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6篇
  免费   1415篇
  国内免费   2204篇
测绘学   1136篇
大气科学   823篇
地球物理   1189篇
地质学   3948篇
海洋学   1081篇
天文学   115篇
综合类   565篇
自然地理   988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485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443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442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607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555篇
  2009年   543篇
  2008年   554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469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41.
随着空间数据获取手段和途径的丰富,多源数据的差异性对数据更新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化简的多源空间数据相似性评估方法。首先,将多个来源数据分别与参考数据用传统方法进行匹配;其次,利用加入动态化简的匹配方法对多源数据重新匹配;最后,分析上述两次匹配结果的差异,从数据匹配的角度出发,通过整体一致性和数据详细程度评估对数据匹配质量进行对比,根据获取的评估结果实现更新数据的选择。通过实验和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42.
三维数字城市平台基于3D-GIS三维规划空间信息,实现真实三维空间的动态调度、三维空间漫游、地物查询、距离查询和多方案对比、视图快捷切换、自动生成平面、立面等基本功能,是辅助规划的重要工具。本文对系统平台的技术构成与主要功能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城乡规划实施、管理效能和开发相关软件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3.
阐述了利用无人机搭载佳能EOS 5D MarkⅢ相机获取的航摄影像数据,在像素工厂下制作DOM的全过程,着重讲解了空三加密处理流程,总结了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为今后相关数据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4.
从挖掘和利用经验数据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的智能化制图综合方法。首先探讨了基于算法和模型的自动综合实现方式所面临的瓶颈,并提出了采用制图综合案例推理辅助制图综合的思想;然后设计了制图综合专家案例的三元表示方法,以及获取、使用和管理流程;最后对实现该基于案例推理的智能化制图综合方法的五个关键性步骤进行了分析,并深入阐述该方法的原理和可行性,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的智能综合辅助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845.
通过对北斗Ⅱ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在高填方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实时动态差分定位(RTK)和静态相对定位,构建了完整的北斗Ⅱ高填方变形监测软硬件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贯序极限学习机的卫星信号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并利用基于卫星历元数的分层置信滤波算法对静态相对定位结果进行修正,提高了定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自制的精度测试装置,以百分表和钢尺测量的位移变化量为相对真值,完成了上述变形监测系统的精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RTK高程测量精度优于2 cm,静态高程测量精度优于2 mm,静态水平位移测量精度优于1.5 mm,可有效抑制卫星信号周跳和卫星历元数量较少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6.
通过对GF-2卫星影像正射校正及波段模拟配准误差试验,分析GF-2卫星正射校正方法的选择以及不同配准误差下对GF-2卫星影像自动分类结果的影响;最后介绍GF-2遥感影像在森林资源监测应用中的初步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正射校正时,当校正精度要求控制在RMS2时,控制点数量选择范围在85~95间较为合理,且控制点数在90个时,RMS值最小;经有理函数模型与卫片模型比较后,卫片模型校正精度较高;以目视判读为主时,实践中建议使用三次卷积重采样法输出结果最好;波段模拟配准误差试验中,配准误差与各地类面积变化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对于森林面积监测时,配准误差应小于0.3个像元。此研究可为新型国产卫星数据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7.
韩杰  谢勇 《测绘学报》2017,46(11):1830-1840
星载传感器在轨辐射定标是定量遥感的核心和基础,其定标精度将直接决定定量遥感产品的质量。但是对于多相机拼接成像传感器而言,现有在轨辐射定标方法无法实现各相机绝对辐射定标与相机间相对辐射校正的一体化处理。因此,本文以高分一号(GF-1)卫星宽视场(WFV)传感器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辐射区域网平差的在轨辐射定标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传统的交叉定标方法获取WFV传感器各相机的辐射控制点信息,然后在同轨相邻相机影像重叠区域中提取辐射连接点信息,最后在考虑相机间相对辐射校正与绝对辐射定标之间的耦合关系后,采用整体平差的方式同时获取各相机在轨绝对辐射定标系数及辐射约束条件方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获得的各波段在轨绝对辐射定标系数的相对误差均优于9.34%,同时利用该定标系数能够实现同轨相邻相机影像间相对辐射校正处理,其重叠区域各波段表观辐亮度差异绝对值的平均值均小于1.63 W·m~(-2)·sr~(-1)·μm~(-1)。  相似文献   
848.
登陆热带气旋在鄱阳湖区的活动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子  李英  魏娜 《大气科学》2017,41(2):385-394
鄱阳湖流域是受登陆热带气旋(简称TC)影响最为频繁的内陆地区之一。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中国气象局一日两次的常规探空资料以及NCEP/NCAR一日四次的2.5°×2.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过鄱阳湖TC的活动特征及其影响。首先统计1949~2012年进入鄱阳湖区域61个TC的活动特征发现,平均而言进入鄱阳湖地区的TC具有移速减慢,强度衰减变缓及降水增幅特征。大尺度环流场分析表明,登陆进入鄱阳湖区的TC处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亚大陆高压之间的鞍形场中,引导气流减弱,水平风垂直切变减小,有利于其移速减慢、衰减减缓以及降水累计。几个典型TC个例的观测分析发现,TC降水降低了鄱阳湖区浅层土壤温度和低层大气温度及其日较差,但增加了土壤和空气湿度。鄱阳湖区域下垫面较高的地面热量有利于TC维持。而湖区对流有效位能在TC进入后明显降低,说明TC触发了该区域对流有效位能释放,有利于其降水增幅。  相似文献   
849.
谢志昂  段安民 《大气科学》2017,41(4):811-830
通过多源资料诊断分析,本文讨论了盛夏(8月)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菲律宾海对流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与青藏高原热源相联系的环流形势在夏季各月明显不同,因此对夏季青藏高原热源的影响应当分月讨论。在夏季各月中,菲律宾海对流活动与青藏高原热源在8月份的联系最为紧密,二者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而8月青藏高原热源、菲律宾对流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印度季风低压、南亚高压、西风带槽脊和西北太平洋季风环流存在相互耦合的过程。青藏高原热源与菲律宾海对流活动之间联系的机制为:菲律宾海对流弱(强)年,西太副高偏西(东)偏南(北),西北太平洋季风环流减弱(加强),印度季风低压减弱(加强),西风带南压(北抬),又加之副高西侧有强(弱)的水汽输入,兼以高层南亚高压加强(减弱),使得高原南部降水显著增强(减弱),高原热源整体加强(减弱),高原热源的加强(减弱)又造成了高原南部到东亚区域低层西南(东北)风异常,又利于西太副高偏西(东)偏南(北),从而造成菲律宾海对流减弱(加强)。这一机制在高原热源强弱年均有表现,但强年表现得更为显著,并在个例中也有所体现,说明盛夏青藏高原热源异常和菲律宾海对流异常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50.
Fengyun-4A (FY-4A), the first of the Chinese next-generation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launched in 2016, offers several advances over the FY-2: more spectral bands, faster imaging, and infrared hyperspectral measurements. To support the major objective of developing the prototypes of FY-4 science algorithms, two science product algorithm testbeds for imagers and sounders have been developed by the scientists in the FY-4 Algorithm Working Group (AWG). Both testbeds, written in FORTRAN and C programming languages for Linux or UNIX systems, have been tested successfully by using Intel/g compilers. Some important FY-4 science products, including cloud mask, cloud properties, and temperature profiles, have been retrieved successfully through using a proxy imager, Himawari-8/Advanced Himawari Imager (AHI), and sounder data, obtained from the 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 thus demonstrating their robustness. In addition, in early 2016, the FY-4 AWG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imager testbed—a near real-time processing system for Himawari-8/AHI data for use by Chinese weather forecasters. Consequently, robust and flexible science product algorithm testbeds have provided essential and productive tools for popularizing FY-4 data and developing substantial improvements in FY-4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