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1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383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237篇
地球物理   356篇
地质学   935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118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13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王勇  熊惠  李广斌 《地理科学》2021,41(7):1219-1226
引入社会资本理论,从网络、信任和规范3个维度,建构社会资本与名镇保护间的一个分析框架,剖析保护背后的社会资本困境及其内在根源.基于对苏州周庄等3个名镇的实证研究发现:①社会资本主要通过其3个关键要素从组织基础、制度体系、精神动力对名镇保护沟通机制、约束机制与合作机制进行作用;②当前名镇社会资本呈现网络弱化、信任缺失、规...  相似文献   
682.
雪峰造山带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呈自南往北由NNE→NE→EW向的弧形展布.笔者近几年来在区域地质调查和有关基础地质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雪峰造山带及邻区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方面存在的若干地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新的认识或进展.(1)于雪峰造山带中段东部地区发现新的变形类型即大型膝褶带;造山带南段-中段在加里东期和早中生代均在NW-NWW向挤压下发生过显著的构造变形和隆升;溆浦-靖州断裂东、西两侧分别为区域雪峰推覆构造的根带和中带,变形强度以该断裂为界东强西弱;南段-中段东部在加里东运动和早中生代构造运动中均具有背冲构造样式,但早中生代背冲构造的中轴相对加里东期向西迁移20~25km以上.雪峰造山带北段西部也具背冲构造样式,加里东期逆冲推覆强度和隆升幅度明显大于南段-中段,暗示加里东运动区域挤压应力方向为SN向.(2)前人于沅麻盆地东部及东侧外围地区厘定的多个“飞来峰”实为与逆冲断裂和正断裂有关的断夹块.(3)沅麻盆地中新生代经历了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中区域NW-NWW向挤压、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区域SN向挤压、中侏罗世晚期早燕山运动中NWW-近EW向挤压、早白垩世区域NW-SE向伸展、晚白垩世SN向伸展、古近纪中晚期NE向挤压以及古近纪末-新近纪初NW向挤压等7期构造事件,其中多数事件在靖州盆地断裂与节理变形中同样得到反映.(4)详细的构造解析确证湘东南印支运动挤压应力方向为NWW向、构造线走向为NNE向,否定了近年来部分研究者提出的该地区SN向挤压观点.(5)湘中盆地西部构造变形的运动学特征为自北西向南东逆冲,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自南东向北西逆冲;盆地西部向SE逆冲主要与雪峰造山带东缘向SE逆冲以及城步-新化岩石圈断裂向西俯冲有关.(6)雪峰造山带以西、齐岳山断裂以东褶皱带内的桑植-石门复向斜具“复杂褶皱”样式,沿河地区褶皱为典型隔槽式褶皱;提出褶皱变形主要受区域水平挤压作用下原地基底和盖层的收缩及其导生的滑脱和逆冲控制,这一新的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前人雪峰西推模型难以解释的几个重要地质事实.(7)新元古代中期雪峰造山带经历了880~820Ma的岛弧岩浆作用、820~810Ma的弧-陆碰撞、810~800Ma的后碰撞以及800~630Ma的裂谷盆地等4阶段演化过程,其中裂谷盆地早期板溪期和晚期南华冰期的界线年龄为720Ma,而不是一般认为的780Ma或760Ma.(8)钦杭结合带对应于武陵期古华南洋,湖南境内该带与扬子陆块的分界可能沿浏阳南桥-新化-隆回-城步一线(浏阳-城步汇聚带),与华夏陆块分界可能沿川口-常宁-双牌一线(川口-双牌汇聚带).(9)雪峰造山带及其东侧加里东期花岗岩为后碰撞S型花岗岩,可分为早志留世(约430~445Ma)和志留纪末-泥盆纪初(410Ma左右)两期,分别与奥陶纪末-志留纪初的北流运动和志留纪后期的广西运动有关;城步-新化断裂以东经历了北流运动和广西运动两期变形及早、晚两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断裂以西仅经历广西运动变形及晚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城步-新化断裂以东志留系的缺失为沉积缺失.(10)印支期花岗岩主体为晚三叠世后碰撞S型花岗岩,与中三叠世后期印支运动陆内强挤压变形有关,表明印支运动强度不大的观点难以成立.(11)湘东南晚三叠-早侏罗世盆地不是前人所认为的挤压类前陆盆地,而是区域SN向挤压下先期(印支运动)NNE向断裂产生EW方向伸展形成的拉张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靖州盆地是挤压类前陆盆地,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走滑拉分盆地.  相似文献   
683.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的瑞利激光雷达首次观测到了平流层地形重力波活动的现象,并结合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全球预报系统(GFS)的风场数据分析了该地形重力波的基本参数.与惯性重力波相比较,地形重力波的密度扰动没有下传的相位,在同一高度上,其扰动相位保持不变.北京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瑞利激光雷达自2012年开始观测实验以来,已经观测到多起地形重力波活动事件.本文以2013年11月11日的观测数据为例,研究北京上空的地形重力波活动,并结合GFS风场数据分析了北京上平流层地形重力波的波长、传播方向、传播速度等参量.通过分析得到在2013年11月11日北京上空存在一列传播方向为北偏西52.4°,水平波长为5.5 km,平均垂直波长约为6.0 km的地形重力波.  相似文献   
684.
黄亮  王冬兵  王晓林  刘小春  丛峰  朱勋早  方雄 《地球科学》2021,46(11):3861-3879
滇西崇山变质杂岩带位于三江造山带"峰腰"的北段,带内构造挤压变质作用强烈,主体由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崇山岩群)和晚期花岗岩组成.其中崇山岩群历来被认为是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但至今无精确的年龄依据,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存在较大争议,严重制约了对区域构造演化的认识.对滇西漕涧地区崇山岩群中的岩石组分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副变质岩中的锆石均具明显的磨圆特征和较大的岩浆核,其中3件样品的最小一组碎屑锆石年龄分别为366~412 Ma(平均值为395 Ma)、435~508 Ma(平均值为473 Ma)和673~704 Ma(平均值为689 Ma),指示了其原始沉积时代应不早于395 Ma;岩石地球化学表明,副变质岩是一套活动大陆边缘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有关的大陆岛弧碎屑岩,变质基性岩和变质中性岩为同源异相,均具活动大陆边缘的弧火山岩特征.结合副变质岩和两类正变质岩的构造属性相同以及普遍具相互伴生关系的特点,该3类岩石应属同一套地层系统的不同物质组分,崇山岩群主体为一套成岩于晚古生代(236~395 Ma)和形成于陆缘弧环境的火山-沉积地层单元;并与南东侧澜沧增...  相似文献   
685.
对南极Amanda湾帝企鹅的卵进行了生态生物学观测与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帝企鹅卵为典型的卵形卵,平均长、短径分别为121.3mm和83.8mm;平均卵容量409.3ml(322.6-506.4ml),卵的平均壳厚为1.11mm(0.94-1.23mm)。帝企鹅和南方巨鹱、白眉企鹅以及灰贼鸥等南极海鸟的卵相比较,卵的形态大小与容量成正比,同时,容量较大的卵具有较厚的卵壳,以增强对卵的保护。这些海鸟卵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包括保护色的有无、卵容量的大小,以及卵壳厚度等特征参数,是这些海鸟种的明显特征,并与亲鸟在繁殖期的窝卵数以及孵化习性相协调,以达到对南极环境的适应与生存。  相似文献   
686.
产业集聚对黄河流域工业韧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韧性是经济地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区域产业结构被认为是影响经济韧性的最重要因素.2019年以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黄河流域工业韧性进行系统评价并考察产业集聚对工业韧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从抵抗力和恢复力2个层面刻画区域工业韧性,构建计量模型考察专业化、多...  相似文献   
687.
湘西南兰蓉岩体为一加里东期小侵入体,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443.5±8.1)Ma的锆石SHRIMP U Pb年龄表明花岗岩形成于早志留世早期.主量元素组成表明岩体总体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强过铝质花岗岩类.该侵入体Ba、(Ta+Nb)、Sr、P、Ti强烈亏损,Rb、(Th+U+K)、(La+Ce)、Nd、(Zr+Hf+Sm)、(Y+Yb+Lu)等相对富集;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稀土富集明显、Eu显著亏损;Isr值为0.71299,εSr(t)值为120,εNd (t)值为 8.11和-8.89,t2DM为1.82和1.84Ga.C/MF-A/MF图解显示其源岩为泥质岩和砂屑岩.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兰蓉岩体为陆壳碎屑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基于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判别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推断兰蓉岩体的具体形成机制为:奥陶纪末志留纪初的北流运动(板内造山运动)导致地壳增厚、升温,尔后在挤压减弱、应力松弛的后碰撞减压构造环境下,中、上地壳酸性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并向上侵位而形成兰蓉岩体.  相似文献   
688.
GNSS-R地基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GNSS-R地基实验。计划在海岸附近选择一个固定观测平台,利用GPS单频接收机接收从GPS到观测点的直接和海面反射信号,从接收信号分析得到海面平均高度、有效浪高和潮位等海洋参数。并讨论实验原理,观测设备、以及从0级到2级的数据反演。  相似文献   
689.
大型通江湖泊水位不断变化,引起湖泊水域与洲滩湿地之间相互转化,造成湿地植物周期性淹没分解,影响水体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本文以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69 d...  相似文献   
690.

天然地震和爆破事件识别是地震监测预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 快速发展的深度学习算法以其强大的数据特征挖掘和图像识别能力, 能够较快并准确地约束地震事件属性.利用多输入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天然地震和爆破事件自动分类网络模型, 其中输入信息包括多台站地震波形和单台站的地震时频数据, 使得卷积神经网络同时获取事件的波形、频谱和极性特征.根据美国犹他州2012年记录到的天然地震和采石场爆破的观测资料, 构建深度学习的训练数据集并进行模型训练, 并据此判断2013—2016年间已知的天然地震和爆破事件.结果表明, 多输入卷积神经网络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 识别率高达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