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9篇
  免费   548篇
  国内免费   863篇
测绘学   409篇
大气科学   352篇
地球物理   579篇
地质学   1444篇
海洋学   456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3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究Kappa-卡拉胶对马氏珠母贝肌肉水溶性蛋白稳定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马氏珠母贝肉以及改善水产肌肉蛋白加工特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马氏珠母贝肌肉水溶性蛋白(WSP)为研究对象,采用浊度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不同pH值条件下,热处理前后kappa-卡拉胶对WSP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利用凝胶过滤层析对WSP进行了初步的分离及分子质量分布分析。【结果】热处理前后,在酸性条件下(pH<4.0)添加了kappa-卡拉胶的胶体蛋白混合体系(K-WSP)透光率均下降;热处理前,pH4.0~5.0范围内,与WSP对照,K-WSP混合体系透光率上升,而pH> 5.0条件下,kappa-卡拉胶对WSP体系透光率无显著性影响;热处理后,pH 4.0~7.5范围内,与WSP对照,K-WSP混合体系透光率上升,而pH>8.0条件下,kappa-卡拉胶对WSP体系透光率无显著性影响。SDS-PAGE结果显示:热处理前,酸性pH条件下与未添加WSP相比较,K-WSP在35 ku附近条带较多。热处理后,WSP和K-WSP的大分子蛋白组分(200、116 ku)均基本发生了热变性。WSP分离纯化曲线显示出两个组分,分子质量分别分布于200~35 ku和35~14.4 ku。【结论】pH值4.0~5.0条件下,kappa-卡拉胶对WSP的热稳定性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马妍  薛峰  孙威  李苗裔 《地理研究》2019,38(12):3010-3024
全球化和信息化促进了城市网络的复杂化,城际关系不断重构,且往往需要通过多方面要素才能较完整地表现出来,但以往城市网络特征的研究往往聚焦于单一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结构分析,且较少考虑联系的方向,对其复杂性的揭示上存在一定不足。以城际人员流动数据与共同专利数据为基础,从功能网络与创新网络的视角,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城市网络特征,结果表明:① 区域多级发展的网络格局已经形成,省会城市与副省级城市(福州、厦门)构成了中心性第一梯队,重要地级市(泉州、温州、赣州)构成了中心性第二梯队,一般节点城市(漳州、汕头等)构成了中心性第三梯队。② 强中心性城市中,厦门、福州及温州存在对其他城市较显著的溢出效应,区域中小城市成了辐射的主要受益者。③ 城市在两类网络中的地位整体一致,局部如赣州、龙岩一致性较差。④ 城际创新合作关系整体上较薄弱且较不均衡,而区域功能网络表现为“整体均衡,局部不均衡”态势。  相似文献   
993.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通过政府网站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的流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政府网站如何选择营销内容成为城市营销学者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不同城市的网站营销内容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对造成城市网站营销内容差异背后的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城市特性可能与政府网站营销内容的选择存在关联性。城市特性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然而已有研究大多忽视了不同类型的城市特性与城市政府网站营销内容关联性的强弱差异。因此,论文以中国大陆28个世界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多重比较检验等方法,识别中国世界城市政府网站营销内容的主要类型,探究与政府网站营销内容关联性显著的城市特性。研究发现:①就营销内容而言,中国世界城市政府网站可分为政治文化型、政务信息型、生活服务型、景观形象型4种类型;②中国世界城市的网站营销内容与城市自身的经济全球化水平、第三产业化水平、失业人口与政治地位、经济增长速度的关联性较强;③生活质量和旅游业、经济总量和财政预算、客运量和人均年收入、人口增长和土地面积等特性与网站营销内容的关联性不显著,说明并非所有城市特性均与城市政府网站的营销内容存在显著联系,不同类型的城市特性与营销内容的关联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探明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卵子在卵巢腔内老化的原因及特征,采用连续跟踪采卵的方式,通过荧光染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对不同采卵时间(0, 3, 6, 9, 12 h)的卵子活性氧和脂质过氧化情况(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抗氧化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卵巢液pH值及受精率和孵化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卵子在体内老化时间的延长,其活性氧含量及脂质过氧化程度逐渐升高,活性氧含量及过氧化程度与排卵后卵子老化呈正相关;SOD酶活力,GSH酶活力均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显著下降。排卵后6h,孵化率降到2.87%~10.60%,此时的卵质已经极度恶化,不能再继续用于后续的生产中。综上,在卵巢腔中,卵子排放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活性氧含量显著升高,抗氧化能力逐渐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降低,老化逐渐加剧。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多种神经网络的风暴潮增水预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利用BP神经网络、小波神经网络、递归神经网络进行风暴潮增水值预测的原理。选取广东省珠江口以南的阳江站2017年风暴潮增水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三种神经网络方法针对阳江地区风暴潮增水的预测均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以当前增水值为输入量的单因子模型更能反映真实风暴潮增水趋势,而从增水极值预测的准确性来看,以台风风力、气压、风向等相关参数为输入量的多因子模型优于单因子模型。BP神经网络更适用于多因子长时间预测,小波神经网络在单因子短时间预测上准确性更高,递归神经网络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更强。在工程运用中,需根据地域时空特点、数据资料的丰富度与预测值评估指标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在沿岸水下地形测量中,高程控制是难点,在远离岸边的区域,不仅布设潮位站困难,而且潮位站水位改正的精度也难以保证,为提高沿岸水域测量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在河口区域的水深测量项目中进行了RTK、PPK、PPP3种模式的同步作业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NSS多模式三维水深测量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水位改正的精度和可靠性。无论测区离岸距离多远,可以同步采用RTK、PPK和PPP的方式进行高程控制,这3种模式的高程测量差值均方差接近0.10m,精度能满足沿岸水域一般比例尺地形测量的高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97.
基于2017-10-18航次在胶州湾调查获取的水文、碳化学和叶绿素a(Chl a)等数据与资料,分析了秋季该海域文石饱和度(Ωarag(现场))的分布状况,探讨了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显示,秋季航次期间胶州湾表层Ωarag(现场)为1.85~2.57,平均值为(2.20±0.24);其分布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低值位于湾的西部和东北部(<2.05),高值位于湾口(>2.45),总体上呈现出由湾口向湾顶逐步降低的趋势。除了通过分析Ωarag(现场)与温度、盐度和Chl a的相关性来定性确定Ωarag(现场)的主控因素外,我们还通过引入总碱度与溶解无机碳的差值作为Ωarag(现场)的指征参数,定量确定了影响Ωarag(现场)空间分布的主要过程及其贡献。研究发现,陆源输入是影响胶州湾秋季Ωarag(现场)空间分布的最重要因素(>50%),而温度和生物过程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98.
Data from satellite altimetry and in situ observations together with the 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 (HYCOM) reanalysis data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and formation of an anticyclonic eddy in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SCS). Analysis of water mass using cruise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water captured in the eddy diff ers from those in the SCS, the Kuroshio intrusion, and the eddy-forming region. Data from sea surface height (SSH) and sea level anomaly (SLA) indicate that the eddy formed due both to the Kuroshio intrusion and the local circulation in the SCS. The Kuroshio intrusion is present at the start of the eddy growth (March 5-9) before Kuroshio leaps the Luzon Strait. The eddy then becomes larger and stronger in the absence of the Kuroshio intrusion. From the eddy budget of the HYCOM reanalysis data, the formation of the eddy goes in three steps. By the third step, the eddy had become aff ected by variations of local SCS circulation, which is more strongly than in the fi rst step in which it is aff ected more by the Kuroshio intrusion. The variability of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inside the eddy provide a support to this conclusion. The water in the SCS intruded into the eddy from the southeast, which decrease the salinity gradually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eddy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相似文献   
999.
热泉热液系统金的成矿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腾冲热海、硝塘和藏中羊八井、羊应乡等高温热田内金矿化体地质、地球化学、水化学、微生物和有机质的调查及生物功能实验研究,阐述了热泉热液的金矿化作用和成矿效应。金矿化发生在沸腾面以上非平衡条件和溶解金不饱和且不稳定的水热流体中,金主要富集在非晶质到结晶质的硫化物相中。沸泉、汽泉和热泉流体在升流带和地表泉塘中有不同的成矿效应和特征矿化体,反映了多种成矿作用。证实微生物尤其是嗜热硫酸盐还原菌是热液流体氧化还原作用和金硫化物析沉的内在的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三门峡地区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早期的古季风事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三门峡地区小刘寺剖面黄土- 古土壤序列磁化率曲线和粗颗粒组分含量曲线的研究,发现它们分别指示的夏季风和冬季风变迁在末次冰消期向全新世转变时的新仙女木事件中显示不同的变化特征。夏季风的加强过程对应于冬季风的大幅度波动,气候为凉湿背景上的冷湿与暖湿振荡。冰后期的早期为全新世第一暧期。夏季风强盛对应于冬季风衰弱的湿暖气候,它由夏季风锋面降水的穿时性所决定,在华北地区为全新世适宜期。8 kaBP 前后为夏季风偏弱对应于冬季风偏强的干冷气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全新世第一冷期。这3 次古季风事件可与格陵兰冰芯记录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