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3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635篇
测绘学   252篇
大气科学   578篇
地球物理   707篇
地质学   1466篇
海洋学   358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280篇
自然地理   47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91.
北大巴山早古生代地幔交代作用与煌斑岩浆的起源和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产于陕西岚皋境内、赋存于碱质煌斑杂岩中的金云角 闪 辉石岩捕虏体是交 代地幔捕虏体。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的对比研究表明,金云角闪辉石岩型交代地幔是寄 主煌斑岩的源区。金云角闪辉石岩捕虏体富含高Na、Ti的角闪石是本区寄主煌斑岩富Ti, 具 低K/Na值的根本原因。煌斑杂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早古生代地幔交代作用相对 于煌斑岩的侵位是一个相对近的时间间隔,大约发生于距今600~700 Ma。寄主煌斑岩 的 原生岩浆是金云角闪辉石岩型地幔经较大程度部分熔融而形成,原生岩浆为相似于橄榄金伯 利岩和橄辉玢岩的碱质超基性煌斑岩浆,其经初步分离结晶后形成两个不同的母岩浆,分别 相当于橄榄金伯利岩浆和橄辉玢岩岩浆,两个母岩浆各自具有不同的分离结晶系列,形成不 同的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492.
祁连山元古宙大陆溢流玄武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祁连山西段大面积分布的元古宙浅海相火山岩系是大 陆裂 谷火山作用的产 物,属大陆溢流玄武岩系。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具有高εNd值和低( 87Sr/86Sr)i值 ,系派生于岩石圈之下的地幔柱源,但也显示有岩石圈组分卷入的证据。它们的形成是地幔 柱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洋盆开启的前兆。  相似文献   
493.
景洪5.1,5.5级地震地下水动态预报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菲 《地震研究》1999,22(3):243-250
本动态追踪了1997年景兴5.1、5.5级中强震的孕震-发震的整个过程,异常阶段属性清楚,异常发展层次分明,有动态感,过程清晰完整,表明中强地震亦有孕震过程。震前异常阶段的属性和异常的准同步是地震预测的主要依据。跟踪各类异常,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进程,把握时机有可能预报一些地震。本是“八五”、“九五”攻关成果运用的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494.
内蒙古呼伦湖表层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和沉积速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吉磊  夏威岚  项亮  王苏民 《湖泊科学》1994,6(3):227-232
呼伦湖表层沉积物的取样和分析表明,沉积物主要由碎屑矿物和自生碳酸盐矿物组成。碳酸盐含量为10%—18%。碳酸盐沉积作用与湖水的较高含盐量和碳酸盐过饱和度有关。湖泊中心HL8号柱样的~(210)Pb测定结果是,10cm以上平均沉积速率0.25cm/a,10—12cm为0.05cm/a。60年代开始随湖泊水位上涨沉积物输入量迅速加大。  相似文献   
495.
文章明确海岸建筑后退线划定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保障资源存量开发红线、环境与生态安全红线不可触;考虑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的代际效应,为后代永续发展留有储备和空间。在此基础上,构建海岸系统运动模型,作为海岸建筑后退线的划定依据。该模型在台州市的实践结果表明:沿海县(市、区)的海岸系统运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三门县、临海市、路桥区、椒江区、温岭市和玉环市;陆、海资源开发量与海岸系统运动量呈正相关,且与产值呈负相关,即海岸系统运动量越大,资源开发效率越低;海岸系统运动量与海岸建筑后退距离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丰富海岸建筑后退线理论内涵和完善海岸建筑后退距离测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96.
武汉东湖主要湖区的藻类与营养型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况琪军  夏宜琤 《湖泊科学》1995,7(4):351-356
对东湖9个湖区藻类的群落结构、生长潜力、初级生产力和营养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9个湖区藻类的种类组成无明显差异,绿藻为主,蓝藻和硅藻次之;藻类的生长潜力和初级生产力各湖区差异较大,均以茶港湾重污染区最高和牛巢湖最低。根据各项指标综合分析,9个湖区水质优劣的顺序是:牛巢湖、汤林湖、后湖、郭郑湖、菱角湖、筲箕湖、庙湖、喻家湖和茶港湾重污染区。对东湖的大水面郭郑湖40年来藻类的有关参数进行比较发  相似文献   
497.
太湖流域昆承湖春季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2010年4月23日在昆承湖采集的水体吸收系数数据,对总悬浮物颗粒物、浮游植物色素颗粒物、非色素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吸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昆承湖水体除675 nm附近具有叶绿素吸收峰的红光波段外,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大于浮游植物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总颗粒物吸收系数光谱分布与非色素颗粒物的吸收光谱类似...  相似文献   
498.
新郑-太康断裂隐伏于河南省东部平原下,是一条规模较大的北西向断裂带,曾于2010年发生太康4.7级地震,确定该断裂准确的浅层位置对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深部石油勘探资料,应用德尔格X-am 7000型多气体检测仪,在新郑地区布置2条与断裂走向近垂直的地球化学测线进行土壤氢气浓度测试,结果发现解放路和马庄村-前宫村测线异常点位处氢气浓度分别为背景值的16-33倍和40-50倍。2条H2浓度曲线同步解释出一条倾向变化、宽约150m的走滑断裂带,位置与石油勘探资料吻合良好。此次研究表明利用断层气氢探测隐伏断裂的浅层位置在该区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99.
近断层竖向地震动P-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竖向效应是近断层地震动的主要特点,竖向地震动对工程结构形成的P-Δ效应是造成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本文以单自由度体系为研究对象,选取汶川地震的近断层强震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竖向地震动所产生P-Δ效应的放大作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中,相比于中远场区域,近断层区域内竖向地震动作用所产生的P-Δ效应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且近断层内这种放大作用具有普遍性;当自振周期一定时,不同台站获得地震动的放大系数离散性较小,主要分布于均值附近;其分析结果符合地震动的一般规律,分析结果合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均值为代表值的放大系数谱,可以与抗震设计反应谱结合使用,从而为活断层附近区域内的结构抗震设计问题提供定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00.
Sun-photometer measurements at Hefei, an urban site located in central East China, were examined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s of aerosol loading and optical properties. It is found that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AOT) keeps higher in winter/spring and gets relatively lower in summer/autumn. The large AOT in winter is caused by anthropogenic sulfate/nitrate aerosols, while in spring dust particles elevate the background aerosol loading and the excessive fine-mode particles eventually lead to severe pollution. There is a dramatic decline of AOT during summer, with monthly averaged AOT reaching the maximum in June and soon the minimum in August. Meanwhile, aerosol size decreases consistently and single scattering albedo (SSA) reaches its minimum in July. During summertime large-sized particles play a key role to change the air from clean to mild-pollution situation, while the presence of massive small-sized particles makes the air being even more polluted. These complicated summer patterns are possibly related to the three key processes that are active in the high temperature/humidity environment concentrating on sulfate/nitrate aerosols, i.e., gas-to-particle transformation, hygroscopic growth, and wet scavenging. Regardless of season, the increase of SSA with increasing AOT occurs across the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bands, suggesting the dominant negative/cooling effect with the elevated aerosol loading. The SSA spectra under varying AOT monotonically decrease with wavelength. The relatively large slope arises in summer, reinforcing the dominance of sulfate/nitrate aerosols that induce severe pollution in summer season around this 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