%和45.0%.γ-变形菌纲变形斑沙雷氏菌(Serratia proteamaculans)为优势附着细菌,占测序克隆子的31.5%.这类细菌在1 h样品中的比例超过一半,说明变形斑沙雷氏菌在生物膜形成初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挂板时间延长,检测到的细菌类群有所增加:附着7 d后检测到拟杆菌门细菌,附着14 d后检测到厚壁菌门细菌.γ-变形菌纲细菌所占比例随挂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从挂板1 h的81%降至7 d的21%,14 d的18%.另外,在各阶段的附着样品中,都检测到较多的真核克隆子序列,约占16%~64%.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海洋附着细菌的附着动态及其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