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李锦轶  李卫东 《地质学报》2000,74(4):303-312
在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40Ar-^39Ar定年揭示出新疆东准噶尔考克塞尔盖山前志留纪荒草坡群下组的主变质作用发生在石炭纪晚期,此后还受到了晚三叠世热事件的改造。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新疆北部晚石岩世至三叠纪的地壳热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2.
本文主要是利用水汽图像和HLAFS数值模式计算方法从定性到定量地研究1998年6月12日 ̄14日江南北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通过云系路径的分析和发展的定量研究,我们可清楚看到影响江南北部这次大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是从青藏高原东移的。其中,特别是该系统(气旋)东移到暖湿的海而时得到了大量第表面水汽蒸发补充,水汽上升凝结潜热释放,促使气旋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3.
The tectonic development of the Tarim block has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i. e. Earth's core accretion and block formation in the Precambrian, margin splitting, opening-closing and piecing up in the Early Palaeozoic, rift formation and plate unification in the Late Palaeozoic, and basin-mountain coupling and landform shaping in the Meso-Cenozoic, forming six ore-bearing formations and ore deposits of various genetic types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Kunlun Mountains and Altun Mountains. In the peripheral areas of Tarim there are four giant intercontinental metallogenic belts passing through, the Central Tianshan and southwestern Tianshan belts in the former USSR and the Qinling-Qilian-Kunlun and Palaeo-Tethys belt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macro-analysis on the nearly one thousand known deposits (occurrences) and geophysical-geochemical anomalies, and the information from reconnaissance in some areas, the region has very good prospects for mineral resources. Some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s may well becom  相似文献   
144.
远程协同结构试验方法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美国“NEES计划”、欧洲“减轻地震风险的欧洲网络”研究计划、日本E-Defense建设及其远程协同试验、中国台湾地区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ISEE计划和由国家基金委资助的正在进行的重点项目“现代结构拟动力地震模拟协同试验方法与系统”(HQH-NSER)进行了简要介绍,叙述了在远程协同试验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及其应用领域,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45.
新疆天山和北疆地区是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积雪反照率的变化显著地影响其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2018年1~3月,在新疆天山和北疆地区进行了积雪反照率观测,发现研究区的积雪反照率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时间上,由于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研究区的积雪反照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且不同时期的下降幅度有差异,1月末~3月初反照率的降低相比1月初~1月末反照率降低更加明显。空间上,由于受到污化物的影响,各区域(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天山北坡和伊犁河谷)的积雪反照率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天山地区(天山北坡和伊犁河谷)的积雪反照率低于北疆地区(阿勒泰地区和塔城地区),天山北坡的反照率最低;在积雪稳定期及消融期,污化物对积雪反照率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6.
中新生代天山地区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杜治利  王清晨 《地质学报》2007,81(8):1081-1101
本文对天山及其两侧盆地的8条典型地质剖面进行了大量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重点分析了天山地区不同区域的抬升历史的差异。结果表明天山主要经历4次构造抬升过程,每次抬升的范围并不相同,且存在东西差异:①早白垩世抬升,在天山南北两侧都有发生,且南边抬升早,北边抬升晚。本次抬升导致早中侏罗世天山地区准平原化状态开始解体,盆山分异开始出现;②晚白垩世抬升,从约96Ma开始,天山南侧为盆山同升的区域性隆升,天山北侧的抬升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③古近纪抬升,从约46Ma开始,主要发生在中天山和南天山,造成天山两侧盆地物源区的重大变化,本次抬升为印度-亚洲碰撞在天山地区产生的最早的远程效应;④中新世以来的抬升,从约25Ma开始,主要发生在库车盆地北缘和北天山—准噶尔南缘。从抬升剥蚀量来看,从东向西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