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6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559篇
测绘学   230篇
大气科学   283篇
地球物理   568篇
地质学   1217篇
海洋学   232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231篇
自然地理   19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地质环境系统是对人类经济技术活动作出共同响应的一定范围内地质环境的有机整体 ,是复杂的人工自然复合系统。文中以洞庭湖区防洪减灾为例 ,探讨了地质环境系统的概念、特征与研究思路。地质环境系统具有边界不确定性 ,影响传递的远距性与滞后性 ,系统行为的取向性、不确定性、难控性与反直观性 ,系统的社会性与共享性。因此 ,必须从成生、发展的角度 ,对其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 ,把握自然状态下系统演变的固有规律 ,分析叠加人为活动后系统结构、功能的变化及其机制。顺应自然、约束自然与人类自身 ,是建立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优化地质环境系统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2.
洞庭湖区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了洞庭湖区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初步得出以下规律:更新世气候变化剧烈,气候组合暖湿(温湿)与冷干;全新世气候转为温凉,主要气候组合为温湿与凉干;历史时期气候主要仍温湿与凉干交替,但15 世纪以来出现短暂的温干与凉温期;15世纪以来,气候波动频繁,有愈来愈不稳定的趋向,进入20世纪,旱涝灾害更加。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预计该区未来气候趋向于暖湿,但不排除暖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3.
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来自滇川黔地区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参与式发展是80年代末初形成的一种发展学理论和方法,完成从学术研究到发展实践的变成,已经在大范围的政府资助的项目中应用。通过总结从事参与式农村发展引进、试验及应用的10年经验,认为参与式是发展的一种思想和一套简单和可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协助受教育少的村民分析自己面临的问题,寻找可行和适合于他们自身条件的解决办法,提高项目受益者自己的能力。参与式的应用和推广需要一批有参与式理念和经验的发展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基层工作者,他们在日常与村民接触的工作应用参与式的方法。实践者除了行为、态度的转变和熟练应用参与式方法的技巧外,还需要有培训的能力、协调和协助的技巧、机构管理与项目管理的知识、以及咨询服务的技能。  相似文献   
114.
周兴熙 《地学前缘》2001,8(4):351-361
库车油气系统中、新生界流体压力纵向结构可分为台阶式、中凸式、均斜式 3种类型。平面分布可分两个带 3个区 :北带主要是台阶式压力结构分布区 ,南带的大部分是中凸式压力结构分布区 ,南带的南缘为均斜式压力结构分布区 ,构成不同类型的封存箱。这种压力结构分异主要是喜玛拉雅晚期 ( 5Ma)天山向南强烈推挤造成的 ;喜玛拉雅早期 ,整个油气系统压力结构大体是一致的 ,深浅层基本为正常压力 ,也即均为均斜式压力结构分布区。喜玛拉雅早、晚期的流体压力封存箱规模不等 ,油气运聚的环境不同 ,因而不同时期、不同地带具有各不相同的油气成藏机制。初步可概括为 3种机制和 3种成藏模式 :早期封存箱内成藏机制———牙哈模式 ;晚期封存箱内成藏机制———克拉苏模式 ;封存箱外成藏机制———大宛齐模式  相似文献   
115.
结合研究实例,提出了根据成因地层学分析的储层地层单元分级以及充分认识沉积微相基础上的小层划分与对比;同时,依据钻井、测井资料,以环境水动力条件变化为基础总结出稳定型、分叉型、尖灭型、稳定 叠置型、叠置分叉型、叠置尖灭型等6种小层稳定性类型。  相似文献   
116.
膨胀土是具有较大胀缩变形能力的特殊性粘土,膨胀土斜坡地区极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本文根据安康汉江二号桥南侧滑坡勘察资料,较全面地介绍了该膨胀土滑坡特征,为滑坡根治提供了充分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7.
赣东北元古代蛇绿岩Sm—Nd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南古陆东南缘赣东北弋阳—德兴—婺源一线有一条蛇绿岩带,普遍认为它是二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形成于元古代。推断蛇绿混杂岩是元古代古洋壳俯冲时被挤上来的碎片;也有人认为它是中生代二大古陆之间的缝合线。Sm-Nd矿物等时线给出1034±16Ma(MSWD=1.0)的同位素年龄,它符合元古代缝合带的观点,而不利于中生代缝合带。  相似文献   
118.
刘星 《矿物学报》1992,12(3):227-234
胶东许多金矿脉的矿物组合很简单,几乎全是石英、黄铁矿,难于进行分带性研究。通过对玲珑金矿52号脉的矿物学填图研究,发现该矿脉从上向下,黄铁矿的晶体形态{111}减少而{210}增加,+α值减小,P导型减少而N导型增加;石英的热发光强度增大。这些物性参数在矿脉空间的规律性变化,揭示了外观很单一的矿脉内部隐蔽着的空间分带性,并发现与金矿化强度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还表明,52号脉在海拔+170m以上主要为上部矿体特征,受剥蚀程度不大,深部远景还大;成矿热液近于直立运移并具有水平方向的等距波动性;预测三个区段深部应保持良好矿化。以后的钻探工程证实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9.
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邢凤鸣  徐祥 《岩石学报》1995,11(4):409-422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岩浆带中段,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类型复杂,特点突出。它具有夹心饼干式分带现象。中间为富碱的高钾钙碱性岩系和橄榄安粗岩系;两侧为钙碱性岩系。中间的岩浆岩具有高钾富碱、高Sr,低Mg、Cr、Ni,εNd变化大但Isr变化小且较低以及岩浆演化的多样性为特点。  相似文献   
120.
汾渭地震带M_s≥6级地震在时间上具有可公度性,可公度值为4.09年。中强地震序次节律存在以3为倍数的韵律特征,据此可建立该带M_s≥6级地震可公度性预测公式。对1989年大同M_s=6.1级地震检验表明,预测公式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结合节律分析可对汾渭地震带今后的中强地震活动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