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75篇
  免费   4903篇
  国内免费   6417篇
测绘学   1174篇
大气科学   5897篇
地球物理   7205篇
地质学   13364篇
海洋学   2927篇
天文学   1379篇
综合类   3042篇
自然地理   3107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504篇
  2022年   1155篇
  2021年   1339篇
  2020年   1115篇
  2019年   1199篇
  2018年   1510篇
  2017年   1334篇
  2016年   1598篇
  2015年   1258篇
  2014年   1626篇
  2013年   1491篇
  2012年   1356篇
  2011年   1392篇
  2010年   1503篇
  2009年   1463篇
  2008年   1321篇
  2007年   1271篇
  2006年   1020篇
  2005年   884篇
  2004年   772篇
  2003年   798篇
  2002年   739篇
  2001年   690篇
  2000年   919篇
  1999年   1392篇
  1998年   1119篇
  1997年   1116篇
  1996年   1009篇
  1995年   881篇
  1994年   829篇
  1993年   696篇
  1992年   543篇
  1991年   438篇
  1990年   324篇
  1989年   303篇
  1988年   268篇
  1987年   171篇
  1986年   147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56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7篇
  1958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The timing of high lake-level stands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in western China remains controversial. Here we report new results from Megalake Tengger based on a study of palaeo-shorelines and a drill core from Baijian Lake in the northwestern Tengger Desert. Multiple dating methods, based on luminescence signals (quartz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K-feldspar post infrared-infrared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ignals of quartz, were used to date beach sands from palaeo-shoreline profiles at altitudes of ~1310 m (+20 m above lake level), ~1320 m (+30 m) and ~1350 m (+60 m), and from the top 20 m of sandy sediments from the drill core obtained from the modern beach of Baijian Lake. The dating results show that high lake-level stand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Megalake Tengger (~1310–1320 m) occurred during the late Early to Middle Pleistocene, which is much earlier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In addition, no geomorphological evidence of shorelines and sedimentary evidence from the drill core profile were found to support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Late Pleistocene lake level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act age of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high lake level event’ in a large part of northwestern China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needs to be re-evaluated.  相似文献   
972.
973.
参考鳗鲡等鱼类线粒体 DNA序列进行了中国花鲈线粒体 DNA细胞色素 b基因片断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其序列测定。得到中国花鲈的碱基序列为 4 10 bp,其 A、T、G、C含量分别为 10 1bp(2 4 .6 3% )、112 bp(2 7.32 % )、72 bp(17.56 % )、12 5bp(30 .4 9% ) ,与鳗鲡等其他鱼类相同基因片断序列碱基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974.
微生物成矿     
微生物对生命元素如碳、氮、硫、氧和金属离子的代谢作用能显著的改变微生物周边的外部环境和其内部环境。在一系列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微生物参与了矿产的沉积(生物成矿)或参与了矿石和岩石的溶解(生物风化)。生物成矿作用有两个途径:一个叫生物诱导成矿,通过这个过程,微生物分泌出代谢产物导致了之后的矿物颗粒的沉积;另一个叫生物控制成矿,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在控制矿物成核和生长上起到了显著作用。微生物成因的矿物总体来说颗粒都很小和/或有着独特的同位素特征。最普遍的生物成因矿物有碳酸盐、硫化物和铁的氧化物。细胞表面和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的结构可以为离子的浓缩、聚合和矿化提供模板,并起到重要作用。地球材料的仿生合成帮助我们了解了在人工条件下的生物成矿机制。此外,在地质环境中生物成因的矿物还可以作为一种生物信号,用来重建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起源和演化。  相似文献   
975.
新疆城市化过程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9,他引:17  
城市人则城市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分析新疆城市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围绕新疆城市发展的阶段和过程,采用多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手段,对新疆1978-2000年间城市化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寻求并探索新疆城市化发展的特征、水平和演化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各因素与城市化的关联度不仅在横向上存在着指标间的差异,在纵向上显示出1990-2000间各指标与城市化的相关性明显高于1978-1989年间,部分指标与城市化关系发生了负向变化。表明近20多年来新疆城市化稳定发展,城市化系统条件(农村和城市的控制性次系统及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有一定的提高,体现了系统各因素与城市化发展的同向性以及区域发展的合理趋势,但整体薄弱的社会经济基础是新疆城市化落后的根本原因,产业结构升级转换仍将是新疆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76.
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核裂变径迹测定年龄技术,已在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考古工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裂变径迹测定年龄技术,是应用各种天然矿物或材料中微量杂质铀的自发裂变碎片,在绝缘固体介质中产生的辐射损伤痕迹(即裂变径迹)测定年龄的方法。该法的优点之一是应用范围广,在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常可找到合适的测定对象。  相似文献   
977.
一次强冰雹过程的物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张霞  周建群  申永辰  李荣  白宇  王君 《气象》2005,31(4):13-17
从冰雹形成所需具备的三个条件入手,详细分析了2002年7月19日出现在郑州地区的强冰雹过程。结果表明: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外部抬升力等条件同时满足,易导致强对流性天气的产生;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及大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有利于雹粒的增长;低空水平螺旋度和差动位温平流与此次强雹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78.
该文主要对适合于北京地区的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方法,利用GIS及GPS工具,提高对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的分析能力进行了探讨。在分析研究北京地区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模式及适宜使用的下垫面状况和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物理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遥感模式。利用GIS和GPS技术实现包括遥感信息在内的多种数据的复合,以影像的方式,将地表地理状况与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结合起来,实现了RS、GIS及GPS的融合,提高了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79.
谢原定  张生源 《地震研究》1990,13(4):370-376
本文重点讨论了断裂规模、断裂相交网络和断裂力学的性质对地下水力扩散的影响,及其与诱发地震的关系。指出断裂密集成带的地方,水力扩散大。根据流体流动规律,水力扩散沿断裂方向流体流速大,断裂越长越深,沿断裂方向水力扩散距离就越大。而水力扩散随深度的变化,由于不同深度上岩性变化和应力状态的不同,有的深度上的岩类可能出现扩容而增大水力扩散。因此它并不是随围压的增大而单值地减少。 文章指出断裂的末端和断裂的交汇处是地下水富集的地方,在水富集地方的四周,水力扩散比其它地方要大。另外现代活动的张性和张扭性断裂比压性和压扭性断裂的水力扩散大。文章还提出水沿断裂扩散是水库诱发地震的直接原因。水力扩散大的断裂,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大,规模大而活的断裂诱发地震的震级可能大。  相似文献   
980.
针对基于全天空极光图像的极光事件自动分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方向能量二元编码重组表征的自动分类方法。首先,通过对多个方向上能量分解来描述极光事件中的局部纹理和各个方向上的运动信息,并且结合分块策略获得极光事件的全局形态信息;然后,借鉴一种二元编码重组的方式对多个方向能量进行融合,从而使得极光事件的表征具有同时表征局部纹理、全局形态和运动信息的能力。该表征方法完全不依赖于极光事件的长度,可用于表征不同持续时间的极光事件,并且不需要复杂的训练过程。利用最近邻和支撑向量机分类器分别对从中国北极黄河站拍摄到的极光图像中挑选的特定极光事件进行自动分类,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典型的动态纹理描述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表征方法结合最近邻分类器,得到了最好的分类效果,能有效用于极光事件的分析,为海量数据中的极光事件自动分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