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82篇
  免费   2084篇
  国内免费   2769篇
测绘学   793篇
大气科学   2360篇
地球物理   2988篇
地质学   5557篇
海洋学   1546篇
天文学   500篇
综合类   1099篇
自然地理   1092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488篇
  2021年   599篇
  2020年   490篇
  2019年   515篇
  2018年   584篇
  2017年   527篇
  2016年   634篇
  2015年   498篇
  2014年   679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540篇
  2011年   604篇
  2010年   616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537篇
  2007年   525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351篇
  2000年   354篇
  1999年   517篇
  1998年   454篇
  1997年   431篇
  1996年   426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322篇
  1993年   294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04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62年   5篇
  1958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华北及其邻区块体转动模式和动力来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徐锡伟  程国良 《地球科学》1994,19(2):129-138
块体的转动是地壳中重要的构造运动形式。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可将华北及其邻区划分为3个亚板块,华北亚板块可进一步细分为多个级块体,这些不同级别的块体或多或少都显示出一定的刚体特性。根据地质构造、地震和古地磁测量等资料,详细地论细地论述了不同级块体的转动问题,即华北及其邻区的黑龙江、华北和华南等3个近东西向亚板块自老第三纪以来相对于新疆地区顺时针转动了1.6°~3.5°;华北亚板块内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第20标段宝通寺地铁车站基坑工程的支护设计和监测方案,并对监测结果中基坑周围岩土体侧向水平位移和内支撑轴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土层和岩层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侧向水平变形程度相差较大,且不同状态的土层侧向水平变形程度亦不相同;由于土层相对于岩层侧向变形较大,其支护时所表现出来的内支撑轴力亦比较大。因此,对于不同地层,进行基坑支护方案选择时应根据其不同变形性质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对土层和岩层可采取不同的支护形式,以到达既安全又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3.
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从挤压到伸展造山机制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古生代早期,北祁连造山带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作用,形成加里东期的俯冲-增生杂岩、高压变质岩,并使造山带岩石圈地壳加厚缩短。志留纪末期,加厚的造山带岩石圈由于垮塌作用及根部的拆沉作用,使造山带从挤压造山机制转换为伸展造山机制,并进入后造山伸展作用阶段,增厚的岩石圈开始减薄,发生不同层次的伸展作用,同时伴随花岗岩及An∈变质岩的穹隆以及泥盆纪磨拉石盆地上叠盆地(C-T)的形成。石炭纪末,北祁连造山带岩石圈地壳已基本减薄到正常厚度。而现今的北祁连造山带的缩短和抬升则为喜马拉雅期再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4.
冬春季切变类冰雹发生条件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艳玲  袁媛  张鹏  徐云 《气象科学》2004,24(3):357-360
本文以 1996年 12月 31日和 1981年 5月 1日为例 ,对冬、春季节发生在江苏的较大范围的切变类冰雹天气过程作了对比分析。结果指出 ,无论冬季或春季当高原东部有深槽东移 ,冷暖空气在江淮地区交汇 ,地面抬升系统为暖切 ,并有大气层结不稳定 (Δθse( 50 0 - 850 ) <0℃ =中心和较强的风向和风速垂直切变、85 0hPa西南急流轴、85 0hPa最大水汽通量轴线、5 0 0和 85 0hPa正涡度中心等相配置时 ,就可能导致江苏地区较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北天山重点监视区地下流体临震前兆标志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八五”短临预报和“九五”中短期(1年尺度)前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整点值、日测值、原始曲线法、一阶差分法和日工法,系统地分析了北天山1985年以来的地下流体前兆观测资料,研究了在此期间控制区范围内发生的7次Ms5.0级以上中强地震前临丑异常显示特征,探索了中强地震发生前地下流体临震前兆标志,表明只要正确地识别地震前兆的中长期向中短期、短期、临震前兆过渡的标志,并进行短临跟踪,是可以实现临震预报的。  相似文献   
56.
57.
湖南香花岭复式碱长花岗岩体侵入期次关系的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启东 《湖南地质》1991,10(4):289-294
香花岭碱长花岗岩为一复式岩体。不同期次侵入体之间的接触关系、白色和绿色含铍条纹岩以及磁铁矿条纹岩与不同期次侵入体之间的对应关系、通天庙、塘官铺、太平和新风不同矿化组合与不同期次侵入体之间的成因联系以及遥感图像中的环形构造特点和差异明显的Rb-Sr同位素等时年龄表明该岩体是两期四次碱长花岗质岩浆侵入作用的产物,燕山早期的三次岩浆侵入与本区矿化关系密切;而燕山晚期的一次岩浆侵入与矿化无关。上述认识可对矿区的某些地质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8.
乌鲁木齐市降水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2—2003年乌鲁木齐市SO2、NO2、PM10的日平均浓度和日降水量分析了乌鲁木齐市降水对3种大气污染物的湿清除能力。分析表明大雨对SO2和PM10的湿清除能力大于小雨,而小雨大于中雨。中雪对SO2和PM10的湿清除能力大于大雪,而大雪大于小雪。小量以上降水(降雨和降雪)对NO2的湿清除能力基本相当。微雨对3种大气污染物具有湿清除能力,而微雪使3种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59.
自适应网格技术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I.一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变分原理的自适应网格技术被应用到三个有解析解的问题上,它能根据问题 的求解、在解的大梯度区自动加密网格,从而非常成功地算出了激波。通过分析发现自适应 网格技术在提高精度、减少运行时间方面显示了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60.
Climatic regime shift and decadal anomalous events in China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Climatic time series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instrumental records from China showed temporal and regional patterns in the last two to three centuries, including two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s at quasi-20-year and quasi-70-year timescales revealed by signal analysis from wavelet transform. Climatic anomalous events on the decadal timescale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two oscillations when their positive (or negative) phases coincide with each other to amplify amplitude. The coldest event occurred in the decade of 1965–1975 in eastern China, while the periods of 1920–1930, 1940–1950, and 1988–2000 appeared to be warmer in most parts of China. For the precipitation series in northern China, the dry anomalous event was found in the late 1920s, while the wet anomalous event occurred in the 1950s. A severe drought in 1927–1929 in northern China coincided with the anomalous warm and dry decade, caused large-scale famine in nine provinces over northern China. Climatic anomalous events with a warm-dry or cold-wet association in the physical climate system would potentially cause severe negative impacts on natural ecosystem in the key vulnerable region over northern China.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 in the eastern China monsoon region showed an opposite variations in phase betwee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North China) and the mid-low Yangtze River Valley as well as accompanied the shift of the northernmost monsoon boundary. Climatic regime shifts for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the last 200 years were identified. In North China, transitions from dry to wet periods occurred around 1800, 1875, and 1940 while the transitions from wet to dry periods appeared around 1840, 1910, and the late 1970s. The reversal transition in these time point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Climatic regime shifts in China were linked to the interaction of mid- and low latitud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the westerly flow and the monsoon flow) when they cross the Tibetan Plateau in East As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