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524篇
测绘学   255篇
大气科学   146篇
地球物理   172篇
地质学   891篇
海洋学   256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以岩芯观察、粒度分析、薄片鉴定、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解释等为主要手段,研究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孤岛西部斜坡带沙三段主要沉积物重力流类型及其沉积特征,探讨不同触发机制下的沉积物重力流演化过程和构造活动对重力流沉积过程及砂体展布的控制,总结源-汇耦合体系,建立斜坡带重力流砂体发育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沉积时期发育异重流、碎屑流、浊流、液化流和滑动-滑塌五种沉积物重力流,具有洪水型和滑塌型两种触发机制,流体演变总体处于碎屑流向浊流演化的早期阶段,推测研究区以北深水区仍发育碎屑流沉积且开始广泛发育浊流沉积。构造作用对研究区沙三段流体性质与演化、同生变形构造和重力流成因砂体的发育与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总体上,研究区具有断槽沟谷、断裂坡折、断裂走向斜坡及缓坡沟谷等4种主要的源-汇耦合体系。纵向上,研究区沙三段自下而上由(半)深湖、近岸水下扇、滑塌扇沉积演变为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扇三角洲沉积;平面上,研究区东部主要发育来自孤岛凸起的扇三角洲前缘和近岸水下扇,西部主要发育来自陈家庄凸起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部主要发育串珠状滑塌扇体。  相似文献   
372.
安亚运  杨忠琴  向坤鹏  黄艺  陈厚国  贺永忠  刘伟  余谦 《地质论评》2021,67(4):67041105-67041118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是华南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向前陆盆地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形成广泛分布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为进一步探讨该套黑色页岩的形成背景,以黔北地区道页1井为例,开展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底部主要为硅质碳质页岩,夹多层斑脱岩,U/Th为0.2~2.90,V/Cr为1.18~14.34,Ni/Co为2.31~11.59,TOC为0.68%~5.91%,平均3.76%,稀土配分曲线为平坦型,δEu以弱正异常为主、个别为弱负异常;龙马溪上部及新滩组主要由泥岩及钙质泥岩组成,U/Th为0.16~0.23,V/Cr为0.88~1.79,Ni/Co为1.77~3.91,TOC为0.1%~0.84%,δEu以明显负异常为主,表现出低斜率右倾型稀土配分曲线。以上特征表明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底部形成于间歇性缺氧的还原环境,龙马溪组上部及新滩组为富氧环境。结合斑脱岩的分布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是汇聚背景下前陆盆地早期沉积的产物,强烈火山作用给大陆边缘海带来营养元素,刺激初级生产力的增加,造成水体迅速缺氧,可能是造成同期海底缺氧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373.
以通量差分裂格式离散非守恒型圣维南方程组,为保证河网整体离散形式的一致性,采用特征线方法离散边界节点,并引入限制器和熵修正使离散模型具有TVD(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特性,在线性隐式化的基础上最终构建基于隐式TVD类方法的一维河网水流模型。通过实例验证,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处理跨临界流变化,而且在实际复杂河网中对水位及主、支河道分流比都能较好地模拟,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374.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北京石油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和中国石油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4日-16日在中国北京顺利召开。共有260余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他们分别来自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挪威、德国、韩国以及国内的18个科研院所和34个油田公司。这次大会提交的会议论文和摘要116篇,其中大会主题报告28篇,分会交流34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75.
东南亚中南半岛位于特提斯成矿域和西环太平洋成矿域的相交地带,在印支—喜山期发生了多期次俯冲、碰撞造山成矿作用,发育多个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锡(钨)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形成了世界著名的东南亚中南半岛锡矿带。研究区自西向东依次可划分为抹谷—毛淡棉—德林达依—普吉锡矿带、景栋—清莱—清迈锡矿带和越北—长山—昆嵩—大叻锡矿带三大锡矿带及7个锡矿亚带,锡矿化花岗岩多为高度分异演化的重熔型铝过饱和花岗岩类,具有多硅、富碱、多挥发分、高钾、87Sr/86Sr初始比值高、Rb/Sr值高、相对明显富集Be、Bi、Cu、Mo、Pb、Sn、Y、Zn等元素的特点。锡矿体主要分布于S型花岗岩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锡矿床成矿类型主要有热液脉型、矽卡岩型、锡石—硫化物型、云英岩型、伟晶岩—细晶岩型等。从海西晚期到喜山早期都有锡的成矿事件发生,以燕山期锡成矿作用为主,成矿构造环境主要为岛弧环境和大陆边缘碰撞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376.
辽宁岫岩县偏岭地区晚大石桥期沉积环境及构造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岭地区大石桥组三段自下而上分为6个岩性层,每层都有不同的岩性组合特征.碳酸盐岩的CaO/MgO比值具有指示沉积环境的作用.通过分析该段地层的岩性组合特征,并结合不同层位的CaO/MgO比值,推断出偏岭地区在晚大石桥期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为干旱湖、封闭海湾→开阔浅海→滨海→干旱湖、封闭海湾→浅海(偶为潮间或滨岸)→滨海、浅海交互环境.  相似文献   
377.
国内旅游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旅游产品的策划和营销更加依赖于对个人旅游动机的分析。目前存在本真性理论在国外旅游研究领域受到了关注,该理论对于分析个人旅游动机具有潜力。在全面介绍存在本真性理论发展脉落和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理论在解释旅游动机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通过文献综述,本文认为存在本真性概念通过与疏离、焦虑等概念有机结合,在综合概念层面上形成一种独特的旅游功能和旅游动机的解释机制。但仅从存在主义和心理学视角展开的存在本真性概念,忽略了不同情境下环境资源对疏离、焦虑及本真自我的影响,从而使现有的存在本真性理论无法进一步深入到细分市场下的旅游动机分析层面。本文尝试将环境、资源和可能性对自我实现的意义纳入到相关概念的分析框架之中,在此基础上重新解构本真自我的概念,分析其基本类型和实现的条件,并在日常生活工作环境与非惯常的旅游环境中对接疏离、焦虑的基本类型,探讨旅游对于促进本真自我的功用,最终建构了一种能够用来指导个性化旅游产品策划和市场营销的旅游动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378.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thorium-234,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in the upper 150 m of water columns from five stations in the Prydz Bay, the Southern Ocean were determined during the 22nd Chinese National Ant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from November 2005 to March 2006 ). The disequilibria between thorium-234 and its parent uranium-238 in upper layer was used to derive the averaged residence time of thorium-234, which decreased along with the latitude to the south and a minimum value, 1 - 8 d for particulate thorium-234 and 29 - 48 d for dissolved thorium-234, appeared at the medium latitude station, and the export fluxes of thorium-234 were calculated too and 'a maximum value, 0. 35 -0. 63 Bq/(m^3 · d) for the particulate thorium-234 and 0. 44 -0. 65 Bq/ (m^3 ·d) for the dissolved thorium-234, appeared at the same station. The export fluxes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at different water columns were derived by two methods with irreversible scavenging model, and the averaged values were 104. 7 mmol/ ( m2 · d ) ( E method) and 120. 6 mmol/( m2·d ) ( B method ),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a relatively high new production would exist in summer in the Prydz Bay where it will play a potential significant role in sequestering the absorption CO2 to deeper ocean.  相似文献   
379.
利用秦巴山区88个气象站1975—2016年的逐日气温数据,结合16个极端气温指数分析了秦巴山区极端气温阈值的空间分布及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的海拔依赖性。结果表明:极端气温阈值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表现为极端低温阈值与极端高温阈值由西北向东南均有增温趋势;总体来看,极端气温暖事件(SU25、TR20、TX90P、TN90P、WSDI)增加幅度大于冷事件(FD0、ID0、TX10P、TN10P、CSDI)减少幅度,且变化趋势较冷事件更显著;全区霜冻日数、夏日日数、冷夜日数、暖昼日数及高温极值(TXx、TXn)变化均比较显著;区域作物生长期西部增长趋势较东部显著,多数站点变化幅度在3~6 d/10a之间;海拔越高发生极端低温事件的气温越低,极端低温阈值变化趋势为-0.36℃/100m;海拔越低发生极端高温事件的气温越高,极端高温变化趋势达0.5℃/100m,且均通过99%的信度检验;区域极端气温极值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具有明显的海拔依赖性,表现为海拔越高,极值指数增加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380.
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活动转换构造岩特征及应力场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河断裂带中南段18个糜棱岩、12个角砾岩、10个碎裂岩和8个砂砾岩详细的显微结构观察,部分典型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FT)测年及利用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获得了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活动转换过程微观特征的变化:断层岩为糜棱岩的微结构特征显示红河断裂带早期断层活动为左旋走滑,糜棱岩和未变形的砂砾岩FT年龄均大于20 Ma,表明这期间红河断裂带曾发生过一次构造热事件.断层岩为碎裂岩和角砾岩的微结构特征显示红河断裂带后期断层活动为右旋走滑.微结构特征不同的碎裂岩和角砾岩的FT年龄可分为3个时段(9.9~12.7 Ma、6.8~8.4 Ma、2.0~4.6 Ma),测年结果和应力场特征表明红河断裂带中新世以来曾发生过3次断层错动事件,且第1次事件应力结构为走滑型,第2、3次事件应力结构为正断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