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9篇
  免费   1005篇
  国内免费   1722篇
测绘学   743篇
大气科学   667篇
地球物理   616篇
地质学   3111篇
海洋学   712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303篇
自然地理   62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51.
云计算是目前信息产业最热门的技术之一,GIS厂商纷纷将GIS软件迁移至云计算环境。与国外云计算部署不同,国内更青睐私有云技术,企业、政府机构纷纷搭建私有云GIS平台。针对风电场设计的特点,本文基于目前云计算应用和研究,构建了私有云GIS平台的体系框架,并对平台所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索,对私有云GIS模式下的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包括核心服务、服务管理、用户访问接口3个部分。其中,核心服务将硬件基础设施、软件运行环境、应用程序抽象成服务,可满足多样化的风电场设计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552.
利用轨迹大数据进行城市道路交叉口识别及结构提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交叉口是城市交通路网生成、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车辆时空轨迹大数据,提出了一种城市交叉口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轨迹跟踪识别轨迹数据中包含的车辆转向点对;然后基于距离和角度的生长聚类方法进行转向点对的空间聚类,并采用基于局部点连通性的聚类方法识别交叉口;最后利用交叉口范围圆和转向点对提取城市各级别路网下的交叉口结构。以武汉市出租车轨迹大数据为例,对武汉市城区内189个交叉口进行了探测。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以准确地从轨迹大数据中识别出城市交叉口及其结构。  相似文献   
553.
云凝结核浓度对雷暴云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美玲  银燕  赵鹏国  肖辉 《大气科学》2017,41(1):106-120
本文将非感应起电机制耦合到WRF中尺度模式中,选取Morrison双参数微物理方案,采用整体放电参数化方案,改变初始云凝结核(CCN)浓度(浓度变化从500 cm-3到4000 cm-3),共模拟15组试验,讨论了CCN浓度(nCCN)对雷暴云起电强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随nCCN增加,霰粒子数浓度减少,混合比增加,导致霰粒子平均尺度增加;冰晶粒子数浓度增加,混合比基本不变,导致冰晶粒子平均尺度减小。此外,霰粒子平均尺度增大,下落末速度增大,冰晶粒子平均尺度减小,下落末速度减小,二者末速度差值增加,导致单次碰撞电荷分离量增加。综上所述,气溶胶浓度增加使霰粒子与冰晶粒子碰撞分离过程增强,单次碰撞电荷分离量增加,正负电荷密度平均值增加,从而增强雷暴起电强度。  相似文献   
554.
鸿沟引水口与渠首段经流考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冉  何凡能  刘浩龙 《地理学报》2017,72(4):711-722
鸿沟是先秦至魏晋时期中原地区一条重要的人工运河,对古代北方地区水运交通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但其引水口和渠首段经流的问题,至今仍存歧见。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史料及考古资料的系统梳理与分析,深入探讨了战国至魏晋时期鸿沟引水口与渠首段经流的变迁过程,结果表明:① 战国时期,魏国在荥阳一带的实际控制线当在魏长城以西,包括当时的卷邑、衍邑等,魏惠王初开鸿沟运河时,其渠首段是利用流经魏国境内的济隧河道,而不是利用流经韩国境内的荥渎河道;② 秦兼并六国过程中,消除了国界的障碍,并在广武山设置了敖仓,为水运转输方便,遂将引水渠道西移至距敖仓较近的荥渎河道,并在荥口设置水门,以控制航运;③ 东汉后期,荥渎被黄河泥沙侵淤,鸿沟渠首段再次西迁至有柳泉、广武涧等清澈溪水注入的石门水河道,并一直沿用至隋开通济渠。  相似文献   
555.
居民日常活动对扒窃警情时空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扒窃现象与居民的日常活动有较强的关系,已有文献研究了不同活动场所对扒窃的影响,但鲜有考虑不同类型居民活动出行量及其场所对扒窃影响的时间差异。本文基于日常活动理论,以南方某大城市为例,以派出所为分析单元,利用居民入户调查问卷、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扒窃报警数据,检验不同类型活动出行量与扒窃的时间相关性,并划分时间段,建立多个空间滞后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时段居民日常活动对应场所与扒窃的关系。研究发现,扒窃警情存在明显的时空集聚性,其中,凌晨和早上的集聚性最强,白天和晚上相对较弱;不同类型的日常活动对扒窃时空格局的作用存在差异。买菜活动出行量与扒窃的时间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买菜场所在凌晨和早上容易吸引扒窃者;购物活动与扒窃亦存在较强的时间正相关,白天和晚上在购物场所附近被盗的风险较高;外出吃饭的出行量与扒窃行为无直接关系,但在凌晨和早上餐馆周边容易吸引扒窃者;娱乐活动与扒窃同样存在较强的时间正相关,不同类型的娱乐场所对扒窃的影响存在差异,电影院、酒吧在大部分时间段均会吸引犯罪者,凌晨时段KTV附近区域的被盗风险较高。场所对扒窃的影响主要与犯罪机会吸引(犯罪目标的丰富性、暴露性)及场所自身属性有关(是否为犯罪者的集聚地)。文中最后对时间地理学和犯罪地理学结合的可能性、研究的应用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56.
在成岩作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辽河拗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ID与储层平均有效孔隙度的相关模型,预测了该地区古近系Es3下储层的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有效油、气储层的分布范围。孔隙度预测的结果表明,有效油、气储层分布于孔隙度大于8.5%和5.8%的斜坡区。储层预测平均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之间的绝对误差为2.8%,而研究区储层的填隙物含量在1.2%~45.0%之间,平均为16.9%。由此可见,这种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储层的钻前孔隙度预测和孔隙演化史模拟。孔隙演化史的模拟结果表明,储层孔隙度在埋藏早期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而在晚期则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557.
地下水补给量反映了含水层的可更新能力,是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参数之一。为定量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地下水的补给特征,基于岔巴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3个水文站1959-1969年降水与日径流观测资料,通过退水分析法估算了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并分析了与降水量和基流量的关系及其在年内的补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年平均基流量为13.09 mm·a-1,更新时间为124 d,补给量为11.46 mm·a-1,降水入渗补给率为0.025,基流补给率为0.89。从上游到下游地下水补给量与入渗补给率逐渐增大,且上游与下游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基流补给率逐渐减小,各集水区之间差异均显著。地下水补给量与降水量呈线性正相关(R2>0.40),在下游集水区内随降水量变化的增幅较大。基流量与降水量也呈正相关关系(R2>0.77),干流基流80%以上源于降水补给转化。以5月份为节点可将地下水补给过程分为"一次补给"和"二次补给"2个主要阶段,其分别占全年总补给量约30%和70%,并且"二次补给"是造成岔巴沟流域不同集水区地下水补给量差异的主要阶段,并且为无资料地区小流域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58.
本文建立了一种科研用室内珊瑚养殖中新生长珊瑚的培植方法,解决了养殖珊瑚中新生长珊瑚样品的培植和采集问题。按照所改进的珊瑚养殖技术和建立的新生长珊瑚的培植方法完成了在不同海水pH值环境下的珊瑚养殖实验,同时达到对养殖中研究参数控制的简化和有效地目的。测定了在养殖过程中各水化学参数的变化,获得了新生长的珊瑚样品,为利用硼同位素组成指示海洋环境的变化提供载体。  相似文献   
559.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ood safety and health are closely linked. A key challenge in addressing the problem of food safety and protecting public health is building an integrated knowledge base to inform policy and strengthen governance. This requires breaking down the trans-departmental information barrier across the environment, food and health domain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flow of data and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facilitate 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food safety. Achieving this will be cru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and medical care in China in the era of big data. Currently,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mmanded by various departments are incomplete and fragmented. Data resources are also organized in vertical silos and there is a lack of data sharing within and across policy stream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more effective integrated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data in future,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various departments whose work relates to interac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 food and health, and presents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op-down design, and establish unified data standards and a big data sharing platform. It also points to the need for increased training of data analyst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expertise.  相似文献   
560.
肖安  许爱华 《气象学报》2018,76(1):78-91
低层暖平流强迫类强对流发生前,地面经常伴有低于日变化的3 h变压。结合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定义低于日变化的3 h变压异常(超过一个标准差定义为异常)指数PCR(Pressure Change Range),讨论了中国中东部地区3 h变压标准差的气候分布特征;最后以3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为例说明PCR指数的预报价值和时效。结果表明,与3 h变压均值相比,中国中东部地区的3 h变压标准差的日变化较小,PCR更适合作为变压异常程度的标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区域PCR冬春季节出现站次数偏多,夏秋季节偏少;华南区域除了冬春季外,夏季也偏多,秋季偏少。PCR主要集中在低级别强度上,但PCR级别越高,越有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东北区域出现PCR的首要原因是受东北气旋的影响,且可能有TBB≤-52℃的云系相对应;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出现PCR的首要原因是冷高压变性或迅速东移,没有TBB≤-52℃的云系相对应;地面倒槽中出现的PCR全部有TBB≤-52℃的云系对应。3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均发生在地面倒槽中;在发生前3 h左右,地面气压场上有较明显的负PCR中心出现,强对流天气中尺度云团有向负PCR中心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