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4篇
  免费   1848篇
  国内免费   2822篇
测绘学   1434篇
大气科学   1103篇
地球物理   1673篇
地质学   5598篇
海洋学   1567篇
天文学   211篇
综合类   713篇
自然地理   995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623篇
  2020年   545篇
  2019年   617篇
  2018年   525篇
  2017年   506篇
  2016年   511篇
  2015年   614篇
  2014年   560篇
  2013年   691篇
  2012年   739篇
  2011年   698篇
  2010年   670篇
  2009年   598篇
  2008年   636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441篇
  2001年   355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针对目前导航电子地图生产中导航地图数据生产周期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导航数据生命周期状态维护触发器的导航地图数据生产时空动态更新模型。首先基于时空数据库技术构建了导航地图数据生产时空数据模型,构建了导航数据生命周期状态维护触发器,将导航数据空间关系分为一级几何拓扑和二级逻辑拓扑。利用触发器,使得导航数据的任何变更(几何和逻辑)得到有效记录,保证了增量包的有效导出。  相似文献   
82.
国外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复杂性空间规律已经成为城市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范畴。现代意义的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发展研究始于50年代,城市群体化现象大规模出现,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时期。经过二战前的启蒙发展、二战后-60年代的初步发展、70-80年代的丰富深化、90年代的全面发展阶段,50多年来城市群空间研究领域不断深化、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范式不断丰富,呈现多视角、多层次、多尺度,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体系,研究内容上文章着重对国外大都市区、都市带等城市群经济联系的空间组织与结构研究进行总结,并指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焦点。  相似文献   
83.
GRACE与SLR J_2项时间序列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波功率谱分析和离散小波变换,对CNES/GRGS、CSR、GFZ等研究机构发布的GRACE时变重力位模型的J2项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分析和特征提取,并与利用SLR跟踪数据获得的J2项时间序列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SLR跟踪数据获得的J2项相较GRACEJ2项具有更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GRACE 时变重力位模型的J2项中混淆进了161天的周期信号,是由海洋潮汐模型中存在的太阳半日分潮S2项的误差引起的.  相似文献   
84.
非饱和土力学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非饱和土力学的研究非常活跃,但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有时甚至概念混淆。针对非饱和土力学的几个基本问题:非饱和土状态变量的选择、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变量的选择、吸力概念的界定和轴平移技术的局限性、非饱和土的结构的表征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中非饱和土状态变量和有效应力的选择对于非饱和土力学的理论和相应本构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首先深入讨论了这一问题,概括论述了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的演变并深入探讨了目前各种形式有效应力的优缺点。其次,指出由于受负压孔隙水气化(液-气相变化)的影响,在实际场地中大于某一界限值的基质吸力是不存在的;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轴平移试验技术却掩盖了这一情况,而基于此所建立的非饱和土强度和变形理论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再次,指出非饱和土的结构除了包括组构和颗粒之间作用力的综合效应外,还建议增加孔隙水和孔隙气的分布以及各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最后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其目的是希望国内同行在今后的研究中对这些问题加以关注,并建立正确的认识,促进非饱和土力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5.
在具体研究了现代项目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常用方法基础上,将其中的事故树法、智爆法及风险指数致命度分析法相结合,利用模糊评价理论,建立了海洋工程采办过程风险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曹妃甸11-1/2(CFD11-1/2)”项目的采办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得到了采办过程中的风险事故树及风险指数排序,并对风险指数较大的风险点提出建议及改进措施,进行风险规避,对工程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6.
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态铝的分布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6年6、8、10月对长江口邻近海域的大面调查资料,分析了溶解态Al的分布及季节变化,讨论了水团混合、悬浮颗粒物及浮游植物水华对溶解态铝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航次溶解态铝的水平分布规律相似,都是近岸浓度最高,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浓度降低,6、8、10月溶解态Al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9±77)、(109±80)和(138±73)nmol/L,统计结果表明该海域的溶解态铝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影响溶解态铝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水团混合、底沉积物的再悬浮以及浮游植物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7.
铜精矿中铅锌的连续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琴  王劲榕 《岩矿测试》2000,19(4):295-297
利用铜铁试剂分离Cu、Fe等干扰元素,同时铜铁试剂与Pb和Zn产生络合物吸附波,可连续测定铜精矿中的Pb和Zn。体系中铅峰在-0.54V,锌峰在-0.99V,线性范围Pb为80~1600μg/LZn为120~1200μg/L,检出限Pb为40μg/L,Zn为80μg/L,测定结果与参考值相符,RSD(n=3)Pb(n=3)Pb〈6%,Zn〈10%。  相似文献   
88.
正近年来松辽盆地及外围二叠系作为潜在的勘探层系越来越被重视,许多油气地质调查工作者针对烃源岩特征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认为松辽盆地及外围二叠系分布范围广、沉积厚度大、暗色泥岩发育,具有较高的油气勘探前景(陈树旺等,2013;朱志立等,2017)。但由于松辽盆地内的二叠系被上覆地层所覆盖,埋藏深度大,揭示二叠系  相似文献   
89.

大水峡北晶质石墨矿床位于阿尔金大断裂北侧的敦煌地块, 是新近发现的大型晶质石墨矿床。石墨矿体主要赋存于二云石英片岩中, 晶质石墨具有典型的条状或鳞片状构造。目前该矿床的研究仅限于基础地质方面, 其成因尚不清楚。本文对大水峡北晶质石墨矿床开展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 结果表明, 本次分析的大水峡北晶质石墨矿床样品总体呈高硅、低碱、贫钙的特点。其中, 含石墨矿样品V/Cr=8.00~11.14, U/Th=0.45~1.13, 指示其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 而矿体围岩Ni/Co比值为1.44~17.61, 指示其形成于富氧的氧化环境。所有分析样品的Eu负异常明显, δEu=0.60~1.00;∑REE含量偏高, 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的特征。此外, 二云石英片岩型晶质石墨矿石的原岩以砂质岩和杂砂岩为主, 围岩二云石英片岩的原岩为页岩和粘土岩。样品除斜长角闪岩外全为副变质岩, 这些副变质岩的古沉积环境为干燥气候条件下富氧的海陆交互相环境, 其古水体介质主要为盐度较高的半咸水环境。石墨矿石δ13C=-22.4‰~-22.3‰, 围岩大理岩δ13C=-6.3‰~-2.4‰, 表明成矿碳质来源主要为有机碳, 并混入部分无机碳。大水峡北晶质石墨样品拉曼谱峰相似, 拉曼谱峰特征显示石墨的结晶程度较高, 结晶温度为565℃。构造活动和热事件是研究区石墨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 初步认为大水峡北晶质石墨矿床属于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90.
多数研究者认为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断裂带为华北与西伯利亚两大板块的最后缝合带,但最后拼合时间仍存在分歧,原因之一是对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地层研究不足,尤其是对上二叠统与下三叠统接触关系研究更为欠缺。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为一套以红层为主要特征的杂色碎屑岩组合,含有叶肢介、介形虫、双壳、植物及孢粉化石。笔者对采自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幸福之路组上段的岩屑晶屑凝灰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析,结果为(254.3±2.6)Ma。结合已有的火山岩测年及化石资料认为,幸福之路组上段下部时代为晚二叠世,上部为早三叠世早期,大兴安岭地区上二叠统与下三叠统为连续沉积,晚二叠世晚期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拼合,古亚洲洋消失,发生南北生物群的混生,早三叠世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