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405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290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666篇
海洋学   13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61-2007年逐日地面降水资料、1971-2000年整编地面降水资料,以及2001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的逐时地面降水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进行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较系统和全面地得到汶川“5.12”特大地震重灾区降水的日、侯、旬、月、年变化以及不同降水量级出现日数、概率,降水持续时间,不同时间段最大降水及止日等方面的降水特征,为该地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气象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972.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安全.本文以直根尕卡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在1:25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该区水资源、土壤资源及生物资源状况,揭示了该区生态环境存在的3个问题,提出了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973.
甘肃徽县大石湾钴锰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云台-迷坝成矿带东段, 矿体赋存于上志留统卓乌阔组第4段灰岩夹硅质岩建造、灰岩-硅质岩建造2套含矿建造中。为进一步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工作, 通过开展大石湾钴锰矿区建造构造专项填图, 结合探槽揭露和老硐编录, 分析建造构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 对地质特征、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 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钴锰矿。研究结果表明, 卓乌阔组第4段硅质岩与灰岩接触带(硅钙面)为主要赋矿空间, 其次为灰岩-硅质岩建造中层间断裂带。主要控矿构造方向为近EW向; 矿床的成矿具有多期次的特点, 与多期次的构造运动相对应; 加里东晚期是该矿床最主要的初始富集成矿期, 印支期是该矿床一个重要的构造期, 该期近EW向的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对原始沉积层进行叠加改造; 燕山期NE向、NNE向压扭性断裂对早期含矿地质体截切错动, 并为后期钴锰再次淋滤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 为成矿期后构造单元, 控制钴锰最终成矿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974.
基于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 对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矿的钨多金属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细脉浸染型矿体的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 石英大脉型和热液隐爆角砾岩型矿体的成矿地质体为花岗斑岩。成矿构造为近EW向和NW向断裂构造。成矿结构面明确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接触界面, 其与似伟晶岩壳的分布大体一致, 控制了大规模浸染状矿化的分布; 花岗斑岩及隐爆角砾岩边部的成矿结构面则控制了大规模隐爆角砾岩型矿体。成矿作用蚀变特征标志为云英岩化、硅化、钾长石化、白云母化, 其中云英岩化与钨矿化关系最密切。以上述认识为基础, 建立了石门寺钨矿床的"三位一体"成矿预测地质模型, 为指导花岗闪长岩大面积出露地区的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75.
本文用2019年1~3月四川全省156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日照时数平行观测资料,对比评估了自动与人工观测日照时数的小时、日值一致性及分级一致性,分析空间分布规律和不同日照时长对一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台站人工日照时数略> 自动观测,人工观测值较自动值偏小的台站、二者间均方根误差较大、小时相关系数较低的台站均多出现在盆地地区;攀枝花、甘孜、阿坝、凉山(以下简称“攀枝花、三州”)等日照充足的地区相较于多阴雨的盆地,人工与自动日照时数更接近;攀枝花、三州区域人工观测在日照时长较长的情况下更准确,盆地区域人工观测在日照时长较短的情况下更准确;日自动日照时数> 8h时,人工观测值较自动值易出现偏小,全省人工观测值与自动观测值之间的误差更小,相关性更高;日自动日照时数< 8h时,人工观测值较自动值易出现偏大,在2~8h时,全省人工与自动观测值之间的误差更大,相关性也更差。  相似文献   
976.
秦岭三叠系为东-西向带状展布,与南、北两侧的前三叠系以区域性断裂为界。西宽东窄楔形向东尖灭,向西与巴颜喀喇特提斯复理石建造相连,建造类型独特,以深水相重力流、崩塌堆积、滑混堆积、浊流沉积为主,厚度巨大。塑性流变、纵弯褶皱普遍发育,形变程度显著高于与其比邻的前三叠系,具有裂陷槽沉积和演化特征。裂陷槽裂“开”于中三叠世,“合”于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早期。秦岭三叠系特提斯型建造显著有别于中国扬子型台地相三叠系建造,记录了一个环境相对独立、应变域特殊、“开-合”演化旋回完整的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977.
南洞地下河流域南部岩溶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基于2013年9月29日GF-1号WFV遥感数据对南洞地下河流域蒙自幅、个旧幅、新安幅和鸣鹫幅进行岩溶石漠化遥感解译,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FVC)提取研究区域内石漠化信息,得到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区岩溶石漠化发生率74.55%,属石漠化高发地区,其中中度石漠化最为发育,占全区石漠化的32.63%,重度石漠化最少,占17.59%。基于岩性、高程、坡向和坡度等4个影响因素与岩溶石漠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不同因素中石漠化发生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洞地下河流域南部区域岩溶石漠化在低海拔、缓坡度和纯碳酸盐岩中较为发育,在不同坡向中岩溶石漠化发育程度则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978.
基于常规观测与雷达观测资料,应用西南区域数值模式SWCWARR和重庆RUC模式,对2019年4月27~28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天气过程是高空槽后冷空气与低层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后形成切变,受地面辐合锋面和前倾槽系统共同影响的一次对流过程。SWCWARR模式的预报效果更优,该模式准确预报出了27日18时以后江北机场南部新生的对流单体,对其航线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本次天气过程中,低层西南风与强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对强天气过程起到了很好的指示作用,尤其是重庆地区四面环山的地形特征产生狭管效应,强迫偏南风抬升增强,促进了该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79.
长江流域面积巨大,岩性多变,加之三峡大坝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影响,干流河水的水化学成因存在较大争议。此外,以往研究中流域矿物风化过程的碳汇通量估算一般基于阳离子来源分析,但该算法通常涉及多种矿物端元的参数选取,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本次研究对长江干流水化学的时空演变进行了整体分析,并基于上游河水样品$\rm{HCO}_3^{-}$含量的校正与计算,提出了一种计算矿物风化过程碳汇通量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蒸发盐溶解、循环盐作用、矿物风化及硫酸盐溶解是控制长江干流河水离子组成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作用,而人类活动主要影响了离海距离3 000 km以内河水$\rm{NO}_3^{-}$含量;长江上游干流硅酸盐风化消耗CO2速率为1.16×105 mol/(km2·a),碳酸盐风化消耗CO2速率为4.75×105 mol/(km2·a)。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长江干流主要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认识,丰富和完善碳循环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980.
井底流场是空气反循环钻井能否高效携岩和有效形成反循环的核心流场,而井底流场模拟实验器是开展相应研究的关键设施和必要手段。基于反循环井底流场形成特点,设计了空气反循环钻井井底流场模拟实验器装置,并对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井底流场模拟实验器可模拟不同切削具底出刃对应的中心孔压力变化;内喷孔与底喷孔不同组合情况下孔底流量分配;及不同类型内管倾角变化对中心孔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进而也可考察不同结构参数变化对井底流场的影响,为空气反循环钻井井底工具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