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0篇
  免费   1231篇
  国内免费   1999篇
测绘学   949篇
大气科学   609篇
地球物理   992篇
地质学   3601篇
海洋学   962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431篇
自然地理   780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387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413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491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444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1.
With the global wanning and sea level rising,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endency of typhoon occurrenc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The defenses code against typhoon attacks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should be calibrated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threat of typhoon disaster and severe consequen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abilistic approach of definitions about "probable maximum typhoon" and "probable maximum storm surge" in nuclear safety regulations of China and has made some design code calibrations by use of a newly proposed Double Layer Nested Multi-objective Probability Model (DLNMPM).  相似文献   
312.
东海北部营养盐分布的季节变化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2007年发布的全球海域营养盐数据库资料和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2006年发布的全球地貌数据库资料,在MATLAB计算机平台上,利用研发的数值分析与成图技术,对东海北部海域营养盐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东海北部海域NO3--N、PO43--P分布总特征为由沿岸向离岸递减,由表层向底层递增;西北高,东南低,呈扇形向东南扩展;SiO3--Si有两个浓度高值区,一个为研究区域的西北角,另一个在东北角;(2)在0~50 m的表层营养盐平均浓度均是冬季最高;50~200 m的中层NO3--N、SiO3--Si夏季最高;200 m以下的底层四季变化微弱,其中400~500m层PO43--P、SiO3--Si浓度值秋季最高。NO3--N变异系数表层最大,PO3--P中层最大、SiO3--Si底层最大,其中NO3--N相应各层变异系数大于PO43--P、SiO3--Si;(3)研究区域四季均存在高营养盐水团。高PO43--P、SiO3--Si水团中心分别位于125.5°E、30.5°N和128.5°E、30.5°N;高NO3--N水团中心,随冬-春-夏-秋、从南往东北再向西、最后向东南,在125°~128°E、29°~31°N范围内移动。  相似文献   
313.
基于16S rRNA和recA香鱼鳗利斯顿氏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引起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出血溃烂症病因及致病菌系统发育地位,本研究从患病香鱼的肝脏、肾脏及体表分离到11株病原菌(编号:X0901-X0911),运用常规细菌生理生化方法鉴定致病菌所属种类;运用16SrRNA基因、rec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研究致病菌的系统发育地位。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致病菌为鳗利斯顿氏菌,11株细菌生理生化结果相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吲哚阳性、精氨酸脱羧酶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甘露醇阳性、MR测定阳性;H2S阴性、V-P测定阴性等。根据16SrRNA基因、recA基因序列分别构建弧菌科常见细菌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致病菌与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均聚为一枝,聚类结果与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相符。致病菌与鳗利斯顿氏菌16SrRNA基因、recA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9.9%、99.8%。以recA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的拓扑学结构与16SrRNA基因建树结果相类似。此外,与16SrRNA基因相比,recA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更高的鉴别能力,本研究表明recA基因适合作为弧菌科常见细菌物种间进化关系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314.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蟹类病害频繁发生,日趋严重。在开展病害研究过程中,由于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SPF(无特定病原体)材料难于获得,而试验蟹的获得又受到养殖条件、养殖周期等因素的限制,因此阻碍了相关研究的开展,尤其是病毒学研究的进展。筛选一种可替代的模式生物,并开展相关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华溪蟹Sinopotamon和三疣梭子蟹亲缘关系较近,作为野生的蟹类容易获得,价格低廉,也容易在实验室条件下饲养。笔者在梭子蟹病原研究中发现,华溪蟹不带梭子蟹病原,但在实验条件下可感染相关病原,是开展此两类蟹病原体研究的较好实验动物,有必要开展这两种蟹的组织比较形态学的基础研究,以支持相关的应用研究。笔者经过对三疣梭子蟹和华溪蟹的组织石蜡切片观察发现,两种蟹的各组织器官结构基本相似,各组织结构都由4层构成,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上皮细胞分泌物形成几丁质板,覆盖在上皮细胞表面。三疣梭子蟹的食管粘膜下层较发达。华溪蟹食管粘膜下层的肌层均相对较薄,食管腔较小。这两种蟹的胃壁结构无明显差别。在三疣梭子蟹的局部胃壁,可见嗜酸性几丁质层,上皮细胞顶部间有间隙,间隙中有一些嗜碱性物质。三疣梭子蟹肠粘膜下层不明显。华溪蟹的中肠非常细小,被肝胰腺等组织包裹,难以分离,管腔小,管壁外结缔组织少。两种蟹肝胰腺均由许多分枝的肝小管组成,小管间为结缔组织,血窦。肝小管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高低不等,可以明显区分出分泌细胞、吸收细胞、储存细胞和胚性细胞4种形态的细胞,其功能也不同。三疣梭子蟹鳃轴基本弯曲,窄处鳃轴与鳃丝粗细相当,鳃丝和鳃小片间隔较大。华溪蟹鳃轴笔直延伸,窄处鳃轴明显粗于鳃丝,鳃丝间隔较小。两者鳃小片均由扁平上皮组成,外侧有薄层几丁质板。华溪蟹的鳃血管中可以明显看到较多染成红色的血细胞。三疣梭子蟹心肌纤维排列松散,线粒体较少,形态多样。华溪蟹心肌纤维排列致密,线粒体多呈群分布,且数量更多。心肌由梭形心肌细胞组成,有横纹,彼此相连成网,其周围有少量原生质。肌细胞的核呈棒状。  相似文献   
315.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简化疲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适用于中国南海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结构简化疲劳分析方法。依据中国南海环境条件,计算平台结构应力响应,得到平台结构应力范围长期Weibull分布形状参数。通过结构波浪应力的长期预报,计算得到平台寿命期一遇波浪载荷,依据寿命期一遇波浪载荷计算平台结构寿命期一遇最大热点应力范围。采用简化疲劳分析方法计算平台结构疲劳寿命,用谱疲劳分析方法验证简化疲劳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证实了简化疲劳分析方法相对保守,可应用于平台的设计。  相似文献   
316.
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及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环境变化的背景下,研究和预测海岸系统地貌演变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长周期数值模型是海岸系统演变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介绍了海岸系统演变的长周期数值模型的计算原理、信息约减和地貌加速等关键技术、时空尺度及其验证方法。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长周期模型在海岸系统演变的过程与机制和长期演变的数值模拟及预测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引起的海岸系统长期演变等方面的应用与最新进展,并对长周期模型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17.
针对当前多波束测深数据成果现状,探讨以Oracle 9i数据库为基础,搭建ArcGIS 8.3的SDE为空间数据引擎的多波束水深空间数据库,结合ComGIS技术开发多波束数据处理系统。系统功能包括测深数据的输入、管理、分析、显示、制图和绘图输出,改变了一般基于文件方式的多波束水深数据处理方式,成功的将空间数据库技术融入系统中,并有效运用了ComGIS开发系统前端平台,丰富了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18.
采用GHM方法将EIV模型在最优解处线性化,得到解的近似方差。然后,将EIV模型表达成与Gauss-Markov模型相似的形式,利用标准最小二乘理论推导EIV模型的解及近似方差矩阵,得到与已有算法等价的结论。最后,推导观测值估值和残差的统计性质,建立起一整套EIV模型参数估计和精度评定的体系。  相似文献   
319.
流沙湾的底栖大型海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3月~2009年1月调查了流沙湾潮间带及湾内(109°55'~109°59'E,20?22'~20°28'N)底栖大型海藻资源,定性、定量分析该海湾底栖大型海藻种类、生态分布、区系性质、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共采集底栖大型海藻3门10目17科19属32种,其中红藻门4目9科9属15种,绿藻门4目6科7属14种,褐藻门2目2科3属3种,以亚热带藻种占绝对优势,达59.4%,温带成分21.9%,热带成分18.7%。采样海藻具印度-西太平洋海洋植物区系中国-日本亚热带海洋植物亚区特点。调查区域内底栖大型海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320.
卫星高度计实现了对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海洋参量的实时监测,TOPEX卫星高度计提供了迄今为止时间序列最长、数据质量最高的全球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的同步观测资料。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有效波高4m以上的巨浪在台湾岛周边海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湾岛周边海域巨浪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每年平均有效波高最大值大多数出现在夏季,春季是1a中有效波高最小的季节,而秋季和冬季是巨浪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波高大于6m的巨浪大都出现在台湾岛东部及东北部海域,在南部海域出现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