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07篇 |
免费 | 1553篇 |
国内免费 | 25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27篇 |
大气科学 | 1148篇 |
地球物理 | 1331篇 |
地质学 | 4855篇 |
海洋学 | 1199篇 |
天文学 | 116篇 |
综合类 | 568篇 |
自然地理 | 8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5篇 |
2023年 | 215篇 |
2022年 | 519篇 |
2021年 | 619篇 |
2020年 | 469篇 |
2019年 | 537篇 |
2018年 | 504篇 |
2017年 | 427篇 |
2016年 | 516篇 |
2015年 | 549篇 |
2014年 | 460篇 |
2013年 | 525篇 |
2012年 | 641篇 |
2011年 | 569篇 |
2010年 | 572篇 |
2009年 | 503篇 |
2008年 | 526篇 |
2007年 | 446篇 |
2006年 | 437篇 |
2005年 | 331篇 |
2004年 | 302篇 |
2003年 | 249篇 |
2002年 | 236篇 |
2001年 | 168篇 |
2000年 | 145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94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近36年湖南省干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南省80个测站1970—2005年降水和蒸发资料,采用REOF、小波分析和M-K突变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干湿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湖南省干湿存在4个干旱区域和3个湿润区域,除湘南、湘西和湘东部分地区外,其余地区有变湿趋势。根据EOF和REOF分析,湖南省干湿空间分布既有全区一致性,也存在南部和北部及湘中与周围地区相反变化的差异,大致可以分为湘南湘西南、湘北、湘中、湘东北4个异常区,且各异常区于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有一个由干向湿的转变过程。除湘中区外其他各区域1970年代中期以前和1990年代之后处于湿润时期,1980年代处于干旱时期。湘北区和湘中区存在2.6、5.3和11.6年的周期干湿变化;湘南、湘西南区和湘东北区存在2.6、7和16年的干湿变化。 相似文献
992.
利用EAR5再分析气象数据,分析了两次昆明准静止锋天气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锋面结构、锋面位置、以及相关要素场等基本特征及其异同。结果表明:中高纬度地区阻塞形势的存在是昆明准静止锋形成的背景环流。当冷暖气团均强且势均力敌时,更有利于锋面的维持;冷空气较强时,锋面会向西移动,越过云贵高原地形的阻挡;反之,锋面则会向东移动。当锋面维持在高原地形东侧时,冷空气被地形阻挡时,锋面的移动缓慢,此时锋区最为明显。当锋面维持在地形东侧时,风场的最大水平切变、温度的最大水平梯度和相当位温的密集区,描述的锋面位置几乎相同。两次过程寒潮爆发时冷空气均只能维持到700hPa附近,且水平风场也均为600hPa以下的低空切变,说明昆明准静止锋为浅薄系统。昆明准静止锋与一般冷锋锋后不同,两次个例昆明准静止锋锋后低空为湿区,而锋前水汽是否充足则要看南支槽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993.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的地质调查,渐新统一上新统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四种沉积相、六种亚相、十种微相;具有盆地演化早、晚期碎屑成熟度较低,盆地演化中期碎屑成熟度较高的特征;通过物源分析得出盆地演化早期碎屑物质来自盆地南部,晚期碎屑物质来自盆地西部,碎屑物质均来源于再旋回造山带构造背景区,并具有早期南高北低、晚期西南高东北低的古地理格局;盆地分析表明新疆库木库里盆地从渐新世形成大致经历了渐新世一早中新世盆地萌芽、中中新世一晚中新世盆地的生长发育、上新世盆地萎缩三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94.
Geochemistry of trace elements and Sr-Nd isotopes of foraminifera shell from the Okinawa Troug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Provenanceofmarinesedimentshasalwaysbeenafocusedprobleminmarinesedimentge ology.Recognitionofendmembersandestimationoftheirrelativeproportionsfrommixedsedimentshavebeenakeycontentinthestudyofprovenance .Forthisaim ,itisnecessarytoselectendme… 相似文献
995.
2008年5月1日至7月4日汶川8.0级地震前后,对距震中约400 km的重庆北温泉7个泉点进行采样监测,发现其水温、水量及水化学特征均发生了较大变化:(1)所有泉点震后水温都下降了1℃左右;(2)海拔相对较高的BWQ-2、BWQ-3、BWQ-4泉点相继断流,而下游海拔较低的BWQ-1泉点水量则增加了15 L/s,BWQ-6泉点水量也有所增加;(3)海拔较低泉点泉水中K~+、Na~+、Ca~(2+)浓度减少,Mg~(2+)浓度增大,且K~+、Na~+、Ca~(2+)浓度呈正相关;Fe~(3+)、Mn~(2+)浓度于地震当日成倍增长,随后逐渐减小,7月4日时浓度与5月1日相当;SO_4~(2-)、F~-浓度增大后逐渐减少.引起北温泉水物理化学变化的主因是:由于汶川强烈地震,导致北温泉区上覆盖层裂隙与下伏温泉含水层裂隙贯通,地表或上覆盖层低温水汇入含水层所致. 相似文献
996.
自原国土资源部等四部委发布《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山东加强了对蒙阴金刚石原生矿深部及外围的勘查,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并在金刚石找矿方法和综合研究方面取得改进和新认识。本文总结了10年来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金刚石找矿成果,蒙阴常马庄和西峪金刚石原生矿深部钻探控制至1000m,新增金刚石矿物量550万ct,改进了金刚石原生矿重砂矿物组合和粒级,完善了金刚石找矿方法和选矿方法,对金刚石成矿理论取得新认识,并在深部新发现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管,在蒙阴金刚石原生矿外围发现了含金刚石的煌斑岩,查明了费县朱田大井头岩管为含金刚石的钾镁煌斑岩岩管。编制了《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金刚石》,填补了我国没有《金刚石矿勘查规范》的空白,对我国今后的金刚石矿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7.
998.
本文基于新疆哈密地区1∶5万板房沟幅和小柳沟幅区域地质调查新成果,对东天山北部古生代的重大构造事件以及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基于下志留统与奥陶系之间角度不整合、下石炭统与泥盆系之间平行不整合以及上石炭统二道沟组与下伏岩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的确定,揭示奥陶纪与志留纪之交、泥盆纪与石炭纪之交以及晚石炭世期间存在几次重大构造事件。结合古生代不同时期沉积大地构造背景转换、岩浆活动构造环境转换以及构造变形格式转换的地质新纪录,提出奥陶纪与志留纪之交的造山事件为北部阿尔曼太洋闭合导致准噶尔—吐哈地块与阿尔泰地块碰撞的响应;泥盆纪与早石炭世之间的造陆构造事件可能是北部卡拉麦里洋盆初始汇拢碰撞的响应,其平行不整合以及下伏的志留纪—泥盆纪较稳定环境的沉积序列预示着介于卡拉麦里洋盆与南部北天山洋盆之间的准噶尔—吐哈地块为古亚洲洋盆体系中相对刚性的稳定陆块区,研究区作为准噶尔—吐哈地块的北部被动陆缘受卡拉麦里洋盆汇聚的影响较小;晚石炭世的造山事件则表现为响应卡拉麦里洋盆闭合后周缘前陆盆地的演化,是早石炭世沿卡拉麦里缝合带发生陆块碰撞以来挤压构造作用峰期的产物,其奠定了东天山北部北西-南东向构造基本格局。本文还重新界定莫钦乌拉断裂为北天山构造带(准噶尔—吐哈地块)与东准噶尔构造带的构造-地层分区界线,推断其为卡拉麦里缝合带向南东的延伸,并讨论了早石炭世受控不同构造体制的沉积和岩浆纪录的空间差异性,认为早石炭世北部莫钦乌拉山区域为与北侧卡拉麦里洋盆闭合后周缘挤压前陆盆地的发育过程,而南部博格达—哈尔里克山则总体呈现为响应南侧北天山洋盆闭合后的碰撞后伸展裂谷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999.
大气环境层结对闪电活动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一个二维面对称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选取了北京地区3次雷暴过程的环境层结,计算并讨论了不同层结条件下雷暴中动力、微物理过程及其对起电、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升速度和水汽条件是影响雷暴动力、微物理过程和闪电活动的最重要因子.上升速度的大小决定了雷暴发展到成熟的时间和雷暴的强弱,较强的上升气流有利于雷暴云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大的高度.而持续的上升气流和充足的水汽有利于雷暴的成熟期延长从而增强闪电活动.较强的上升速度和充足的水汽可以产生更多的对闪电起电、放电有直接影响的冰相物并能使其持续生成,从而形成较大的电荷浓度.较强的上升速度和不利的水汽条件也可以在某时形成较大的冰相物浓度,但冰相物难以持续生成.而较弱的上升速度和充足的水汽则容易形成暖云过程,对冰相物的生成也有不利影响.上升速度和水汽相互影响,又共同受到环境层结的支配.大气低层潮湿、中层湿度适中,较大的不稳定能量和一定量的对流抑制能量将有利于强闪电活动的发生.表现在大气不稳定参数的取值上,对流性稳定度指数的值小于-10℃(负值表示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值在1000 J/kg以上,对流抑制能量大于40 J/kg,700 hPa相当位温在340 K以上,700-400 hPa中层平均湿度在35%-85%,有利于强闪电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