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0篇
  免费   1332篇
  国内免费   2088篇
测绘学   846篇
大气科学   954篇
地球物理   1297篇
地质学   3810篇
海洋学   1145篇
天文学   243篇
综合类   495篇
自然地理   78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435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421篇
  2017年   390篇
  2016年   362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472篇
  2010年   434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464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338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C网格嵌套技术及其在海洋波动传播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粗细嵌套的ArakawaC网格模拟Klevin波和Rossby波沿赤道传播的过程,研究在粗细网格嵌套边界产生数值振荡和反射的原因及其消减方法,得到合理的并能用于复杂海洋模式的ArakawaC网格下的嵌套方案。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波形在粗细网格边界产生数值振荡的原因是波形在不同分辨率下的形态有差异,在粗网格下波形趋向于平坦化,而细网格下趋向于锐化。采用双向嵌套和粗细网格交界处加松弛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消减数值振荡和反射。  相似文献   
42.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AL CONDITIONS OF TIDAL CURRENT RIDG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discusses mainl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al conditions of tidal current ridges. The tidal current velocities of 1-3.5 knots and the supply of abundant loose sediments are the prerequisite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tidal current ridges. The hydrodynamic mechanism is similar to that of straight rivers. In the trough between two ridges the tidal current moves forward in the form of two helical flows. The two flows converge and sink in the centre of the trough, and erode the trough deeply; they diverge and rise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trough, and accumulate the ridges. When the supply material and relief come to the dynamic equilibrium, the development of ridges keeps steady.  相似文献   
43.
胶莱盆地发育演化及其油气前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胶莱盆地区域地质特征,地球动力学背景及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特征分析,论述盆地的发育和演化阶段,并对胶莱盆地含油气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4.
Short period internal waves over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delta fron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ternal waves with periods of about 5 minutes and trough to crest heights of up to 6.2 m were observed acoustically over the actively accreting delta front of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in the western portion of the Gulf of Bohai,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radian frequency of the internal waves was close to the locally-observed Brunt-Vaisala frequency. Through the relatively short (one hour) duration of an internal wave train, the amplitude was observed to decrease progressively with time. These internal waves may cause resuspension of delta-front sediments.  相似文献   
45.
开发胶东温泉地热水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热水中阴离子的组分与温泉水类型,指出其中Ⅱ_1、Ⅱ_2:型水温高,日采水量大,矿化度高,水质复杂,相应的环境效应明显.提出地热水的大规模开采以及尾水的大量排放,对温泉周边的生态环境、工程环境、土壤及地下水等方面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夏季东海西部表层海水中的pCO2及海-气界面通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2001年夏季长江口及东海西部海域表层海水pCO  相似文献   
47.
夏、冬两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2001年7~8月 ,2002年1月两个航次的悬浮物浓度资料 ,并参考其它水文参数 ,简要分析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分布特征 :无论夏季还是冬季 ,长江入海悬浮物总是向东南方输运 ;冬季由于再悬浮作用显著 ,悬浮物浓度明显高于夏季 ,且南北分布范围也明显增大 ,垂向分布均匀。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的海流流速值和观测的悬浮物浓度值计算悬浮物的断面通量 ,并最终得计算区悬浮物夏、冬两季的沉积量 ,夏、冬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沉积量分别为0.79×108t,1.44×108t。  相似文献   
48.
弧后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探讨:以东亚陆缘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弧后盆地大地构造体制的讨论,作者认为基属活化作用的产物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作者提出结论认为,由于东亚岛弧系岩石圈的均衡作用及海沟外侧冷却大洋岩石圈块体的下沉拖曳牵引等作用,使软流圈在岛弧系下方发生分异,这种分异作用带动东亚陆缘向东扩张,从而产生弧后的张开。  相似文献   
49.
台湾的弧陆碰撞研究及其地层沉积构造研究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湾及其邻近地区典型板块构造弧陆碰撞运动的研究历史沿革与代表性观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将1977年颜沧波有关台湾及其邻近地区典型板块构造弧陆碰撞运动研究的观点与30年后黄奇瑜教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性介绍;同时介绍了反映台湾及其邻近地区典型板块构造弧陆碰撞运动的地层沉积构造综合研究年表。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建林边滩沉积物粒度分布、粒度参数及水体流变性质的分析,阐述了黄河三角洲上河道水流属于牵引流范畴,与低含沙水流无本质上的差别,并探讨沉积物搬运和沉积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