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83篇
  免费   7098篇
  国内免费   10464篇
测绘学   5295篇
大气科学   3581篇
地球物理   5618篇
地质学   18846篇
海洋学   5886篇
天文学   342篇
综合类   2037篇
自然地理   4040篇
  2024年   353篇
  2023年   1015篇
  2022年   1784篇
  2021年   2210篇
  2020年   1783篇
  2019年   2010篇
  2018年   1891篇
  2017年   1721篇
  2016年   1739篇
  2015年   2069篇
  2014年   1967篇
  2013年   2329篇
  2012年   2602篇
  2011年   2541篇
  2010年   2466篇
  2009年   2279篇
  2008年   2447篇
  2007年   2289篇
  2006年   2201篇
  2005年   1903篇
  2004年   1288篇
  2003年   986篇
  2002年   1023篇
  2001年   884篇
  2000年   719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以祠庙祭祀为主体且祠庙保存良好的民间信仰是甘肃陇中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甘肃陇中地区的民间信仰具有很强的趋同性,本文以陇中地区的榆中县为例,以各村的祠庙为民间文化载体,通过核密度分析、Logistic回归等方法探讨榆中县民间文化载体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探讨陇中地区人地关系,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已有研究将榆中县民间信仰归纳为山神信仰、水神信仰、天地信仰、女性信仰、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祠庙数量占有重要地位;(2)榆中县祠庙主要分布在西北黄河南岸、中部陇海铁路沿线及南部风景名胜集聚区,村级层面空间差异不显著、乡镇空间差异相对较大。通过核密度分析,不同类别民间信仰空间分布热点各有不同;(3)榆中县民间信仰空间分布受到区位条件限制,民间信仰的祠庙多位于海拔高度较低、人口密度较大、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地区,坡度和到水源的距离成为山神信仰和水神信仰祠庙空间分布显著的影响因子,榆中县祠庙呈现出山神信仰类祠庙“依山”,水神信仰类祠庙“傍水”的空间特点。  相似文献   
222.
基于"地方感"、"期望理论"两个基本理论,从旅游核心社区居民地方感、旅游发展期望、旅游发展获益感知、旅游发展成本感知以及旅游发展支持度五个结构变量Ⅲ发,通过引入旅游发展期望值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居民地方感对旅游发展支持度内部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以世界遗产地几寨沟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三阶段结构方程模型的定量分析,校验理论模型中各结构因子、结构因子与其所含维度之间影响路径及其系数,定量测度了居民的旅游发展期望在居民地方感与旅游发展正反影响感知关联中的中介效用和影响机制,及对旅游发展支持度的潜在影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居民地方感对居民旅游发展正反影响感知的作用存在差异,地方感对获益感知的作用远大于成本感知.②居民从旅游发展中感知获益有助于他们对当地旅游发展持更积极态度.而成本感知则会产生消极影响.③居民旅游发展期望中介效用的存在性和有效性,居民地方感通过发展期望,强化了对旅游发展影响感知及旅游支持度作用.④发展期望在居民旅游发展正反影响感知两结构模型中的中介效用存在强弱,在感知获益子结构模型的中介作用强于感知成本子模型.  相似文献   
223.
孙翊  钟章奇  徐程瑾  王铮 《地理科学》2015,35(9):1067-1076
基于SAM均衡建模方法,建立面向居民福利研究的中国动态多区域社会公平CGE政策模拟模型,对比分析自然情景、生产控制型减排政策情景和最优增长情景下的区域和居民福利变化。研究发现减排政策存在明显的增长率区域分异,这将破坏在自然增长下存在的区域收敛力,导致中国区域之间的差距再度被拉大。面向减排的投资控制政策短期对于居民收入的不利影响较小,但长期影响不容忽视,需要进行居民收入保护。由于城镇退休居民和农村劳动居民已经具备针对性的养老保障政策和“三农政策”保护收入增长,其总体福利受减排政策的冲击较小,因此缺乏相应政策支持的城镇劳动居民应该是收入保护的优先考虑群体。模拟显示减排政策更有利于代际和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的缩小,但考虑到减排带来的绝对收入水平下降,不能过于乐观估计这种差距缩小效应。  相似文献   
224.
天山北麓灌溉绿洲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17世纪以前,天山北麓是以牧为主地区,由“兵屯”建立的古代绿洲仅在交通要道呈星、点分布,且屡兴屡废。18-20世纪中叶,由清朝到民国,大力发展屯田,使社会发展进入半农半牧时期,这里形成的旧绿洲,呈断续岛状小片。1949年以后,由大规模农垦建立的新绿洲群,把分散小片旧绿洲联结在一起,形成与天山相平行绿洲带。本区绿洲形成特点是由屯垦和内地移民发展起来,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而且古绿洲、旧绿洲和新绿洲之间有延续性,不象塔里大盆地的很多古代绿洲已沦为沙漠、戈壁或风蚀地。  相似文献   
225.
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水循环包括自然水循环和社会经济水循环两个方面。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指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各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对目前国际国内关于社会经济水循环关注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安全、水资源社会经济研究、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环境、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综合管理) 及其进展进行了评述。水资源安全的主要对策已由增加供给转变为水资源需求管理。增加社会参与和明晰水权是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水价在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综合管理正逐步落实。水资源需求管理机制、水权水价等水资源管理制度设计、作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基础的生态需水问题和环境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将是未来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226.
为了解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格尔木河流域水体中痕量元素分布、水环境质量现状和生态风险,对格尔木河9个采样点水样21种痕量元素的分布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Cu、Zn、Hg、Cd、Cr和Pb为目标重金属,评估了格尔木河水质现状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重金属Pb浓度在所有水样中均低于检出限,其它痕量元素浓度在0.001(Cd)~6297.013(Sr)μg·L~(-1)范围变化。根据相关性分析,推测格尔木河水体中Li、Sc、Ti、V、Cu、Ge、Rb、Sr、Mo、Cd来源可能相同。采样点水样6种重金属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类的标准。采用5种方法评价了格尔木河水质现状,研究区水质处于无污染的理想状态。格尔木河重金属引发的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水平(生态风险指数变化范围为0.35~0.68)。  相似文献   
227.
北江大堤植草护坡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江大堤在航运的浪涛侵蚀以及洪水和雨水的冲蚀下,部分河段边坡已变得支离破碎,对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香根草和百喜草都能耐较长时间的水淹,并都有较强的抗逆性。结合土石方工程,并辅以三维网覆盖,将香根草和百喜种在北江两岸的边坡上。结果,这一护坡措施不仅有较地防止了洪流冲蚀和雨水侵蚀,较好地起到了固土护坡作用,而且绿化美化了河岸边坡,成功解决了河湖水库的河岸带难以植被覆盖的难题。  相似文献   
228.
Soil eros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worldwide, and slope land is the main source of soil erosion. As a primary cover of slope land, crop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on slope lan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on slope cropland. Crops mainly impact splash detachment, slope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In this review paper, the effects of crop growth and rainfall on the splash detachment rate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plash detachment are summarized. Crop growth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Rainfall intensity and slope gradient can influence the level of erosive energy that causes soil erosion. Furthermore, other factors such as antecedent soil water content, soil properties, soil surface physical crust, and soil surface roughness can affect soil anti-erodibility. The varying effects of different crops and with different influence mechanisms on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as well as changes in their ability to influence erosion under different external conditions should all remain focal points of future research. The effect of crop vegetation on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on slope land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in understanding large-scale soil erosion systems, and in-depth study of this topic is highly significant for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229.
大香格里拉地区旅游开发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香格里拉地区指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区的主体部分,行政上包括藏东南、滇西北、川西南。这里是世界 上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中心之一,含有特别丰富的旅游资源。根据实地调查和分析,本文将大香格里拉 地区现存的开发模式归纳成三类:明永模式、海螺沟模式和玉龙雪山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明永模式 比较成功,有利于自然保护和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几个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大部分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景 区管理存在严重的体制问题,特别是行政权、经营权、所有权三权混淆;国家所有权受到条块的多元分割,国家作为 国有资源所有者代表的地位模糊。同时建议国家人大常委会加强对世界遗产、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等这一类遗产类景区的立法工作,并建立严格监督和管理体系,禁止采取企业化经营模式;尊重和 发挥传统的民族宗教信仰和禁忌在保护自然中的作用;积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和监督;扶持和培育环境NGO, 提高民众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大香格里拉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30.
 由于区域背景和旅游区域合作的共生环境,青藏地区旅游在本质上存在一种共生关系。引入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从定量评估的角度分析了青藏地区之间的共生关系,结果显示:青藏地区两共生单元之间存在正相关;共生单元之间的特征共生度均为“+”,表示青海和西藏两个共生单元为共生关系,且两个单元处于正向非对称共生状态;共生单元相关系数0.5<θMa<1,说明青海入境旅游对西藏的影响较大,而西藏入境旅游对青海的影响却较弱。说明地理邻近和历史关系结构邻近的青藏文化地理单元入境旅游之间紧密相关,存在较强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