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237篇
地球物理   356篇
地质学   935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119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13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研究目的]磷矿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2014年至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写的中国矿产地质志,全面描述了中国磷矿全貌及重要成矿规律,加强了对全国磷矿矿情的掌握.本文依托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系统总结了中国磷矿时空分布特征,圈定了磷矿找矿远景区和磷矿重点勘查区,对未来磷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方法]本文选取了...  相似文献   
872.
南极冰盖DEM在南极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构建南极冰盖DEM的主要数据源来自于卫星测高。在已有的测高卫星数据中,ERS-1/GM和ICESAT在空间分辨率和精度方面存在互补的关系,综合利用这两类数据,是获得南极冰盖高分辨率高精度DEM的前提。本文采用了数据联合的方法,利用ERS-1和ICESAT测高数据来构建南极冰盖DEM。采用ICESAT离散数据和RAMP/DEM v2对综合DEM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综合DEM高程精度在4 m左右。  相似文献   
873.
第四纪气候变化机制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从20世纪50年代海洋沉积氧同位素记录被揭示以来,经典的陆地4次冰期理论被新的认识所取代,人们发现第四纪以来冰期—间冰期旋回远远不止4次,并且从深海沉积和陆地黄土获取的古气候变化记录与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可以对比,为揭示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机制构建了明确的框架。近年来有关末次冰期不稳定气候事件的揭示也为深入认识古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证据。然而冰期—间冰期旋回机制、南北半球在冰期—间冰期循环过程中的耦合机制以及气候不稳定事件发生机制仍然是困扰古气候研究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74.
贵州遵义黑色页岩铂族金属富集特点及富集模式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文章通过贵州遵义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剖面和矿石的PGE分析以及矿石物相分析,研究了PGE在黑色页岩中的富集特点和富集模式。发现:(1)PGE只在黑色页岩底部Mo-Ni金属层中富集;(2)金属层中PGE富集与Mo、Ni硫化物和黄铁矿呈正相关关系,与总碳(C总)代表的有机质和炭质无关,矿石PGE含量随硫化物总量呈增高的趋势;(3)Mo-Ni-PGE矿石PGE原始地鳗标准化配分曲线呈“W”型,富集高熔点元素Os、Rh和低熔点元素Pt、Pd;黑色页岩和条带状黄铁矿夹层配分曲线略呈Pt、Pd富集型,两者有较明显的差别。因此,Mo-Ni-PGE金属硫化物富集层是黑色页岩沉积早期迅速叠加的一次海底热水喷流沉积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5.
田江鹏  游雄  贾奋励  夏青 《测绘学报》2016,45(11):1352-1360
采用形式语言的方法,研究了移动地图制图的句法模型。剖析了移动地图制图的过程,将句法模型定位在制图的逻辑演算层面;结合地图表达的层次性和递归性特征,将移动地图制图的句法结构抽象为"制图词汇+句法规则"的最简形式。在制图词汇方面,建立了制图词汇的分类体系,并重点对空间关系谓词系统进行了建模;在句法规则方面,描述了句法操作规则和不同层次的句法单位描述规则。探讨了句法模型的编译流程和关键技术,并通过试验对移动地图制图句法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句法模型的本质是一种使用有限规则和词汇动态生成不同地图表达形式的形式语言语法,可作为一种高阶的人机交互制图接口。  相似文献   
876.
熊熊  单斌  王继业  郑勇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7):1594-1604
上地幔小尺度对流是控制区域地球动力学过程的主要机制之一,蒙古—贝加尔地区的一些区域动力学过程被认为与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相关.本文目的在于利用重力资料研究蒙古—贝加尔地区的上地幔小尺度对流,并探讨其与构造动力学的关系.基于区域均衡重力异常与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相关方程,本文利用区域均衡重力异常资料反演了蒙古—贝加尔地区上地幔小尺度对流流场及作用于岩石层底部的应力场.结果显示,蒙古—贝加尔地区地幔流场及对流应力场呈现非常复杂的图像,流场及应力场分布与地表构造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西伯利亚地台和蒙古褶皱带下地幔流场和对流应力场均较弱,这与这些地区现今较弱的构造活动性是一致的.贝加尔裂谷区下存在地幔上升流,对流应力场呈拉张状态,但应力场的幅值较小(约8 MPa),表明地幔对流不是贝加尔裂谷开裂的主要控制因素.Hangay高原、阿尔泰和戈壁—阿尔泰下存在地幔上升流,对流应力场为拉张状态,这一方面可能构成Hangay高原隆升的深部动力机制,另一方面,也为Amurian板块西边界划分提供了动力背景.  相似文献   
877.
????UCAR??????????F2???????????????NmF2??????????????缼???????????????NmF2???????????DOY???????LT??????LON??γ??LAT??F10.7????????FLUX???????????NmF2???????????????????NmF2????????ο????????????????????????????2008??5??12????7.9??????????и??????NmF2???????6??4??6??8?????С?30%???????3??2??9??10????????????40%??  相似文献   
878.
????GPS?????????????(PWV)??????????????????????????SA????????????????GPS???????????????????GPS????????????????????????θ???????????????ù??????????????????????????С??100 m???????????????????μ????????????Saastamoinen?????????????????????????????????IGS???BJFS??KUNM??LHAZ??TWTF??????????????????????????????????GPS PWV????????????????????RS PWV?????ж???????????????????????????θ???????????????????GPS PWV??RS PWV??????????????1~3 mm?????????????????????????????????GPS????PWV??  相似文献   
879.
海原-六盘山弧型断裂及其附近最新构造变形演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两时段GPS速度场,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海原-六盘山弧型断裂带及其附近最新构造变形演化特征。研究得到:1)海原-六盘山断裂带整体表现为左旋运动,海原断裂带左旋活动速率在(2~5.5) mm/a之间,六盘山断裂左旋活动速率约为1.0 mm/a;2)海原断裂带与六盘山断裂带的交接处目前处于强闭锁状态,亦是运动变形差异相对强烈、应变能积累较快的区段,存在强震孕震背景。  相似文献   
880.
Zhang  Zhishun  Jiang  Fuqing  Li  Tiegang  Yang  Dezhou  Zhou  Xiaojing  Xiong  Zhifang  Qiu  Xiaohua  Jia  Qi  Yan  Yu  Feng  Xuguang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20,38(4):1153-1168
Detrital sediments derived from the Philippine Islands are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deep-sea sediments in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However,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port mechanisms are lacking.We used parametric end-member analysis to quantitatively partition the grain size of detrital sediments in core MD06-3052 from the Bicol Shelf in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three endmembers EMI,EM2,and EM3,whose respective modes were at 2,10,and 45 μm,were separated.We also measured the Sr and 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different size fractions(4 and 20 μm) of the detrital sediment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rital sediments mainly originate from the Philippine Islands.Components EMI and EM2 are transported to the Bicol Shelf mainly by surface and bottom currents from the islands,and component EM3 is delivered by gravity flow from the exposed shelf during low sea-level stands.The content of the total detrital fraction and the three end-members,as well as the mass accumulation rates(MARs) of the coarse detritus(EM2 and EM3),were considerably higher during glacial periods(40-14 ka and 150-130 ka) than during other intervals;the glacials corresponded to a low sea level,while the MAR of the fine detritus(EMI) did not increase remarkably during 40-14 ka.We therefore concluded that the input of coarse detritus to the Bicol Shelf from the islands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sea-level change.Variations of the input of fine-grained detritus(EM1) was influenced not only by sea level but also by ocean currents and regional precipitation.Overall,our results help understand "source-to-sink" process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marginal seas and their response to global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