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测绘学   185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189篇
地质学   594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1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辽宁省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8—2007年辽宁59个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8.1 d,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东、西部山区向中部丘陵、平原及沿海地区逐渐递减的特征。1978—2007年雷暴日数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平均每10 a下降1.2 d;并且有明显的季、月变化,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几乎没有发生;3—5月迅速增多,6—8月变化趋于平稳,9—12月迅速减少。雷暴在14—20时发生频率最高,20—02时次之,02—08时最少。雷暴初终间日数平均为175.8 d,最长为295 d,最短为102 d。雷暴初日4月最多,5月次之,3月最少。雷暴终日10月最多,9月次之,12月最少。并呈开始早,结束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2.
潮汐地电场特征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大陆一百个地电场台站的数据为分析基础,将潮汐地电场分类为近正弦形的TGF-A型和近梯形的TGF-B型.TGF-A型地电场与固体潮汐密切关联,基本分布在大面积水域附近,并与附近水域面积和距离、岩性结构、构造活动等因素有关.TGF-B型地电场与气潮作用产生的空间Sq电流关系密切,并与岩石饱和度、渗透率等有关.TGF-A型波形畸变揭示了岩石所受应力可能出现变异,导致岩石裂隙水周期性渗流突变;TGF-B型背景值跃变可能是岩石微破裂加剧导致地下水向破裂区渗流.两类潮汐地电场变异的机理可能是地电场数据应用于强震短临分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3.
城镇防沙的理论框架与技术模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城镇防沙是在国家需求推动下产生的新领域,在没有形成自身理论体系的情况下,只能以风沙物理学、治沙工程学、恢复生态学,以及沙漠化防治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与技术为基础,通过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逐步建立城镇防沙理论体系。初步总结出的城镇防沙理论体系包括风沙灾害成因与区域风沙流场特征、城镇周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防沙工程体系优化配置、防沙工程效率评估与预测4个分支领域,14项主要研究内容和9个支撑学科;技术体系包括8个分支技术领域和一个总目标(即:城镇防沙技术优化模式)。除青藏高原外的城镇防沙技术模式具有圈层结构特征,第一圈层都是以市(镇)区为核心的绿化景观带。对于地处半湿润风沙区外缘的城镇,第二圈层为高效农牧业生产区,第三圈层为生态涵养圈,第四圈层为封禁保护圈。对于半湿润风沙区内部的城镇,第二圈层为农牧业生产与沙丘封禁区,第三圈层为封禁保护圈。对于半干旱风沙区城镇,第二圈层为沙丘(地)封禁与农牧业生产区,分为近郊设施农业圈、远郊沙丘(地)封禁与农牧户独立生产圈两个次级圈层,第三圈层为沙丘(地)封禁保护圈。对于干旱风沙区城镇,第二圈层为节水灌溉农业区,第三圈层为外围防护带,第四圈层为封禁保护带。对于地处青藏高原山间盆地的城镇,防沙工程一般采取近郊“防护林带+人工草地+灌溉系统”,外层为“沙障+防护林带+人工草地+灌溉系统”,再外层为“防护林带+草地改良+封禁保护”的布局模式。对于地处青藏高原河流宽谷的城镇,防沙工程技术模式在宏观上根据河道走向布局,局部充分考虑防沙治沙与河道整治、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治理有机结合,细节上依据沙尘源地类型和分布地貌位置选择防沙技术。  相似文献   
174.
新疆于田景观特征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4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两期土地利用图及历年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1977—2002年间新疆于田的景观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于田平原与荒漠区环境退化严重,荒漠增加而交错带减少,高生态级别的高覆盖度草地锐减;绿洲在稳定增长,以绿洲为中心的核心区生态环境质量却明显退化,但天然绿洲整体变化不明显,波动小且变化恢复较快;生态的主要退化期为20世纪70—80年代,此后趋于好转,1999年以后好转明显;人工绿洲的开发只是明显影响了绿洲近缘景观,对远缘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75.
上海―长沙―张家界旅游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长沙、张家界是长江经济带上三个重要的旅游城市,且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分析三地旅游互动的基础、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与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三地旅游互动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确立合理的旅游分工体系、打造旅游互动的要素基础、创新旅游互动发展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协调机制等,以期为促进以制度整合导向为主要引擎的三地旅游深度合作与联动发展,同时也为我国非相邻区域大尺度空间范围内城市型旅游目的地互动关系的构建提供一个基础性架构和可资借鉴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76.
跨海桥梁地震反应中,作用于桥墩上的动水压力具有明显的流固耦合特征。依据张量理论,推导时变区域散度变换关系及微分形式的几何守恒律;基于任意拉格朗日一欧拉描述,从采用欧拉描述的流体运动Navier—Stokes方程出发,推导时变区域的流体运动控制方程;给出流固耦合问题中的结构计算模型、耦合面接触条件、耦合场计算方法以及流场网格运动控制方法。以某跨海大桥为例说明桥墩地震反应方法,重点突出地震动输入、流场初始条件模拟等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流固耦合理论能够模拟桥梁墩台地震反应中的流场和结构特性;流场初始条件的正确模拟可保证计算稳定性,并减少运算量;横向地震动激励下,桥墩基底剪力较大,纵向地震动激励下,结构运动剧烈;流固耦合系统中的线弹性结构在地震反应中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7.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强烈地震前后,拉萨地磁台(以下简称“拉萨台”)地电场观测数据出现了长时间、大幅度异常变化。在对拉萨台地电场观测条件、观测系统以及观测结果进行初步讨论的基础上,利用“能量合成累加”和“MSA功率谱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从“时间域”和“频率域”两个方面,对该异常变化的主要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拉萨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异常变化,经历了“趋势变化-扰动变化-发震期-恢复期”等发展阶段,以及“低频变化-高频变化-平稳变化-高频变化”等演化过程。综合分析认为,拉萨台地电场观测异常变化特征和演化过程,与相关现象和机理研究结果基本吻合,能够完整反映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全过程,是具有一定客观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8.
Based on calculations of the tidal Coulomb failure stress and investigation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arth tide and the Ning’er earthquake sequence, the processes of fault nucleation and failure were simulated. In these simulations we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tidal stresses using the rate- and state-dependent friction laws.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on tidal triggering due to the stress amplitude and periodic oscillation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triggering effects between the tidal normal and tidal shear stresse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ing’er earthquake sequence was a physical consequence of tidal effects. A transition period T0 exists between the nucle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es of a seismic fault. When the period T of stress is equal to or becomes larger than T0, the fault response becomes dependent on the periodic features of the loading stress; however, for T < T0, the response of the fault is nearly independent of the period. Both the tidal normal and tidal shear stresses have similar effect in the nucle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es; the clock changes generally increase with the maximum amplitudes of the tidal stresses. Tidal normal and tidal shear stresses with positive amplitudes mainly induce earthquake triggering; however, the triggering effects induced by negative tidal stresses are smaller and faults are not sensitive to negative tidal stresses. Our results primarily reveal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of tidal stress triggering.  相似文献   
179.
介绍朝阳沟油田98区浅层水平井的井身结构特点、地层岩性特点以及该区水平井轨迹控制的难点。针对这些特点以及不同地层的造斜率,制定有效轨迹控制方案,选取合理的造斜工具及钻具组合,实施合理的钻井参数及技术措施,完成浅层水平井的施工。  相似文献   
180.
内蒙古武川县常福龙沟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福龙沟金矿区赋存于大青山三套含金建造中的渣尔泰山群中.受控于大青山深大断裂及相关的次级北东、北西和近东西断裂.大青山断裂早期以韧性剪切带为特征,晚期演化为脆性断裂和推覆构造.大青山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的交汇处为成矿提供了运输通道和容矿空间,矿体就产于该部位.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能和部分成矿物质.笔者在本文中论述了该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并提出了矿区外围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