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48篇
  免费   4234篇
  国内免费   6672篇
测绘学   3253篇
大气科学   2108篇
地球物理   3413篇
地质学   11527篇
海洋学   3941篇
天文学   194篇
综合类   1272篇
自然地理   2246篇
  2024年   215篇
  2023年   605篇
  2022年   1082篇
  2021年   1275篇
  2020年   1069篇
  2019年   1195篇
  2018年   1177篇
  2017年   1077篇
  2016年   1085篇
  2015年   1315篇
  2014年   1239篇
  2013年   1430篇
  2012年   1619篇
  2011年   1553篇
  2010年   1512篇
  2009年   1433篇
  2008年   1498篇
  2007年   1389篇
  2006年   1318篇
  2005年   1155篇
  2004年   779篇
  2003年   574篇
  2002年   601篇
  2001年   581篇
  2000年   458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根据2009年6~11月金枪鱼延绳钓观察员海上采集的数据,对中西太平洋S2°05′~S7°51′,W159°48′~W168°10′海域的延绳钓渔获物组成进行了分析.126个站点(钩次)的种类组成分析表明,该作业区域的渔获物有鱼类35种,隶属于9目22科30属;鲸类2种,隶属于1目2科2属;龟鳖类1种.反映种类组成多样...  相似文献   
832.
贵州凤冈县田坝村茶园土壤硒的含量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较系统测定了研究区三大茶园土壤硒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硒的平均含量值为1.22 mg/kg,平均值均高于全国土壤硒含量(0.29 mg/kg)及贵州省土壤硒含量(0.369 mg/kg)的水平。据我国硒元素生态景观界限值的划分等级标准,研究区属于富硒的土壤环境,对当地今后种植富硒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有效利用特种土地、生态环境学研究,可提供地球化学方面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33.
层化流体中半板造波的内波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形象地说明内波的传播模式,研究给出了内波水槽中由半板造波所形成的内波解。结合Vaeisaelae频率N(z)=const和简化Holmboe两种密度剖面模式讨论了内波场的传播图案。在内波水槽中成功地形成了上述两种密度剖面,相应的实验印证了本文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34.
不同环境下镉对小球藻吸收磷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配制的污水中进行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及不同pH值下,镉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在悬浮和固定状态下对污水中正磷酸盐的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存在的情况下,在实验所设的各光照强度内,悬浮态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为4~10μg/(h.个),固定化小球藻为12~16μg/(h.个);而相同的镉浓度下,在不同的pH范围中,悬浮态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为1.9~9.4μg/(h.个),固定化小球藻为5.7~12μg/(h.个)。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镉总体上降低了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其中使悬浮藻普遍下降40%~60%,而固定处理使藻受镉的影响较少,至多下降10%~20%,但在个别光照强度下镉反而促进了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不同pH值时,无论悬浮态还是固定态,镉在大多pH下使小球藻的磷吸收速率下降20%~30%,固定处理并没有减少镉的影响,同样在个别pH下镉促进了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835.
利用氨水-氯化铵体系在pH 9~10时具有缓冲能力的特点,以其作为沉淀剂成功合成了镁铝水滑石(Mg3Al-Cl-LDHs),采用XRD、FT-IR、TG-DTA等手段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合成Mg3Al-Cl-LDHs样品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缓冲溶液法制备的Mg3Al-Cl-LDHs材料晶相单一,晶面生长的有序程度较高,结晶度较好。晶胞参数a=0.3106 nm,c=2.367 nm,粒子尺寸约为36.44 nm。其热分解过程包括水滑石层间结构水脱除和层板羟基脱水、氯离子分解两个步骤。Mg3Al-Cl-LDHs对Cr(Ⅵ)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1 h内,随着时间的增长吸附量先增加后趋于平缓;温度对Cr(Ⅵ)吸附量影响不大,在常温下即可进行;随着pH值的减小,饱和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在pH 6时吸附效果较好;2价与3价竞争阴离子比1价阴离子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更大。在最佳吸附条件下,Mg3Al-Cl-LDHs对Cr(Ⅵ)的饱和吸附量可达58.73 mg/g,有望应用于实际Cr(Ⅵ)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836.
在将构造发育特征与走滑双重构造理论模型进行类比分析的基础上,对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的走滑双重构造的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成果,就其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受控于走滑与拉伸并存的多动力源区域地质背景下,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体现了断陷与拗陷、拉张与走滑的叠加效应,NNE走向的辽中1号断裂、辽中2号断裂及辽东断裂的发育不仅控制了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的凸凹格局,其走滑侧接关系也导致了研究区走滑双重构造的发育;辽东凸起是由于辽中2号断裂、辽东断裂走滑弯曲、右行左阶侧接而形成的挤压走滑双重构造,而辽中凹陷在早期拉张断陷基础上,经历了后期走滑作用的改造,其断裂体系的发育体现了辽中1号断裂与辽中2号断裂的右旋右行侧列所产生的拉张走滑双重构造效应;在走滑双重构造的增压带,断裂侧向封堵性强,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断层圈闭,是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837.
(U-Th)/He测年技术:α离子射出效应及其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Th)/He测年技术是近年来低温热年代学研究领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被应用于磷灰石、锆石、榍石、石榴子石等多种矿物,并且磷灰石(U-Th)/He在目前已知的所用低温热年代学指标中具有最低的封闭温度和较强的热敏感性,此外矿物的(U-Th)/He分析还可用来反演样品所经历的热历史,因此该技术在地质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对(U-Th)/He方法研究程度的提高,影响测年结果的各种因素也被相继发现和认识.从(U-Th)/He测年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矿物内 α离子的射出效应及其对氦年龄计算的影响与校正,进一步说明了矿物成分环带、晶体形状、比表面积等因素对于氦年龄校正的作用,并详细阐述了已有的针对这些因素的不同校正模型的原理、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前缘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38.
多模式集合预估21世纪淮河流域气候变化情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秀萍  徐宗学  程华琼 《高原气象》2012,31(6):1622-1635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AR4)的14个全球气候耦合模式对中国淮河流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进行了评估,预估了该地区21世纪的降水和气温变化。同时,还分析了14个气候模式对1961-1999年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并且根据Taylor方法选取具有较好模拟能力的模式做集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气候模式对淮河流域的气温和降水都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但大多数模式模拟的气温偏低、降水偏多;选取的模式集合可以明显改善模式的模拟能力,但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对淮河流域降水和气温未来情景的预估表明,各模式给出的情景结果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模拟的21世纪气候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即气温持续增加,降水出现区域性增加;还重点分析了14个模式集合的结果在2010-2039年、2040-2069年和2070-2099年3个时段的年平均、季节平均降水和气温变化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个时段的气温和降水在不同情景下都是逐渐增加的,A2情景下增幅最显著,B1情景下增幅最小。  相似文献   
839.
肖建成  卢景景  周辉  徐福通  冯春 《岩土力学》2022,43(12):3372-3384
截齿贯入角度是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法(CDEM),建立截齿不同角度冲击贯入破岩的数值模型,通过断裂能本构模型实现岩体弹性−损伤−断裂的破裂过程,开展截齿有效角度50º~90º区间内的9组冲击贯入破岩模拟,研究贯入角度对截齿破岩性能的影响规律,讨论贯入角度对截齿几何排布的影响,总结布齿系统的截齿几何排布规律。结果表明,当贯入角度从90º降低到50º时,岩体由张拉−拉剪破裂向剪切−拉剪破裂转变,截齿平均贯入力与破碎程度提高,截齿的跃进式侵入特性的显著性减低;贯入角度为75º~90º的第I类截齿与小于55º的第III类截齿在破岩中起辅助作用,贯入角度为55º~75º的第II类截齿可在岩体内部产生范围较大的水平非贯通裂隙,在布齿系统破碎岩体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2个第II类截齿先后贯入岩体可较好地破碎截线间的岩体,可构成一类基本破岩单元,多个基本破岩单元按照正弦线形式排布,由此形成了一种布齿系统设计方法。研究成果为完善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设计方法,打破国外在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设计方法上的技术壁垒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40.
采用响应面法对1株高产琼胶酶的印度尼西亚热泉菌Bacillus sp. BI-3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以温度、pH、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金属离子及接种量作为唯一变量进行单因素实验, 筛选出对酶活有显著影响的单因素取值范围; 参考单因素实验结果, 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酶活主要因素, 再利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 D-甘露糖、氯化锶和氯化钙与酶活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Bacillus sp. BI-3的发酵条件系统优化的结果为: 酵母粉0.3%、D-甘露糖0.66%、蛋白胨0.6%、氯化钙7.21mmol/L、氯化锶6.00mmol/L、氯化钠添加量6‰、培养温度为55℃、接种量1%、初始pH 6.0, 优化后发酵上清液的酶活达到6.0U/mL, 比优化前提高了2.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