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0篇
  免费   1003篇
  国内免费   1381篇
测绘学   439篇
大气科学   908篇
地球物理   1196篇
地质学   2584篇
海洋学   645篇
天文学   259篇
综合类   423篇
自然地理   600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349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307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光生物反应器中光衰减特征与螺旋藻生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光照强度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光波长及光传播的路径确定时,光生物反应器中光衰减特征主要受培养物生物量浓度的影响,由回归的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可分析光衰减特征与培养物生物量浓度的相关性,为光生物反应器中平均光照强度的确定奠定基础。在光生物反应器中,当营养底物和环境温度不是螺旋藻生长限制因子时,通过平均光照强度对螺旋藻比生长速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螺旋藻比生长速率与平均光照强度的动力学模型可用Aiba光生长抑制方程描述,光亲和系数Ks为238.29umol/(m^2.s),光抑制系数Ki为0.00493s.m^2/umol,光生物反应器中螺旋藻生长的饱和光照强度出现在190-272umol/(m^2.s)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2.
天祝盆地边缘断层的全新世活动及盆地的演化与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作者1/50,000活断层地质填图的资料,讨论了天祝盆地内断层的全新世活动及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天祝盆地内断层的全新世活动强烈,上窑洞沟深槽揭示3980±50aB.P.曾发生过一次古地震事件,天祝盆地是一个典型的拉分盆地,其形成及演化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3.
The variability of the summer rainfall over China is analyzed using the EOF procedure with a new parameter (namely, mode station variance percentage) based on 1951-2000 summer rainfall data from 160 stations in China. Compared with mode variance friction, the mode station variance percentage not only reveals more localiz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ability of the summer rainfall, but also helps to distinguish the regions with a high degree of dominant EOF modes representing the analyzed observational variable.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diagnostic studies with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ily data from 1966 to 2000 show that in summer, abundant (scarce) rainfall in the belt-area from the upper-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northeastward to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s linked to strong (weak) heat sources over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while the abundant (scarce) rainfall in the area to the south of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weak (strong) heat sources over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相似文献   
104.
以广西大厂镇鲁塘铅锌矿尾砂为研究对象,通过淋滤实验研究了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尾砂中Cu、Cd、Zn、Pb和As等元素的活化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经高浓度氧化、高浓度还原条件处理的尾矿表现为pH<7的酸性环境,经低浓度氧化环境条件处理的尾砂呈现pH>7的弱酸性至弱碱性环境;尾砂中Cu、Cd元素活化迁移受pH值的影响明显,即高浓度还原和高浓度氧化条件可以促进Cu和Cd元素的迁移,酸性条件对Cu和Cd元素的迁移起到促进作用;Zn与Cd元素存在竞争吸附关系,但二者仍有明显差别;Pb和As元素受到还原条件的影响,能有效促进Pb和As元素的释放迁移。在淋滤实验前期,铅锌矿的表面阻力较小,由于环境酸碱性的改变,初始尾砂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位能发生变化,重金属元素初期迁移能力得到加强;淋滤后期,矿物颗粒表面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促使颗粒表面的阻力增加,重金属元素的溶出量减少,迁移能力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5.
基于综合指标法的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保护有效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纳入到传统的以保护区为基础的自然保护之中是生态保护研究的新领域。利用综合指标方法,分析了中国从2000-2010年的4种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特征;并对中国的七大生态保护和恢复区域的服务空间保护成效进行评价,提出了国家尺度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性分级。主要结论为:① 中国的生态系统服务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显著增加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显著减少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及华北地区。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服务提高主要是农田向草地和林地、草地向林地的转换引的;华北地区的降低主要是耕地的减少以及人工用地的增加引起的;东北地区是由于林地向耕地草地、耕地向湿地与人工用地的转换引起的。② 七大生态保护和恢复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均为增加趋势而且显著增加面积大于减少面积;显著增加面积最大的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最小的为重点生态功能区;显著减少最大为重要生态功能区、最小的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区。而且,对服务的保护成效在重要生态功能区最高,其次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其余区域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③ 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性等级中,极高级别占到了国土面积的26.18%,保护的生态系统服务量占到全国总量的64.19%,保护成效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7倍。  相似文献   
106.
阿尔泰构造带喀纳斯群时代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喀纳斯群分布于阿尔泰构造带西北部阿勒泰-青河韧性剪切带以北地区,是一套巨厚的浅变质陆源碎屑岩.由于喀纳斯群时代争议较大,该套地层所具有的大地构造意义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通过对采自喀纳斯群的碎屑锆石及侵入到喀纳斯群的变质花岗岩体锆石U-Pb定年,获得了其沉积的下限和上限年龄,基本上限定了喀纳斯群的时代范围.喀纳斯群碎屑岩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550±18Ma,而侵入喀纳斯群的变质花岗岩体的锆石岩浆结晶年龄为523±19Ma.因此,确定喀纳斯群沉积时代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523~550Ma).喀纳斯群是一套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的复理石沉积,本文获得的喀纳斯群时代,暗示着阿尔泰构造带存在前寒武纪大陆地壳基底.  相似文献   
107.
小河金矿是近年来在南秦岭中带发现的中型金矿床,矿石类型为微细浸染型,矿床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在野外工作基础上,根据矿物组合及穿插关系划分了4个成矿阶段:Ⅰ,成矿早期少硫化物石英脉成矿阶段;Ⅱ,石英脉、黄铁矿、毒砂成矿主阶段;Ⅲ,石英脉-多金属硫化物成矿主阶段;Ⅳ,方解石、石英脉成矿晚阶段。其中Ⅱ、Ⅲ阶段是主要金矿化阶段。不同阶段样品的原位硫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早阶段石英脉期的黄铁矿δ34S值为20.80‰~25.77‰,均值为23.59‰;主成矿期II阶段中黄铁矿、毒砂δ34S值为15.46‰~19.12‰,均值为17.5‰;主成矿期Ⅲ阶段中方铅矿、闪锌矿δ34S值为11.35‰~16.78‰,均值为13.88‰。硫同位素特征指示硫以沉积硫为主,成矿过程可能存在低δ34S值热液的持续加入。金属硫化物Pb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206Pb/204Pb为17.882 1~18.367 4,207Pb/204Pb为15.614 0~15.674 1,208Pb/204Pb为38.016 3~38.934 2,指示小河金矿铅主要源于地壳,同时伴随幔源铅的混入。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小河金矿成矿过程可能存在流体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综合运用石油自给率、流动比率等方法,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对1995—2014年各国石油资源流动类型时空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4年石油净补给型国家数量较为稳定,无产型或低产型国家的石油贸易倾向变化相对较小;基本自给型国家数量占比最大,1995年占比1/2,其余四个年份占比稳定在1/3;净支出型国家数量显著增加,至2014年其中有5个国家保持不变,表明这些国家的石油产量具有较大的优势。2)1995年和2014年汇地国家均为39个国家,其中有34个国家一直保持汇地职能,空间分布上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西分化以西亚、中亚、东欧为界;有14个国家一直保持源地职能,其空间分布格局与汇地相应,西多东少,南多北少,主要分布于西亚、东欧及中亚;交流地数量较少,呈分散分布,且分布地不稳定。3)从数量变化来看,研究期内汇地略有增加,源地略有减少,交流地略有增加;“一带一路”源地总出口量与汇地总进口量的比呈逐年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09.
本文通过对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并对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源,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水力联系,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占补给水源的74.3%。西部岩溶裸露区为岩溶水的直接补给区,其周边浅埋区为岩溶水的间接补给区,东南部的岩溶中-深埋区为岩溶水的径流排泄区。  相似文献   
110.
浅成脉状金矿是指在近地在至1.5km深度,以充填方式形成,总体形状呈脉状金矿床。其赋矿围岩是多种多样的,以火山岩、次火山岩、浅侵入体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变质岩等。热液矿床的形成深度对矿体形状、产状、规模、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有重要影响。浅成脉状金矿是我国仅次于中深脉状金矿的第二个重要类型。介绍了浅成脉状金矿的地质特征及进一步分类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