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1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680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440篇
地球物理   684篇
地质学   1434篇
海洋学   428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256篇
自然地理   26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The impact of several chemical poisons on the Arca granosa absorbing 45Ca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sorption of 45Ca in the blood and the soft tissue by Arca granosa was inhibited by the inorganic compounds of Cu, Zn, Pd, Cd, Hg and so on, among which the inhibition of Cd was the strongest, next was that of Cu and Hg. But the inhibition of the absorption of 45Ca in the shell of Arca granosa was little. The impact of three kinds of energy metabolism inhibitory substances on the absorption of 45Ca by the Area granosa showed that the absorption was an active transfer process.  相似文献   
92.
洱源-江川宽角地震剖面的地壳反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洱源-江川宽角反射地震资料的叠前偏移处理成像,得到了一个类似于近垂直入射多道地震数据的记录剖面.反射剖面图像与地壳速度结构共同揭示出地壳厚度由剖面西北端(约45 km)向东南端(约40 km)减薄.在洱源-楚雄西北附近深度约10 km处存在一组向东南倾斜的强反射震相,其东南约50 km处存在向西北倾斜的强射震相.易门断裂两侧地壳反射属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易门断裂之西北方向深度25~40 km处,中下地壳内存在两组强振幅,向东南方向上倾的地震反射同相轴,并被楚雄-建水断裂后期所错断,易门断裂之东南方向上,地壳内反射较为均一,未见特别明显的强间断面反射信息,这个反射结构被解释为印度板块东向俯冲与藏东缘地壳物质东向逃逸综合作用导致下地壳增厚和厚地壳变形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
厦门寨后垃圾填埋场释气影响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在承担厦门市寨后“垃圾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对该填埋场的垃圾释气规律作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厦门煤气的普及率较高;(2场营运11a左右,废气产物量及排一达到最大值;(3)于小风条件下,在下风向50m处,CH4浓度可达爆炸极16 ̄31%,所产生的恶臭气体H2S的影响距离经NH3大,在下风向500m下才能达到2级场界标准;(4)严格按卫生填埋的技术标准进行规范操作,确保排气管  相似文献   
94.
作为对中国东部陆缘地带大型盆地区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部分结果,本文的基本认识:(1)穿过松辽盆地的1孙吴-双辽断裂可能是东倾伯低角度壳内断裂;(2)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可能属于“混合型裂谷盆地”;(3)东海盆地台北坳陷处在多期次张性应力场环境中,使在其西部附近产生张性正断层系;(4)欧亚大陆东部新生代区域构造运动总体处于右旋走滑拉张环境,其动力因素包括板块运动和地幔物质运动;(5)研究区莫霍面具有较为复杂的变化;(6)复合尺度研究方法是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分析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5.
Introduction Thepotentialvulnerabilityofsatellitenaviga tionsystemthatreliesongroundstationsisthat thesystemwouldbreakdownifgroundstations weredestroyed,whichcannotmeettherequire mentofnavigationwarfare[1].Withthedevelop mentofsuchspace basedsystemsasgrou…  相似文献   
96.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天然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金海  李才  李涛  宋爱学  王利杰  周刚 《地质学报》2014,88(11):2141-2149
利用钻井岩芯、岩屑地质化验资料及测井、二维、二维地震数据,综合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储层的发育特征、天然气成藏条件及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峡谷中、下部堆积的多期浊积砂岩,储集物性好,是该区带的优质储层;峡谷内发育的大量岩性、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为天然气聚集造就了重要场所;凹陷中的渐新统崖城组煤系烃源岩及广厚的半封闭浅海泥岩生气潜力大,提供了丰富的烃源基础;峡谷下方的底辟/微裂隙是深部崖城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的重要通道.可见,中央峡谷成藏条件优越,圈闭有效性和运移是该区天然气成藏的关键要素;由于峡谷内圈闭大多数定型于上新世莺歌海组沉积时期,与下伏崖城组烃源岩主生气期形成合理配置,因此,天然气成藏较晚,L1、L2和L3气田的重大发现就是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97.
介绍CG-2A型垂线观测仪固定式的使用情况,并与便携带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8.
宁芜盆地白象山铁矿床成矿作用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白象山铁矿床是宁芜火山岩盆地钟姑矿田中典型的玢岩型铁矿床,主矿体赋存于闪长岩和黄马青组砂页岩接触带部位的内带-正带,呈似层状产出。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探讨白象山铁矿床成矿过程的动力学机制以及汇流容矿空间的形成。在建立白象山矿床典型剖面以及三维实体模型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剖面,基于FLAC 3D系统,对白象山铁矿床的充填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白象山铁矿床存在容矿汇流空间,其形成受力-热-流体的耦合作用制约;扩容空间的形成可为矿质的沉淀以及交代作用提供有利的成矿空间,并为流体的汇聚提供有利场所,也表明白象山铁矿床的成矿过程与力学作用密切相关。本文的模拟研究充分揭示了白象山铁矿床成矿过程中的物理过程,岩石不同的力学性质以及接触带的形态是控矿的重要因素,这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
Oceanic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at the Indonesian submarine wreckage sit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On 21 April 2021 local time(20 April UTC), the Indonesian Navy submarine(KRI Nanggala-402) sank near the Lombok Strait, ~100 km north of the Bali Island(see magenta star in Fig. 1a),with 53 crew members dead. On the basis of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satellite images(Jackson, 2007),  相似文献   
100.
赵彩 《贵州气象》2012,36(6):1-4
该文简要地介绍了贵州省气候中心近期主持完成的一项关于青藏高原东部暴雨强降水成因及特征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使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暴雨的标准、暴雨的水汽通道、暴雨的天气气候特征、暴雨的小范围、短历时特征、暴雨的高效率特征、夜雨特征、暴雨强降水的巨大地形差异、青藏高原特有的雪暴强降水特征、暴雨面雨量的计算、最大可能降水量的估算、暴雨过程的地面径流特征、青藏高原东部的水平衡特征等课题,填补了青藏高原暴雨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