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5篇
  免费   1494篇
  国内免费   2343篇
测绘学   1138篇
大气科学   953篇
地球物理   1315篇
地质学   4301篇
海洋学   1158篇
天文学   145篇
综合类   538篇
自然地理   1114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508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483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456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631篇
  2011年   604篇
  2010年   578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595篇
  2007年   505篇
  2006年   503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4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针对传统的测量技术无法满足超高复杂结构建设的要求,根据超高层建筑工程的特点和难点,通过对我国范围内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的总结,本文研发了新仪器设备并提出了超高层标高高精度自动传递工艺方法,探索了一套我国“千米”超高层建筑精密施工测量的关键技术。结合GNSS 定位技术与智能化全站仪等多项新技术,获得高质量高精度测量基准、精确施工控制点及快速高精度的监测点位,将GNSS技术应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监测是精密工程测量的突破,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32.
杜年春  王玉明  沈向前  谢翔 《测绘学报》2022,51(10):2139-2148
地基圆弧合成孔径雷达通过形变值测量实现滑坡预警,是一种重要的滑坡灾害监测遥感手段。大气相位校正影响形变值测量精度,是长时间稳定监测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网格划分的两阶段大气相位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特征提取及分类获得永久散射点,基于此实现监测点的自动筛选;利用网格估计大气相位,有效降低运算量,提高了计算效率;结合空间滤波和时间序列滤波,保证了大气相位估计的准确性。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文所提方法在大气相位校正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33.
小卡子隧道是连接九龙县城和石棉县城的一条便利通道,它是连接S215和S211的绿色保障,九龙和石棉之间是海拔高度4 000 m以上,九龙县城周边为高原宽谷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九龙至周边沿线不良地质和特殊褶皱构造发育,其中冰雪害几乎每年冬春都发生,且影响线路较长,其它地质灾害也时常暴发,致使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成为制约九龙县发展,因而急需要对线路进行改造,拟建连接九龙县至石棉县小卡子隧道即为公路改建工程。  相似文献   
834.
小石头山金矿位于川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该矿处于"若尔盖中间地块"西南部"阿坝复理石地体褶皱带"范围内,矿体产于印支晚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上。矿体主要受张裂型矿化裂隙、张剪性复合型矿化裂隙和破碎带型矿化裂隙控制,是较为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835.
坡折带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它明显控制了上覆地层分布、岩性岩相变化和油气藏的分布。通过层序地层法恢复古地貌,在川中-川西过渡带识别大型地貌坡折带,川西地区晚三叠世接受其西部和东部两个方向的物源供给。在大量岩心观察、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研究基础上,认为在坡折带控制下,龙泉山断裂带以西须二、须四段发育砂质碎屑流重力流沉积,分析其基本特征和储集性能,最后指出砂质碎屑流储层物性总体优于川西地区南部其它类型砂体,是新型的勘探对象,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36.
基于τ-p变换原理,研究一种基于τ-p变换的地震数据重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待重构道用零道替代,通过τ-p正反变换及一定的迭代处理实现地震道数据重构。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基于τ-p变换的地震道重构方法效果明显,重构数据稳健。  相似文献   
837.
在对西天山赛里木湖盆地进行第四纪地质调查与5万填图基础上,发现沿该湖泊的不同湖岸阶地上都不同程度地发育了可指示湖面变化的湖滩岩。水准测量结果表明,典型的湖滩岩最常见于高出现今湖面7.1~9.4 m和33.4~39.4 m的低、高两级湖积台地上。对湖滩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进一步揭示,湖滩岩主要由内碎屑、藻团块、陆源碎屑、胶结物和填隙物等构成,胶结物主要为亮晶方解石,夹少量文石,表明赛里木湖周边的湖滩岩为典型的方解石胶结砂屑砾屑岩。湖滩岩样品的U系年代测试结果表明,低、高两级台地上的湖滩岩主要形成于距今24.8±1.5 ka至27.6±1.5 ka和55.4±3.8 ka的晚更新世晚期,大致对应末次冰期间冰阶MIS3阶段早期和末期的相对暖湿气候阶段。湖滩岩及其测年结果指示,赛里木湖最近一期最高湖面出现在距今55.4 ka左右末次间冰阶早期,其后由于气候的干旱化,湖面整体处于逐步下降过程,在相对暖湿期间经历了多次湖面相对稳定期并形成湖滩岩。  相似文献   
838.
山东省沂源县金星头地处沂源-沂南金及多金属成矿带北部,该成矿带位于中国东部矽卡岩金多金属矿带中北部,属于环太平洋带组成部分。通过对该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分析,运用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发现了一批以Au为主的化探异常,对部分异常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和探槽进行查证,发现具有工业品位的金铜矿(化)体5处,提出下一步找矿的工作重点地段,即在中生代燕山晚期中偏碱性或中酸性侵入杂岩体与寒武纪朱砂洞组、馒头组白云岩、灰岩等接触部位及两侧寻找接触交代型(矽卡岩)金铜矿床。  相似文献   
839.
川中灯影组碳酸盐岩岩溶地层测井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中磨溪-高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受桐湾运动Ⅰ幕和Ⅱ幕的影响,致使灯二段及灯四段顶部遭受风化剥蚀,区内大规模发育的溶蚀孔洞在测井曲线上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通过对研究区的钻井、常规测井及FMI成像等资料分析,将研究区岩溶剖面从上而下分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及深部缓流岩溶带。研究表明,地表岩溶带由风化残余物杂乱堆积而成,水平潜流岩溶带顺层孔洞发育,二者是研究区储层最为发育层位;渗流岩溶带储层较发育,深部潜流带储层不发育。从区域上看,研究区位于古岩溶斜坡带,从南西向北东方向,岩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40.
The obduction of an ophiolite sheet onto the eastern Pelagonian carbonate platform complex of the Hellenides began during the Late Bathonian and ended with the final emplacement of the ophiolite during Valanginian time. The early stages of obduction caused subaerial exposure of the platform, recorded by an unconformity of Callovian age, which is marked by laterites overlying folded and faulted, karstic substrates. The laterites have distinct ophiolitic geochemical signatures, indicating that emergent ophiolite had been undergoing lateritic weathering. This unconformity coincides with widespread western Tethyan, Callovian gaps, indicating that the obduction in the Hellenides was probably related to far-reaching plate tectonic processes. Resumed gravitational pull and rollback of the subducted, oceanic leading edge of the temporarily exposed ophiolite. Platform drowning continued into Tithonian–Valanginian time, documented initially by reefal carbonates and then by below-CCD, carbonate-free radiolarian cherts and shales. Subsequently, siliciclastic turbidites, which apparently originated from uplifted Variscan basement, were deposited together with and over the radiolarite as the ophiolite nappe sheet advanced. The nappe substrate underwent tectonic deformations of varying intensity, while polymictic mélange and syntectonic sedimentary debris accreted beneath the ophiolite and at the nappe front. The provenience of the ophiolite nappe complexes of northern Evvoia most probably has to be looked for in the Vardar oce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