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42篇 |
免费 | 1012篇 |
国内免费 | 18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75篇 |
大气科学 | 715篇 |
地球物理 | 686篇 |
地质学 | 3370篇 |
海洋学 | 782篇 |
天文学 | 31篇 |
综合类 | 304篇 |
自然地理 | 6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38篇 |
2022年 | 308篇 |
2021年 | 377篇 |
2020年 | 297篇 |
2019年 | 310篇 |
2018年 | 288篇 |
2017年 | 234篇 |
2016年 | 304篇 |
2015年 | 330篇 |
2014年 | 297篇 |
2013年 | 362篇 |
2012年 | 456篇 |
2011年 | 413篇 |
2010年 | 419篇 |
2009年 | 383篇 |
2008年 | 401篇 |
2007年 | 336篇 |
2006年 | 360篇 |
2005年 | 258篇 |
2004年 | 236篇 |
2003年 | 191篇 |
2002年 | 165篇 |
2001年 | 120篇 |
2000年 | 99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9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As a popular solution for mooring an FPSO (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permanently in shallow water, the soft yoke mooring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ocean oil production activities in the Bohai Bay of China.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and conduct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soft yoke mooring system, a theoretical model with basic dynamic equations is established. A numerical ite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error estimation is developed to solve the equations and calculate the dynanfic response of the mooring system due to FPSO motions. Validation is conducted by wave basin experiment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akes only a few iteration times and the final errors are small. Furthermore,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both the static and dynamic responses agree well with those ones obtained by the model test. It indicates that the efficiency, the precision,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developed numerical algorithm and program are rather good. It is proposed to develop a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to further monitor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FPSO with a soft yoke mooring system under various real sea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52.
北黄海盆地东部M隆起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黄海盆地是中国东部近海中生代断陷型盆地,详细记载着中国东部复杂的构造活动信息,期间经历了多期岩浆活动和构造反转。M隆起位于北黄海盆地东部,其构造活动记录比周边的坳陷更为详细。为充分认识M隆起的地质结构及沉积响应关系,在充分利用地震、钻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从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等方面探讨分析其构造演化历程,进而为北黄海盆地乃至中国东部地区的构造演化提供新的依据。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及地质分析揭示,该隆起区发育有5个典型的不整合面,纵向上可划分为5个构造层。结合北黄海盆地所处构造位置、构造变形和沉积充填特征,及板块运动和区域构造演化史,将北黄海盆地东部M隆起自中侏罗世至今的构造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共9期):裂陷阶段(稳定沉积期、掀斜形成期、早白垩世凹陷沉积期)、构造反转阶段(晚白垩世抬升剥蚀期)、再次裂陷阶段(早渐新世初沉积期、早渐新世末剥蚀期、F2断层活跃期)、再次构造反转阶段(整体抬升期)、区域沉降阶段(区域沉降期)。 相似文献
53.
为了研究超压对碎屑岩储层机械压实作用的抑制作用和预测超压背景下碎屑岩储层的孔隙度,本文根据压力平衡原理,推导了地层超压与有效埋深的关系方程,并在综合考虑超压、溶蚀和胶结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超压背景下储层孔隙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盆地中地层的密度越小,超压对碎屑岩储层机械压实的抑制效果越明显。三个不同时代、不同类型沉积盆地的孔隙度预测结果表明,应用本文建立的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所预测储层孔隙度的误差均低于Gluyas和Cade方程,而且孔隙度预测的误差随地层时代的变老而增大。在储层胶结物小于10%的条件下,新生代超压盆地碎屑岩储层孔隙度的预测误差小于2%,而中生代超压盆地储层孔隙度的预测误差大于5%。本文建立的超压背景下的碎屑岩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仅适用于时代较新超压盆地的孔隙度预测。 相似文献
54.
湖北太白湖孢粉记录揭示的近150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白湖TN1孔总长153cm岩芯的孢粉组合与炭屑指标,揭示了近1500年以来太白湖流域的植被经历了7个阶段的变化,对引起植被发生这种变化的主导冈素探讨认为,520-1310AD期间,植被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的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弱;1310-1710AD期间,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强度增加,为以自然控制为主向人类活动驱动为主转化的过渡期:1710AD以来,植被变化以人类活动驱动为主,反映的气候信号相对较弱.在孢粉组合所反映的气候变化中,具有520-720AD、1050-1310AD和自1950AD以来的三个暖期和720-1050AD、1310-1710AD期间的两个冷期. 相似文献
55.
阐述了排课系统的管理层次、操作权限分配、资源管理、网络排课的具体实现过程。本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多个校区、多个学院之间的分配资源和排课冲突问题。其特点是资源统一管理、分散使用,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管理,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相似文献
56.
海进体系域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响应——以黔西南地区三叠系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序地层研究表明,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黔西南地区在中三叠世末期(相当于Ladinian-Carnian期)出现了一次与全球同步的大规模海侵,形成了一个向上变深的碳酸盐岩台地淹没沉积层序。垄头组顶部和竹竿坡组分别是海进体系域(TST)的下、上部分。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垄头组顶部自下而上δ(18O)持续增大,而δ(13C)先逐渐增大,后在顶部界面附近快速下降,反映了垄头组顶部在暴露环境下氧化作用的结果。竹竿坡组δ(13C)自下而上逐渐增大,δ(18O)总体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反映了海平面变化特征。研究认为,海进体系域的δ(13C)和δ(18O)演化不但反映了海平面和沉积环境变化,同时对密集段(CS)、层序界面和古暴露面等也有很好的识别作用,在层序地层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基于RS与GIS的北京市热岛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利用2005年5月6日的TM数据反演北京市区的实际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区的热环境特征、热岛分布的位置。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地表温度与地形特征和地表覆盖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热岛分布具有环状和带状分布特征,高程较低处和坡度较小处更容易形成热岛中心,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热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8.
59.
60.
针对当前从气象风险角度开展小麦条锈病与气象关系研究甚少的状况,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理论出发,采用相关分析、层次分析和极差正规化等方法,建立了包含气候条件和寄主存在数量两个环境因子的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农业气候风险模型,并划分了高、中、低风险等级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的农业气候风险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四川省的川西高原地区、川西南山地和盆地西南部是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低风险区,盆地大部地区是中、高风险的集中区.区划结果为进一步做好四川省小麦条锈病的分区预报和综合防治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