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13篇 |
免费 | 1509篇 |
国内免费 | 9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70篇 |
大气科学 | 481篇 |
地球物理 | 928篇 |
地质学 | 2553篇 |
海洋学 | 614篇 |
天文学 | 38篇 |
综合类 | 257篇 |
自然地理 | 49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22篇 |
2023年 | 156篇 |
2022年 | 229篇 |
2021年 | 259篇 |
2020年 | 204篇 |
2019年 | 249篇 |
2018年 | 236篇 |
2017年 | 192篇 |
2016年 | 227篇 |
2015年 | 223篇 |
2014年 | 244篇 |
2013年 | 257篇 |
2012年 | 288篇 |
2011年 | 333篇 |
2010年 | 298篇 |
2009年 | 308篇 |
2008年 | 270篇 |
2007年 | 232篇 |
2006年 | 258篇 |
2005年 | 211篇 |
2004年 | 181篇 |
2003年 | 142篇 |
2002年 | 204篇 |
2001年 | 196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大港滩海地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大港滩海地区地处渤海湾盆地腹地,位于黄骅裂谷盆地东侧海岸线以东水深5 m线的地区,是古近纪以来发育形成的凹隆相间的复合构造区。该区自上而下发育4套生油层系,即东二段、沙一中段、沙二段、沙三段;储层发育,冲积扇、水下扇、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重力流、湖泊碳酸盐岩在滩海区广泛分布;8个二级正向构造带呈近东西向和北东南西向分布在凹陷之间,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先决条件。通过对工区地层、储层、构造、生油、成藏等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阐述了油藏的成藏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通过对各区带的地质条件和勘探开发现状分析,指出其油气勘探开发潜力。认为滩海地区虽然地表地下条件复杂、对勘探开发技术要求高、勘探开发成本高、风险大,但滩海区油气资源量大,成藏条件好,目前勘探开发程度低,是大港油田今后增储上产的现实领域。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中国城市与城市发展理论的历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论述中国自周期以来的城市概念和理论,指出中国城市性质和城市结构的自有特点及其与西方发展经验为基础的城市概念和理论不同,将中国漫长的演变历史分为封建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78年和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3个时期。3个时期所形成的城市概念和理论,都有中国特色,是中国城市及城市化向前发展的重要的理解和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岩溶浸没-内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库周边岩溶浸没-内涝现象是水利水电设计的环境问题之一。80年代以来,已在若干水库发生了此类现象,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以红水河岩滩水电站库区的内涝为例,分析了岩溶浸没内涝的主要原因和形成条件,归纳为降雨、管道、水库三要素。讨论了岩溶浸没-内涝灾害的预测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6.
湘鄂西奥陶纪宝塔组灰岩网纹构造成因及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网纹构造是宝塔组石灰岩地层中非常发育且分布广泛的一种构造形态 ,其成因一直存在争论和疑问。对湘鄂西地区宝塔组灰岩的研究表明 ,网纹构造的形成不是由于胶体凝缩、水下沉积物收缩或生物遗迹等原因 ,而是一种成岩早期形成的准同生变形构造。根据岩石性质及生物特征推断 ,宝塔组网纹状灰岩沉积于正常浪基面以下、风暴浪基面之上 (水深大约 5 0~ 15 0 m)的陆棚或台盆环境 相似文献
107.
利用15对微卫星标记对人工繁育的岱衢族(DQ1和DQ2)、闽-粤东族(MY1和MY2)及正交(DM1和DM2)和反交(MD和MD21)F2及F3连续两代共8个群体的250个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差异检测.15个位点在所有检测群体中均为高度多态,共检测等位基因215个.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是8.1-11.7,平均观察和期望杂合度分别是0.598-0.790和0.732-0.794.F2和F3代内的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代间在1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上存在约34.13%的遗传差异;Fst值检测发现,F2的4个群体间的Fst值是0.028-0.067,平均0.0429,F3的Fst值是0.037-0.068,平均0.0535.经过一代繁殖,F2和F3之间的遗传分歧平均增加了1%(0.0106);群体间的N-J聚类图显示,8个群体虽然聚成一族,但是F2和F3之间的遗传距离有增大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随着人工选育力度的加强,岱衢族和闽-粤东族大黄鱼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由近及远,遗传分歧有加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8.
辽东湾北部海域营养状况与趋势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 1999-2006 年 6-8 月的调查数据,分析辽东湾北部海域的营养水平及变化趋势,以了解辽东湾北部海域营养水平的分布特点及污染状况.由 E 值和 CN/CP 值的总体评价结果来看,辽河口、双台子河口和大凌河口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属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区,而锦州湾海域污染相对较轻,属于中度营养区;在时空分布上,辽东湾北部海域 1999 年与 2006 年污染较为严重,中间年份污染相对较轻.针对辽东湾的具体环境用 CN/CP 值的评价模式更能揭示出营养盐限制对富营养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电离层闪烁对GNSS接收机性能影响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离层闪烁是引起GNSS接收机性能降低甚至失锁的重要环境干扰因素。利用实测数据,比较分析了不同电离层闪烁活动强度下,不同GNSS系统(BD和GPS)接收机的定位性能。结果表明:电离层闪烁较弱时(S4〈0.3),两种接收机均可以实现基本的定位功能;电离层闪烁较强(S4〉0.7),且持续时间较长时,不同GNSS接收机将出现定位结果的抖动、跳变或失去定位能力;GNSS接收机应对电离层闪烁影响的能力与接收机设计相关。研究结果可作为抗闪烁接收机开发或闪烁影响分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瞬变电磁法应用于矿产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目前主流的瞬变电磁三维正演模拟方法包括积分方程法、有限差分法、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法.随着观测环境的复杂化以及探测精度要求的提高,有必要研究瞬变电磁法高精度三维模拟计算,以便推动数据处理解释方法的进步.本文系统介绍了瞬变电磁三维正演计算研究进展,分析了准静态差分方程的构建和发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