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0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554篇
测绘学   263篇
大气科学   166篇
地球物理   181篇
地质学   939篇
海洋学   272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01.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的变质作用与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昕  张泽明  向华  贺振宇 《地球学报》2013,34(3):257-262
拉萨地体位于欧亚板块的最南缘,它在新生代与印度大陆的碰撞形成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造山带。因此,拉萨地体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关键之一。拉萨地体中的中、高级变质岩以前被认为是拉萨地体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但新近的研究表明,拉萨地体经历了多期和不同类型的变质作用,包括在洋壳俯冲构造体制下发生的新元古代和晚古生代高压变质作用,在陆-陆碰撞环境下发生的早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中压型变质作用,在洋中脊俯冲过程中发生的晚白垩纪高温/中压变质作用,以及在大陆俯冲带上盘加厚大陆地壳深部发生的两期新生代中压型变质作用。这些变质作用和伴生的岩浆作用表明,拉萨地体经历了从新元古代至新生代的复杂演化过程。(1)北拉萨地体的结晶基底包括新元古代的洋壳岩石,它们很可能是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形成的莫桑比克洋的残余。(2)随着莫桑比克洋的俯冲和东、西冈瓦纳大陆的汇聚,拉萨地体洋壳基底经历了晚新元古代的(~650Ma)的高压变质作用和早古代的(~485Ma)中压型变质作用。这很可能表明北拉萨地体起源于东非造山带的北端。(3)在古特提斯洋向冈瓦纳大陆北缘的俯冲过程中,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经历了中古生代的(~360Ma)岩浆作用。(4)古特提斯洋盆的闭合和南、北拉萨地体的碰撞,导致了晚二叠纪(~260Ma)高压变质带和三叠纪(~220Ma)中压变质带的形成。(5)在新特提斯洋中脊向北的俯冲过程中,拉萨地体经历了晚白垩纪(~90Ma)安第斯型造山作用,形成了高温/中压型变质带和高温的紫苏花岗岩。(6)在早新生代(55~45Ma),印度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拉萨地体地壳加厚,形成了中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和同碰撞岩浆作用。(7)在晚始新世(40~30Ma),随着大陆的继续汇聚,南拉萨地体经历了另一期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拉萨地体的构造演化过程是研究汇聚板块边缘变质作用与动力学的最佳实例。  相似文献   
902.
青海加当根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都兰造山亚带的东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目前该矿床的研究程度较低。对矿区火成岩样品全岩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矿区含矿斑岩岩具有富硅、碱,贫钛、钙、镁,过铝质的特征,岩石系列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上,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具有Eu负异常。微量元素上,K、Rb、Ba等元素明显富集,Ta、Nb、Zr、Hf、等相对富集,P、Ti、Y、Yb等明显亏损,且不具有埃达克岩亲和性,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反映出产于陆缘弧的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判别图解,认为加当根矿区火成岩产于碰撞造山初期,陆缘弧与碰撞造山并存的环境,其成因起源于残留洋壳的脱水作用使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903.
Fifty-seven stations(48 grid stations and nine stratified stations) were sampled across the study region(67.000°–88.394°N, 152.500°–178.643°W) during the 4th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CHINARE 4) from July to August 2010 by the icebreaker R/V Xuelong. A total of 24 species of Hydromedusae were identified from 130 zooplankton samples, of which seven species belonged to Automedusa, eight species to Anthomedusae, four species to Leptomedudae, and three species to Siphonophora. Catablema multicirratum Kishinouye, 1910, Bougainvillia bitentaculata Uchida, 1925, and Euphysa japonica(Maas, 1909) were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Arctic sea. In the present paper, 18 species of Hydromedusae we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of which three species were describ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Arctic sea, and 15 species were describ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相似文献   
904.
全国海洋环境监测每年获得大量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其中生物种类名记录存在书写不规范、格式不统一、同物异名、学名和中文名缺失、拼写错误等情况,对数据的质量和使用产生很大影响.为了对这些分类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构建质控数据库.以2011、2012年全国海洋环境监测实测生物分类数据为原始分类数据,以《中国海洋物种多样性》、《海洋生物分类代码》、《中国海洋生物名录》中的物种数据为标准生物名称,采用计算机程序匹配与人工匹配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原始分类数据与标准生物名称的对应关系,完成匹配分类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并入库,形成质控数据库.基于质控数据库,结合质量控制程序,使得需要进行质控的生物名数据与质控数据库中"实测中文名"或"实测学名"相匹配,返回质控数据库中的"标准中文名"、"标准学名"、"标准类群"的值以及"记录处理",并作为新增列插入到原数据中,从而实现对分类数据的一站式批量质控.基于质控数据库的生物名质控方法为生物分类数据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且易于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05.
介绍了在航模糊度求解的模型。在航模型每个历元均需要多估计一组坐标矢量,因而降低模糊度求解的精度。用取整法、引导取整法和整数最小二乘法三种模糊度固定方法,比较了在静态模型和在航模型下整周模糊度求解的成功率和需要的初始化时间,为动态平台的糊度解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6.
利用AERONET观测资料从气候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了2001-2011年东亚地区沙尘天气发生时沙尘源区和下游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结果表明:沙尘期间沙尘源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明显大于下游区,而Angstr?m波长指数却小于下游区,当沙尘暴出现时会降至零甚至负值。气溶胶粒子尺度体积谱分布除敦煌为单峰外,其余各站均呈双峰分布,香河和北京的细粒子浓度明显大于西北地区,这可能是由细的沙尘粒子和污染气溶胶共同造成。在440-1020 nm范围内,中国地区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平均值为0.93,韩国和日本站分别为0.93和0.94。沙尘源区与下游区相比,复折射指数实部偏大,虚部偏小。总体来说,沙尘天气下东亚地区在4个波段内平均不对称因子为0.70。  相似文献   
907.
汶川县震后5年生态环境质量恢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汶川县震后5年生态恢复状况进行评价,以多源遥感数据为主,其他调查统计数据为辅,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汶川县2007年、2008年和2013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得到震前、震后以及5年后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级图,并对震后5年汶川县生态恢复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汶川县有79.4%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良好,2008年5月12日地震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靠近震源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更为严重。通过震后5年恢复,到2013年汶川县生态环境质量恢复比较显著,有55.84%的区域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特别是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地区改善幅度较大,但仍未达到2007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最后为今后该区域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08.
“双循环”发展背景下,城市创新能力成为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选取2010年、2014年和2018年作为时间节点,运用改进TOPSIS和耦合协调模型对安徽省城市创新能力及其子系统间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实证评价与分析。研究表明(:1)安徽省内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差异逐渐扩大,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安徽省城市创新投入能力整体逐渐上升,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创新产出能力差距逐渐缩小,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城市环境支持能力差距逐渐拉大,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安徽省城市“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环境支持”能力的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中心-外围”分布特征,以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两种类型为主。(4)安徽省城市创新能力耦合协调性无法进一步提升的原因主要受2个或3个复合限制因素的影响,其中城市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环境支持能力同时滞后的城市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909.
立面图是市容环境改造和建筑物改(扩)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依据,其投影面是与立面平行的铅垂面,但常见成图软件的投影面是水平面,因此无法直接用于立面图测绘。本文通过研究立面测量的原理,提出了基于全站仪和常见成图软件的建筑物立面测量方法,并结合工程案例阐述了立面测量的作业流程及数据处理过程。给出了解决立面测量项目常见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10.
利用常用的形态分析法,研究了2013年1月29日哈萨克斯坦Ms6.1地震的前兆数据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在地震发生前,阿合奇地震台地倾斜仪、乌什地震台水管倾斜仪、钻孔应变仪及其辅助测项钻孔水位、静水位仪和体应变辅助测项钻孔水位出现了准同步的明显短临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数据的加速变化、反向变化、固体潮形态的畸变,并且水管倾斜仪出现了快速南倾变化的趋势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