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4篇
  免费   525篇
  国内免费   699篇
测绘学   330篇
大气科学   587篇
地球物理   466篇
地质学   1441篇
海洋学   342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266篇
自然地理   40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regional hydrological process. Based on three period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the 1960s and the long-term observed data of groundwater from the 1980s, the impacts of land use changes on the groundwater system in the middle reach of Heihe River Basin in recent three decades are analyzed by the perspective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discharge syst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different intensities of land use changes, the impacts on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were 2.602×108 m3/a in the former 15 years (1969-1985) and 0.218×108 m3/a in the latter 15 years (1986-2000), and the impacts on the groundwater discharge were 2.035×108 m3/a and 4.91×108 m3/a respectively. When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was in a reasonable range less than 3.0×108 m3/a, the land use changes could control the changes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fluenced by the land use changes and the large-scale exploitation in the recent decade,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present apparently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Zhangye region. Realizing the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s on groundwater syst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resources would be very important for reasonably utilizing and managing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72.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寻找岩性圈闭油气藏已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但人们几乎还是用常规的手段来寻找岩性油气藏,没有实质性进展。本文是以利用宽方位角采集的地震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高保真资料处理和参考标准层的层拉平解释。利用前人的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和钻井解释成果对侏罗系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精细的描述,确定了拐19井区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的出油层段附近的沉积环境由湖泊相-三角洲前缘相-河流相-湖泊相的演化过程。利用地震属性解释的结果也能较好地反映目标区的沉积环境变迁,并且与区域地质、测井解释结果相吻合,为寻找油气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由此得出利用地震属性可以进行沉积环境变迁分析,为油田寻找岩性圈闭及油气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3.
北黄海盆地是发育于隆起背景之上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新一轮资源调查研究表明,北黄海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基底由古生界沉积岩层和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等组成,盆地不同程度地发育下构造层(J3-K1)、中构造层(E2-E3)和上构造层(N);从油气资源和中、新生代地层发育情况出发,将北黄海海域划分为辽东-海洋岛隆起区、北黄海盆地和胶北.刘公岛隆起区等3个一级构造单元,其中北黄海盆地包括6个二级构造单元和24个三级构造单元;盆地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褶皱构造可划分为区域挤压型、局部伴生型和披盖型等三类,断裂构造主要可见近EW—NE向、NW向和NNE向三组,其中近EW—NE向和NNE向断裂比较发育,控制着盆地隆、坳分布格局和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74.
黄土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 产汇流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改变了流域下垫面条件,对流域产汇流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以黄河中游典型支流岔巴沟为研究区域,提出利用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探讨流域人类活动过程中的产汇流模拟,避免了经验公式的概化和由此引起的局限。模拟的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采用网格滞蓄的方法可以在子网格上体现人类活动引起的下垫面的变化及其对产汇流的影响,反映各个时期的产汇流条件,对降雨做出合理响应。  相似文献   
75.
76.
77.
目前川北地区早寒武世微生物藻与古杯参与的生物礁(丘)发育特征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实测剖面与镜下分析,川北旺苍县鼓城乡唐家河剖面仙女洞组发育三期灰泥丘。对该剖面灰泥丘沉积特征进行精细研究认为:第一期灰泥丘发育在滑塌角砾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主要为枝状和房室状附枝藻,主要岩性为砾屑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和含云生物碎屑灰岩,发育丘基、丘核、丘盖和丘翼,后期演化为钙质砂泥岩结束生长。第二期生物丘发育在鲕粒滩间生屑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主要为肾状藻,次为附枝藻,主要岩性为生物碎屑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漂浮砾岩和亮晶鲕粒灰岩,纵向上发育丘基、丘核、丘坪、丘盖和丘翼,最终再度沉积鲕粒灰岩。第三期灰泥丘发育在藻叠层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为古杯和微生物藻,岩性主要为古杯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和藻叠层灰岩,发育丘基、丘核和丘盖。进一步分析三期灰泥丘的成丘环境认为第一期灰泥丘属于台缘斜坡环境内的斜坡灰泥丘低能沉积,经历三个演化阶段;第二期属于台地边缘灰泥丘,经历四期演化阶段;第三期为台缘高能鲕粒滩向陆一侧能量相对较低的台缘古杯灰泥丘沉积,经历三个演化阶段。剖面中灰泥丘多与鲕粒滩共存,构成丘滩复合体,为后期研究储集性能和油气富集关系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8.
79.
利用1960—2012年5—6月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基于冷涡经典定义,采取客观识别方法检索东北冷涡活动过程,根据东北冷涡活动时空变化特征给出东北冷涡持续活动过程标准, 通过冷涡强度指数进行定量化分析,该指数对冷涡持续活动过程具有较好表征意义。冷涡活动强对应5月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和6月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活动频繁。通过强弱指数年合成,得到6月强指数年冷涡系统较深厚,集中于对流层中高层,冷心结构明显,具有一定大气斜压特征; 高层存在冷中心,低层有冷空气活动,中高层西风带呈明显的上游分流和下游汇合特征,分汇流之间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偶极子阻塞形势;弱指数年冷涡系统较浅薄,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低层,冷心结构不明显,不存在阻塞形势。  相似文献   
80.
郭一飞  赵蓓蓓  张玲  刘俊 《气象科技》2016,44(2):223-228
通过对虚拟化技术的研究,结合泰州气象局机房布局、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的应用情况以及新业务的增长需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气象业务虚拟化的解决方案。通过新购刀片服务器、FC SAN存储、VMware软件以及对原有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进行整合改造,搭建了气象业务的虚拟化运行模式,最终实现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建成了一个通用性强、扩展性好、可用性高的数据中心。文章同时简述了虚拟化在数据中心的实施过程、应用注意事项、业务迁移适应性分析以及最终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