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0篇
  免费   1095篇
  国内免费   584篇
测绘学   390篇
大气科学   445篇
地球物理   691篇
地质学   1839篇
海洋学   400篇
天文学   135篇
综合类   285篇
自然地理   334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的进一步找矿意见和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希斌  周详  郝梓国 《地质通报》2010,29(1):105-114
根据罗布莎铬铁矿工业矿体主要产于蛇绿岩壳-幔边界(即岩石莫霍面)以下的一定层位、一定岩相构造带内及其显示的矿带分布规律,认为当前找矿的首要目标在于牢牢把握矿带这个大方向。鉴于以往找矿勘探主要限于地表和浅部  相似文献   
992.
通过XRD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从矿物学命名的角度出发,提出松科1井嫩江组湖相白云岩的主要矿物是白云石和铁白云石之间的过渡类型——含铁白云石,而不是长期认为的铁白云石。矿物学特征表明:精测后的晶胞参数a、c、V值均大于标准白云石,更接近标准铁白云石,说明含铁白云石和铁白云石具有相同晶体结构,但在同一结构位置上,Fe2+和Mg2+的数量比存有差异,且结构中Fe2+对Mg2+的部分替代是导致晶胞轴长和体积增大的原因,从晶体结构的角度再次证实样品为含铁白云石。另外,通过计算,含铁白云石的有序度均值为0.40,CaCO3摩尔含量均值为55.48g/mol,表明较富钙的、低有序度的含铁白云石形成于结晶速度较快、不稳定的成岩环境中。  相似文献   
993.
以碳酸钡、碳酸钙和氧化铝为原料,设计配方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制备了铝酸钡-钙复相水泥.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铝酸钡与铝酸钙在不同温度下的固溶过程及相转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升温过程中,首先形成大量的铝酸钡,随着温度升高,铝酸钙含量增多.同时,还出现了少量七铝酸十二钙、铝酸二钙和铝酸三钙.铝酸钡呈柱状,铝酸钡-钙固溶相主要由板状六角形或钝圆状小晶体堆积而成.  相似文献   
994.
东秦岭中生代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模型及其找矿评价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近几年不仅在东秦岭地区又发现和探明一批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而且在南泥湖矿田(包括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矿床)和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外围探明了一批脉状铅锌银矿。这些脉状铅锌银矿与斑岩钼矿具有明显的时空关系,而且互为找矿指示。以南泥湖和东沟为代表的斑岩钼矿分别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6~137Ma)和白垩纪中期(125~114Ma),其成矿有关岩体指示成矿物质分别来源于壳幔同熔和壳源。尽管有物质来源的差别,但是在2个不同时代斑岩钼矿的外围都有一系列脉状铅锌矿的发育,而且通常在断裂膨大或拐弯处和2组断裂的交会部位形成大矿和富矿,也见出现在地层不整合界面的部位。这种钼与铅锌矿的密切时空分布关系构成一个很好的成矿系统,斑岩-矽卡岩钼矿与铅锌银矿互为找矿的指示标志。矿床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在中国东部地区开展此类矿床组合的找矿勘查。  相似文献   
995.
基于LandsatTM遥感影像第六波段对厦门市1993年和2006年填海区域的热环境进行了反演,通过相对亮温指标TR对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描述。对比1993~2006年填海区域城市热岛分布得出:2006年与1993年相比,填海区域温度平均升高了0.55个城市热岛等级,从填海前的绿岛转变为弱热岛;填海前的水面、湿地对于城市热岛起到缓解作用,填海工程对城市热岛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6.
Making the climatic diagnosis of Changjiang Three Gorge Region by the maximum entropy spectrum analysis and wavelet analysis,we discovered that the main periods of the annual and wintertime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in the east subregion differ from that in the west subregion.The former is a period of about 2 years,and the latter is about 5-6 years.Their wavelet patterns are also appare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subregions:the alternate positive and negative wavelet patterns for the west,but not so regular for the east.These provide a climatic backgroun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Gorge Project.We also found that the historical reason of the main periods by combing synthetically spectrum analysis and wavelet analysis could be realized.In addition we suggest a gist of the climate forecast by analogy analysis based on the 2-dimensional wavelet figures.  相似文献   
997.
对近5a(2015-2019年)发生在黔西南的滇黔准静止锋个例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滇黔准静止锋不同类型下在黔西南出现的规律及其附近要素分布特征,结合黔西南州8个站点气温实况数据和EC-2T预报,采用偏差订正法,建立订正方程。结果表明:近5a中,2019年春季出现静止锋天数最多,2016年春季出现静止锋天数最少,以3月出现次数为最多;黔西南州位于锋后冷气团内的天数最多(Ⅰ型),位于锋前的暖气团中( Ⅱ型)最少;弱静止锋出现天数最多,强静止锋出现天数最少,以3月出现强静止锋天数为最多;在滇黔准静止锋附近,各气象要素分布呈现不同的特征,即最高和最低气温空间基本呈现“东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雨日空间基本呈现“西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建立订正方程订正后,黔西南州春季静止锋最高气温在各月预报准确率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98.
重庆雾的天气成因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对重庆雾进行天气学分类基础上,利用合成方法分析了几次典型辐射雾和雨雾的环流形势、流场特征以及雾的垂直环流结构,揭示出两类雾的形成原因。分析表明,辐射雾产生在经向环流背景下,中亚地区高压脊为主要影响系统;经向垂直剖面表现为青藏高原东侧的对流层中层有一发展完好的顺时针旋转的垂直经向环流,其前部的下沉气流顺着地形坡地下滑时在四川盆地强迫出一个逆时针旋转的垂直环流,使重庆附近低层的下沉气流得到加强;夜间辐射降温明显,并有贴地逆温存在,大气层结较稳定。雨雾发生在亚洲地区经向环流相对较弱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低压槽和地面冷锋为主要影响系统;垂直环流结构表现为高空低压槽发展东移时在四川盆地诱生一逆时针旋转的垂直环流,其东侧的上升支正好与地面弱冷空气入侵四川盆地时形成的顺时针旋转的垂直环流的上升支相耦合,使重庆附近上升气流加强,地面附近暖湿气流较活跃,明显增湿过程对雨雾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长江中下游1998年夏季梅雨期降水再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改进了Eltahir的降水再循环率计算模式,引入水汽变化量,使其可用于小于月际时间尺度的降水再循环评估。并利用1998年6~8月间长江中下游162个测站的旬蒸发和降水资料,结合NCEP/NCAR的高空逐日再分析资料,对长江中下游1998年梅雨期的降水再循环率做了计算。分析发现:1998年夏季暴雨时期长江中下游的降水平均约有三成来自当地的蒸发。区域蒸发的水汽在安徽南部和湖北东部对降水的贡献最大。区域平均再循环率的旬变化强烈,最高可达67.8%,最小只有0.8%。表明地表水文敏感,地-气相互作用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00.
2010年7月30日河北省易县相继发生ML3.8、3.3地震,震中距离易县地震台仅7 km,震中附近主要以形变观测台站为主.虽然地震震级相对较小,但是12个形变测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这在中小地震的同震响应分析中是较为突出的震例.根据河北台网的地震波形资料对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根据速报震中和重新定位震中分别计算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震源断层初步断定为NEE向断层,断层表现为正断兼右旋走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