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4篇
  免费   614篇
  国内免费   1029篇
测绘学   456篇
大气科学   452篇
地球物理   669篇
地质学   1736篇
海洋学   51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247篇
自然地理   42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软件模块故障倾向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区分故障严重程度下的软件模块故障倾向预测方法,将故障分为高严重程度和低严重程度两种类型,用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分析静态代码度量与故障倾向之间的关系。以公开和私有两种类型的失效数据集作为实验数据,分析发现,故障的严重程度影响预测性能,预测不同严重程度的故障需要选择不同的度量和分类模型,预测低严重程度故障的性能好于预测高严重程度故障的性能。  相似文献   
22.
青海的石炭系分布广泛。北自祁连山、南至唐古拉;西自祁曼塔格,东至西倾山。以柴达木盆地周边的阿木尼克山、欧龙布鲁克山、布尔汗布达山、祁曼塔格和祁连山等地最为发育。青海石炭系的分布主要受古构造和地理环境所控制。沉积类型复杂,且各地发育程度不一。生物组合既有区域性生物面貌,又具明显的地方性特色。本文是依据广大地质工作者多年辛勤劳动之成果,结合笔者近年来参与区调及专题研究所收集的一些实际资料,对青海石炭系目前研究现状的扼要总结。文中采用石炭系二分方案,重点介绍青海石炭纪地层区划、地层系统及生物组合特征等。其它仅作简短讨论。  相似文献   
23.
五莲七宝山金铜矿床赋存于隐爆角砾岩筒中 ,与次火山岩关系密切。火山机构受NE ,NW向断裂联合控制。根据隐爆角砾岩筒的地质标志 ,结合对物、化、遥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七宝山地区还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4.
国内城市地理数据开发和应用水平差异很大,且不少城市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使用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评估城市地理数据的开发和应用水平,为城市地理数据资源开发和持续利用提供战略建议。同时分析了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强调了地理数据的重要性,提出反映地理空间数据生产与应用水平的关键指标,如专业人才与组织、数据投资与预算、数据生产与供应、数据标准与质量、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法令与政策、数据应用与效益、数据共享程度、成功应用数目等,建议依据这些基本要素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生产与应用调查的组织、方法和程序,并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尽快展开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25.
It is still a laborious work to consult massive multidisciplinary geological maps which are scattered in different geological departments,and har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of geological map. Along with the network,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technology,especially with the Web2.0 technology arisen,provides opportunities to the web for sharing of geological maps. Web fast sharing platform of massive geological maps( WSPGM) is based on the Flex technology development,using B/S architecture,with map navigation,search,display,security and other functions of the software system. Through the map pretreatment and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the system can display any size of geological map,and through the range limits,rights management,sharing system and watermark logo to take effective security on geological map. On the basis of this system,with the Jilin University web sharing system of geological map,the system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sing geological map. for research.  相似文献   
26.
27.
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厂沟梁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单个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测试以及O和S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 O,属H2 O-NaCl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8.7℃~352℃,盐度[ w ( NaCl )/%]为1.05%~5.99%。δ18 O值为-1.1‰~3.0‰,说明成矿流体继承了变质流体的特征,仍以岩浆水和后期大气降水为主;δ34 SV-CDT组成为0.6‰~4.3‰,平均值0.817‰,极差为3.1‰,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自于幔源,其次为围岩。综合分析认为,金厂沟梁金矿床是在燕山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岩石圈的快速减薄、拆沉的拉张环境下形成的浅成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28.
Ey1 has the unique desultory-weak or gap seismic reflection structure as it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larify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origin for Yitong Graben and its sedimentary facies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f core analyses, well logging data analyses, sedimentary facies analyses and seismic reflection structure analyses, the authors have concluded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Ey1, and have carried out Ey1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its origin. The result shows that Ey1 desultory-weak or gap seismic reflection may be a series of small scale secondary sediment fans superimposition.  相似文献   
29.
InSAR技术具有测量时间短、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可有效取代传统测量.SBAS-InSAR技术作为一种时序SAR技术,形变监测精度高,可达毫米级,在地面沉降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德州城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6年3月-2018年6月获取的31景Sentinel-1A影像展开研究,并且对比SAR影像滤波常用几种方法,定...  相似文献   
30.
铜在坡缕石中的吸附位置和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元峰  薛纪越 《地质论评》2006,52(1):107-112
对四个吸附铜的坡缕石的解吸附实验研究表明,被解吸附的铜来自于坡缕石的表面和纤维状晶体的网状空隙。吸附铜的坡缕石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上出现了932.5eV和933.7eV的光电子峰,表明坡缕石表面的铜以Cu^+和Cu^2+的形式存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上八面体离子的吸收峰出现规律性偏移,其中Mg3OH和Al2□OH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了3~5cm^-1,部分铜离子进入到坡缕石的晶体结构的通道中;电子顺磁共振谱上(ESR)出现了g=2.34、2.12、2.08和2.05等4个信号:表明铜离子位于H^+难以到达的位置。吸附铜的坡缕石的矿物学研究及其解吸附实验的结果均表明铜在坡缕石中以3种形式存在:①以Cu^+和Cu^2+的形式吸附在坡缕石纤维的表面,与坡缕石表面的悬空氧成键;②以ECu(H2O)4]^2+的形式存在于坡缕石的晶体结构的微空腔中(通道);③以Cu^2+的形式存在于坡缕石晶体结构中的硅氧四面体六元环的底部或八面体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