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57篇
  免费   4179篇
  国内免费   6171篇
测绘学   3127篇
大气科学   1994篇
地球物理   3072篇
地质学   10557篇
海洋学   3704篇
天文学   192篇
综合类   1250篇
自然地理   2211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390篇
  2022年   951篇
  2021年   1141篇
  2020年   939篇
  2019年   1105篇
  2018年   1075篇
  2017年   970篇
  2016年   928篇
  2015年   1197篇
  2014年   1124篇
  2013年   1383篇
  2012年   1553篇
  2011年   1537篇
  2010年   1479篇
  2009年   1398篇
  2008年   1478篇
  2007年   1377篇
  2006年   1300篇
  2005年   1152篇
  2004年   778篇
  2003年   571篇
  2002年   586篇
  2001年   562篇
  2000年   441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测定了相手蟹属(Sesarma)红螯相手蟹(S.haematocheir)和褶痕相手蟹(S.plicata)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片段的序列,二者的序列长度相同,均为533bp,且A、T、G、C的含量相似,分别为198bp(37.1%),206bp(38.6%),84bp(15.8%),45bp(8.4%)和200bp(37.5%),205bp(38.5%),81bp(15.2%),47bp(8.8%);二者的序列有49处差异,其中21个位点为转换、22个位点为颠换和6个缺失/插入位点。进一步对20种相手蟹属蟹类的长度为361bp的16SrRNA基因同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AT的含量为78.6%~82.9%,明显高于GC的含量,且存有91个变异位点。从NJ树和遗传距离来看,在分布于中国的3种相手蟹中,无齿相手型(S.dehaani)和红螯相手蟹的亲缘关系最近(d=0.0151),而它们与褶痕相手蟹的亲缘关系则较远(d=0.0924/0.09231。分布于中国的相手蟹和分布于北美的相手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距离(差异),表明它们之间有着较远的亲缘关系,互为单系起源。  相似文献   
992.
海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2年6月对海州湾3种底质的潮间带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显示,该区被鉴定出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98种,其中多毛类为13种、软体动物为53种、甲壳类为25种、棘皮动物为2种、其它类动物为5种,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的种类可占80%;该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257.30 g/m2和953个/m2,软体动物生物量(201.19 g/m2)和栖息密度(727 个/m2)分别占总数的78%和76%.经底栖动物种类相似性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可将该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划分为岩礁、沙滩和泥沙滩3个群落.通过对3个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得出:对于种类,泥沙滩群落 > 岩礁群落 > 沙滩群落;对于生物量、息栖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岩礁群落 > 泥沙滩群落 > 沙滩群落;泥沙滩群落中的TE断面优势种分布显著而使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明显低于其它两条泥沙滩断面.沙滩群落和岩礁群落的底栖动物分布分别与海水浴场和货运码头较多的人为活动影响有关,而泥沙滩群落的分布差异主要与海岸开敞度、海流潮汐作用、滩涂贝类养殖及优势种分布影响有关.泥沙滩是该区经济贝类的重要养殖场所,为使养殖种类健康生长,建议对沿岸排污口水质及养殖区沉积物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993.
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区地下水水质特点,将海水入侵等级划分为4级。同时,选取Cl^-,矿化度,SO4^2-,rHCO3^-/rCl^-,K^-等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并分别确定了这5项指标的等级划分范围。然后,运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方法,对研究区内海水入侵现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994.
在波面位移为正态过程的假定下,推导出一种以平均周期和风速为参量的白浪覆盖率公式W=1-Φ[5.11094[-T/U10]0.7576].依据摩擦风速和U10的表达式,进一步推导出白浪覆盖率依赖于摩擦风速的形式W=1-Φ[0.5227[-T/U]0.7576]].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用波龄描述波浪的状态,将白浪覆盖率表示成一种形式简单的波龄的函数W=1-Φ(3.6496ξ0.7576),与Monahan等的海上测量数据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995.
用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2004年夏初(6月)和秋末(11月)对长江口外海区现场观测资料,用Matlab计算机编程语言对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插值网格化,绘制研究海区盐度立体分布图,显示夏初、秋末两季的盐度分布特征。将2004年夏、秋两季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和羽状锋的分布与以往观测研究结果对比,可得:(1)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的盐度值主要在5—31之间,冲淡水前缘盐度锋面的盐度值为18—28;盐度值20—28的盐度锋面基本体现该海区羽状锋的特征及变化。(2)夏初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范围明显大于秋末,夏初该海区以冲淡水为主,秋末冲淡水的范围收缩,紧贴沿岸一带。相应地,夏初该海区羽状锋呈倾斜锋面,占据较大的海区;秋末则为垂直锋面,介于122.50°E-122.70°E海区。  相似文献   
996.
杨健  徐勋  刘洪波 《海洋与湖沼》2009,40(2):201-207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析技术分别研究了江苏太湖和洪泽湖水域大银鱼体内12种元素的生物积累特征.结果表明,两水域大银鱼体内元素含量的总体范围为:钙(Ca)9443-22150、钠(Na)1107-2418、镁(Mg)876.8-1231、钾(K)4662-9472、锌(Zn)74-135.8、锰(Mn)6.80-21.08、硒(Se)2.082-6.261、铜(Cu)0.489-2.704、铁(Fe)未检出-24.19、钻(Co)未检出-4.84、砷(As)0.123-0.587 mg,kg干重;镉(cd)未检出;必需元素丰富.太湖水域大银鱼中的Na、K、Cu、As、Se 的含量显著地高于洪泽湖水域大银鱼.而后者体内Ca、Mg、Zn的含量显著地高于前者.主成分分析显示出两水域鱼体多元素生物积累的整体"指纹"地理差异非常明显.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通过元素"指纹"来区分两地大银鱼个体的判别函数,正确率达100%.两水域大银鱼中毒性元素As和Cd的含量都远低于国家相应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997.
半滑舌鳎病原鳗利斯顿氏菌表型及分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12月,江苏赣榆某渔场养殖半滑舌鳎出现大量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部、鳃盖及鳍基出血,尾鳍腐烂,腹腔膨胀并积有大量腹水,部分病鱼肠管脱出肛外。从病鱼肝脏、腹水中分离出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对半滑舌鳎有较强的致病性。对3株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胞外酶及溶血素活性等表型生物学性状检验;测定了代表菌株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了16S rRNA和gyrB两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比较了两种基因对分离菌的鉴定能力;结果表明gyrB基因用于细菌种间鉴定更具优越性;基于16S rRNA和gyrB基因的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分离菌与鳗利斯顿氏菌具有高同源性,根据分离菌的表型及分子特征,判定分离菌为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 MacDonell and Colwell 1986)的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 (Bergeman 1909) MacDonell and Colwell 1986]。胞外酶活性及溶血活性检测表明3株分离菌均具有淀粉酶、蛋白酶、卵磷脂酶等胞外酶活性,在含7%家兔脱纤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β型溶血,PCR检测3株供试菌均可扩增出大小约493 bp的溶血素基因和大小约248bp的金属蛋白酶基因。分离菌的耐药谱测定结果显示,对供试49种抗菌药物中的青霉素G等13种药物耐药,对羧苄青霉素等6种药物存在敏感与耐药的株间差异。  相似文献   
998.
A basinwide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of the North Pacific is used to identify which location is more efficient for ocean CO2 sequestration in the North Pacific. Four injection depths at each one of fifteen locations are chosen. In terms of effectiveness index (EI) and escape factor (EF), it is clear that the effectivenes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 at the end of the 50 a injection period. Sitebysite differences in the EI can be over 9% for the 1 000 m injection depth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t the end of 50 a of continuous injection. The difference is much larger for the 500 m injection. The differenc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injection depth. However, the sitebysite difference is small for the injection in the eastern North Pacific. The sequestration is more efficient for the injection in the east than in the west. For the 500 m injection depth, the difference in effectiveness between the west and the east is over 10% at the end of 50 a injection period. The largest concentration of sequestered CO2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injection depth. For the injection in both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North Pacific, the largest exchange flux always appears to be at about 42°N, 150°E, whereas for the injection in the eastern area the large flux appears to be in the equatorial region (120°W).  相似文献   
999.
卫星高度计实现了对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海洋参量的实时监测,TOPEX卫星高度计提供了迄今为止时间序列最长、数据质量最高的全球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的同步观测资料。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有效波高4m以上的巨浪在台湾岛周边海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湾岛周边海域巨浪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每年平均有效波高最大值大多数出现在夏季,春季是1a中有效波高最小的季节,而秋季和冬季是巨浪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波高大于6m的巨浪大都出现在台湾岛东部及东北部海域,在南部海域出现较少。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水土保持科学的发展,有关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对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的一般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分析了安溪县各强度等级的土壤侵蚀在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的面积分布情况,计算了不同高程带、不同坡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土壤侵蚀综合指数然后,以各影响因子的土壤侵蚀综合指数为权重,计算了不同侵蚀影响因子在安溪县各子流域的土壤侵蚀危险度,既避免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又保证了土壤侵蚀危险度的计算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而明确了各子流域土壤侵蚀发生的可能程度最后,依据土壤侵蚀危险度和土壤侵蚀强度的分布规律,对整个研究区进行了水土保持分区,提出了治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