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2篇
  免费   1018篇
  国内免费   1307篇
测绘学   332篇
大气科学   1183篇
地球物理   1531篇
地质学   2660篇
海洋学   691篇
天文学   292篇
综合类   654篇
自然地理   55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293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The projected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n the 20th Century from 20 models of the CMIP3 (phase 3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dataset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observed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data of 147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models tend to underestimate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over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to overestimate the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simulated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are broadly comparable with the observations, but with large variability among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s. Most of the models can reproduce maximum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monsoon season, while all models tend to underestimate the mean temperature of each month over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The Taylor diagram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led and observed temperature are relatively smaller as compared to differences in precipitation. For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during 2011–2050, the multi-model ensembles produced by an upgraded REA method are carried out for more reliable projections. The projected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show large spatial variabil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Mean precipitation will increase under the A1B and B1 scenarios and decrease under the A2 scenario, with linear trends ranging from ?21 to 28.5?mm/decade. Increasing mean temperature can be found in all scenarios with linear trends ranging from 0.15 to 0.48°C/decade. Grids in the head region of the Jingshajiang catchment show distinct increasing trends for all scenarios. Some physica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precipitation are not well represented in the models.  相似文献   
802.
Daily temperature records including daily minimum, maximum, and average temperature from 190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ver China during 1951–2000 are analyzed from two perspectives: (a) long-term persistence in direction of time varies, and (b) standard deviation in direction of amplitude varies. By employing the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 (DFA), we find all the temperature records are long-term correlated, while the exponent α obtained from DFA varies from different districts of China due to different climate conditions, such as the southwest monsoon, subtropical high, northeast cold vortex,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etc. After we take the standard deviation into account, a new index χ?=?α?×?σ, which has been proposed recently, can be obtained. By further rescaling it as $ \chi = \overline \chi - {{1} \left/ {5} \right.} \times {\sigma_{{\overline \chi }}} $ , we find an obvious change of χ for these three kinds of time series, from which the whole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hich are comparatively consistent with dry/wet distributions in the south–north areas over China.  相似文献   
803.
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非降水气象回波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气象条件为晴空或有云但无降水的情况下,在雷达站附近经常可观测到大面积的非降水气象回波,这些回波对定量估测降水和雷达资料同化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有效识别这些非降水回波,该文发展了基于模糊逻辑识别和回波分块的非降水气象回波识别算法 (NPMDA)。该文首先利用地面和卫星资料为标准,提出了非降水回波的确定标准,并利用北京SA雷达,对非降水气象回波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隶属函数。在非降水回波识别时首先采用SCIT算法将回波组合成片,然后对整个PPI进行初步的判断。对不能初步判断为降水的PPI,采用模糊逻辑的方法计算成片回波的属性值,依据成片回波的属性值得到片内回波逐点识别时的阈值,从而实现了回波的动态阈值识别。结果表明:对大部分非降水气象回波识别效果较好,对较强降水回波误判较少,弱降水回波有时会出现一定的误判。与NCAR使用的ICADA方法相比,NPMDA方法能明显提高非降水回波的识别率,减少降水回波的误判率。  相似文献   
804.
通过对长治市1977年-2004年6月-8月出现≥35℃的高温天气的地理分布特征、时间和强度等统计研究,给出了高温天气的气候背景。从500hPa高空形势分析,归纳出造成高温天气的四种主要环流形势(两槽一脊型、纬向环流型、大陆暖高型、副高控制型);分析了风、云、降水等气象要素与高温天气的内在联系。通过850hPa高温预报指标站的选取及数值预报产品的统计分析,给出了高温天气的综合性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805.
根据阜新地区2个观测站1951-2010年逐月和逐年降水资料,通过趋势分析、Mexicohat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阜新地区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阜新地区近60 a来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10.7 mm/10a;降水量年际变化明显,极易出现旱涝灾害。除春季降水略有增加外,其他三季均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均有准12 a和18 a的周期振荡。除春季降水量没有明显突变点外,夏、秋、冬三季均存在突变点,其中夏季降水量存在3个突变年份,分别为1967年、1978年和1986年,秋季降水量在1996年存在突变,冬季降水量在2004年存在突变。  相似文献   
806.
深入分析了传统遥感影像纠正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基于网络环境的协同作业模式,解决了传统遥感影像纠正处理工作中资料准备工作量大、控制点采集效率低以及数据安全等问题。介绍了系统技术架构、设计与技术实现,为实现遥感影像快速纠正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07.
海南遭暴雨洪涝灾害西藏遇强降雪天气——2008年10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允迪 《气象》2009,35(1):124-125
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0.7℃,较常年同期(9.6℃)偏高1.1℃.上海、浙江、广东、广西4省(市、区)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辽宁、江苏、安徽、福建、江西、贵州为第三高.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43.4mm,较常年同期(37.0mm)偏多6.4mm;西藏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海南为第三多.  相似文献   
808.
沙尘输送模式的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彩燕  朱江  王自发 《大气科学》2009,33(2):232-240
利用一个远距离输送的沙尘模式估计了由于参数化过程 (干沉降速度) 和输入资料 (源强和水平风场) 的误差造成沙尘模拟的不确定性。通过对以上参数分别进行敏感性试验, 分析了模式对2002年3月15~24日期间中国东部地区两次主要沙尘过程模拟的不确定性。结果显示, 源区的潜在源强和气象水平风场的不确定性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最大, 而干沉降速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 对不同区域 [西部 (<95°E)、中部 (95°E~110°E) 和东部 (>110°E)] 的潜在源强和干沉降速度参数进行敏感性试验发现, 中部区域的参数设置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最大, 而西部和东部区域的参数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很小。此外, 不同高度的风场影响也不一样: 地面风速影响最大, 中层的影响较小, 而高层 (约6 km高度以上) 的风场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09.
“12121”气象声讯电话的信箱设置与服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资阳市“12121”气象声讯电话拨打率较低的现象,通过分析“12121”气象信息的信箱结构设置、服务内容等多方面的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同时还提出了“12121”品牌专业化、人性化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810.
青岛城区一次冰雹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探测和区域自动站、雷达等资料,分析了2007年5月28日发生在青岛市的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冰雹天气是在高中低3层都有冷涡系统且呈前倾槽结构的天气背景下发生的;925 hPa的西南急流和中高层的不稳定都有利于冰雹云的形成;冰雹发生前,青岛城区上空低层大气逆温、逆湿,中层有干冷空气入侵,为冰雹云形成提供了有利的位势不稳定层结;造成5月28日青岛城区降雹的直接影响系统是超级单体雷暴,冰雹云的移动和冰雹落区与地面中γ尺度气旋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