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57篇 |
免费 | 479篇 |
国内免费 | 8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7篇 |
大气科学 | 736篇 |
地球物理 | 683篇 |
地质学 | 1438篇 |
海洋学 | 367篇 |
天文学 | 104篇 |
综合类 | 221篇 |
自然地理 | 3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152篇 |
2020年 | 136篇 |
2019年 | 138篇 |
2018年 | 167篇 |
2017年 | 139篇 |
2016年 | 169篇 |
2015年 | 137篇 |
2014年 | 157篇 |
2013年 | 174篇 |
2012年 | 160篇 |
2011年 | 175篇 |
2010年 | 180篇 |
2009年 | 143篇 |
2008年 | 168篇 |
2007年 | 151篇 |
2006年 | 131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136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88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66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北极快速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冰洋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全球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本文聚焦北极海冰变化幅度最大的西北冰洋,从营养盐、叶绿素、浮游植物群落和沉积碳埋藏等变化来讨论海洋生态环境对北极快速变化的响应。尽管太平洋北向流和北极周边河流输入加强可以增加西北冰洋上层营养盐储库,但由于夏季硅藻旺发向沉积物迁出大量生源元素,使得上层营养盐相对亏损,部分海域存在显著的氮限制和硅限制。随海冰减退,尽管夏末海盆区浮游植物呈现小型化趋势,但西北冰洋总体上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呈现增高的趋势;伴随叶绿素极大层下移、北扩,以硅藻为代表的生物泵过程得以更高效的运转。在沉积物埋藏的有机碳中,除原先北冰洋生态系统占据重要比份的冰藻外,硅藻等藻类的有机碳埋藏也逐渐增加。西北冰洋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增加不仅促进了生物泵的运转和碳的埋藏,而且给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来源。北极海域目前已成为全球碳源汇格局变化最大、海洋生态系统改变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12.
Summary. Due to the foreground extinction of the Milky Way, galaxies appear increasingly fainter the closer they lie to the Galactic
Equator, creating a “zone of avoidance” of about 25% in the distribution of optically visible galaxies. A “whole-sky” map
of galaxies is essential, however,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in our local Universe, in particular the peculiar velocity
of the Local Group with respect to 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and velocity flow fields such as in the Great Attractor
region.
Various dynamically important structures behind the Milky Way have only recently been made “visible” through dedicated deep
surveys at various wavelengths. The wide range of observational searches (optical, near infrared, far infrared, radio and
X-ray) for galaxies in the Zone of Avoidance are reviewed, including a discussion on the limitations and selection effects
of these partly complementary approaches. The uncovered and suspected large-scale structures are summarized. Reconstruction
methods of the density field in the Zone of Avoidance are described and the resulting predictions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al
evidence. The comparison between reconstructed density fields and the observed galaxy distribution allow derivations of the
density and biasing parameters and b.
Received 4 April 2000 / Published online 18 July 2000 相似文献
213.
通过对某湿陷性黄土场地强夯处理后各种检测方法和结果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14.
综合极端气候指数的定义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合极端气候指数对于极端气候变化监测、整体认识区域极端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和影响,具有实际意义。根据中国常年极端气候特点和不同种类极端气候事件的经济社会影响,选取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低温日数、强降水日数、沙尘天气日数、大风日数、干旱面积百分率和登陆热带气旋频数等7种极端气候指标,定义两个综合极端气候指数,分别为7种极端气候指标简单(等值权重)合成的综合指数I和加权(差异权重)合成的综合指数II。综合指数II主要依据各种极端气候事件引发的灾害严重程度及其社会影响大小,分别确定其对应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和权重系数。分析结果表明:1956~2008年,综合指数I序列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中国地区常见的极端气候事件总体有不断减少、减弱的趋势;同期综合指数II序列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升降趋势变化,说明对中国地区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影响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率总体上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就各个单项极端气候指数变化来看,全国平均年高温日数、强降水日数和干旱面积百分率呈上升趋势,但除高温日数外,其他指数趋势变化均不显著;全国平均年低温日数、沙尘天气日数和大风日数呈下降趋势,且趋势性均很显著;登陆中国大陆的热带气旋频数有所减少,但趋势不很明显。因此,在全球气候显著变暖的半个多世纪内,中国地区多数常见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或者显著减少,或者变化不明显;而对全国经济和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极端气候事件,其频率总体上未见明显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215.
颗粒破碎及剪胀对钙质砂抗剪强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钙质砂是海洋沉积物中的一种,富含碳酸钙或其他难溶碳酸盐类物质的特殊介质。由于其颗粒质脆,受力后易产生破碎,表现出与常规陆源砂不同的力学性质。通过对取自南沙群岛永暑礁附近海域的钙质砂进行三轴剪切试验,分析了钙质砂颗粒破碎与剪胀对其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破碎与剪胀对钙质砂强度有着重要影响,低围压下剪胀对其强度的影响远大于颗粒破碎,随着围压的增加,钙质砂颗粒破碎加剧,剪胀影响越来越小,而颗粒破碎的影响则越来越显著;颗粒破碎对强度的影响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当破碎达到一定程度后颗粒破碎渐趋减弱,其影响也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16.
217.
218.
BCC二代气候系统模式的季节预测评估和可预报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BCC)第二代季节预测模式系统历史回报数据,从确定性预报和概率预报两个方面系统地评估了该模式对气温、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季节预报性能,并与BCC一代气候预测模式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重点分析了二代模式的季节可预报性问题。结果显示,BCC二代模式对全球气温、降水和环流的预报性能整体上优于一代模式,特别在热带中东太平洋、印度洋和海洋大陆地区的温度和降水的预报效果改进尤为明显。这些热带地区降水预报的改进,可以通过激发太平洋—北美型(PNA)、东亚—太平洋型(EAP)等遥相关波列提升该模式在中高纬地区的季节预报技巧。分析表明,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信号在热带和热带外地区均是模式季节可预报性的重要来源,BCC二代模式能够较好把握全球大气环流对ENSO信号的响应特征,从而通过对ENSO预报技巧的改进有效地提升了模式整体的预报性能。从概率预报来看,BCC二代模式对我国冬季气温和夏季降水具备一定的预报能力,特别是对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正异常和负异常事件预报的可靠性和辨析度相对较高。因此,进一步提高模式对热带大尺度异常信号和大气主要模态的预报能力、加强概率预报产品释用对提高季节气候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9.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的适应性评估与管理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论述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的适应性评估与管理框架,提出一个气候变化影响决策评估工具,它包括: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潜在影响的定性描述分析、半定量与定量分析以及适应性对策评估。由于不同气候区域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不同,选择中国4个典型案例区域,并确定不同的目标进行气候变化适应性管理综合研究,提出了甄别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性管理的新的思路、框架与方法论。该项研究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的水资源规划与风险管理提供了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20.
随着现代小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利用该技术为地球观测服务将成为一件远景可观,意义深元的事情,文中针对舆型航天遥感立体测绘微小卫星的需求,结合单脉冲测角原理给出了航天遥感测绘小卫星地面站面线系统的整体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