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01篇 |
免费 | 9218篇 |
国内免费 | 520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14篇 |
大气科学 | 4583篇 |
地球物理 | 5497篇 |
地质学 | 14942篇 |
海洋学 | 3867篇 |
天文学 | 765篇 |
综合类 | 2513篇 |
自然地理 | 324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2篇 |
2024年 | 740篇 |
2023年 | 884篇 |
2022年 | 1590篇 |
2021年 | 1805篇 |
2020年 | 1628篇 |
2019年 | 1574篇 |
2018年 | 1699篇 |
2017年 | 1487篇 |
2016年 | 1646篇 |
2015年 | 1665篇 |
2014年 | 1821篇 |
2013年 | 1947篇 |
2012年 | 2024篇 |
2011年 | 2027篇 |
2010年 | 1970篇 |
2009年 | 1742篇 |
2008年 | 1647篇 |
2007年 | 1479篇 |
2006年 | 1262篇 |
2005年 | 1056篇 |
2004年 | 790篇 |
2003年 | 689篇 |
2002年 | 705篇 |
2001年 | 677篇 |
2000年 | 557篇 |
1999年 | 602篇 |
1998年 | 421篇 |
1997年 | 394篇 |
1996年 | 355篇 |
1995年 | 295篇 |
1994年 | 281篇 |
1993年 | 220篇 |
1992年 | 171篇 |
1991年 | 120篇 |
1990年 | 94篇 |
1989年 | 92篇 |
1988年 | 73篇 |
1987年 | 51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38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23篇 |
1978年 | 6篇 |
1958年 | 13篇 |
1957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According to the glacial landforms and deposits with the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dating results, two glacial stages of the last glacial cycle (LGC) and Late Glacial were identified. The Late Glacial stage (Meteorological Station glacier advance) took place about 11 ka (11.3±1.2 ka), and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named Black Wind Mouth glacier advance, occurred at 20 ka (20.0±2.1 ka). Based on the Ohmura’s formula in which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ummer (JJA)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T) and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P) at ELA, the present theoretical 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 (ELAt) in Changbai Mountains was 3380±100 m. Six methods of accumulation–area ratio (AAR), maximum elevation of lateral moraines (MELM), toe–to headwall altitude ratios (THAR), the terminal to summit altitudinal (TSAM), the altitude of cirque floor (CF), and the terminal to average elevation of the catchment area (Hofer) were used for calculation of the former ELAs in different stages. These methods provided the ELA for a range of 2250–2383 m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2320±20 m during the LGM, which is 200 m higher than the value of previous investigation. The snowlines during the Late Glacial are 2490 m on northern slope, and 2440 m on western slo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nowline on northern slope is 50 m higher than that on western slope during the Late Glacial, and the average snowline is 2465m. The ELA △ values were more than 1000 m during the LGM, and about 920 m lower than now during the Late Glacial stage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aiwanese and Japanese mountains in East Asia during the LGM, the effect of the uplift on ELA in Changbai Mountains during the glaciations (i.e. 20 m uplift in the LGM and 11 m in the Late Glacial) is not obvious. 相似文献
122.
微地震定位是非常规和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和地下工程安全监测的关键环节,其准确性是实现油气储层实时刻画和工程灾害监测预警的重要基础.由于微地震信号具有能量弱、频率高、信噪比低的特点,微地震定位精度易受到采集观测系统布设位置的影响,尤其在井下受限空间与高温高压环境中.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逆时成像的井下微地震采集定位精度分析方法,能定量预测实际采集观测系统布设方案在水平和深度方向上的定位偏差和不确定性.区别于传统定位精度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波形而非走时,适用于复杂非均匀介质,同时考虑了信噪比和震源机制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均匀和非均匀介质下的实例应用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评价微地震采集方案的预期定位精度,进而反馈采集参数设计,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改善复杂介质条件下的微地震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123.
第四纪加积型红土与黄土的风成相似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粒度分析表明,第四纪加积型红土的粒度组成特征与黄土相似,其粒度组成以50 μm以下的粉沙和粘土组分为主,并且10~50 μm的风尘基本组分含量与黄土类似,该类型红土粒度组成存在明显的由北向南粘粒含量增加的空间变化规律;粒度组成的频率曲线研究表明,第四纪加积型红土主要呈现双峰和多峰的特征,表明其搬运营力的多元性,与西风区黄土类似;该类红土的稀土元素丰度以及Sr、Nd同位素组成也与北方风尘沉积相似.因此提出该类红土可称之为加积型红土,它与北方风成沉积存在风成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4.
125.
A total of 12 indices of temperature extremes and 11 indices of precipitation ex-tremes at 111 stations in southwestern China at altitudes of 285-4700 m were examined for the period 1961-2008.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of temperature extremes and elevation in-cluded the trends of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frost days, ice days, cold night frequency and cold day frequency. Regional trends of growing season length, warm night frequency, coldest night and warmest night display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ltitude.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d the obvious warming with altitude. For precipitation extreme indices, only the trends of consecutive dry days, consecutive wet days, wet day precipitation and the number of heavy precipitation days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owing to the complex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t also indicated the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mainly at higher altitude areas, whereas the increase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mainly at lowers altitude. In addition, the clearly local influences are also crucial on climate extremes. The analysis revealed an enhanced sensitivity of climate extremes to ele-vation in southwester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recent warming. 相似文献
126.
基于NPP数据和样区对比法的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青藏高原选择11个代表性自然保护区,基于高寒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简写NPP)变化过程数据,比较分析了自然保护区与其相邻等面积区域的NPP变化差异;采用样区对比法,在自然保护区内外选取21组对比样区,比较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及其内外的生态状况,评估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研究表明:1. 1982-2009年间,82%的代表性自然保护区NPP比保护区周邻区域及青藏高原的平均水平低,反映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状况更为脆弱;2. 在代表性自然保护区中,曼则塘自然保护区的NPP增长趋势最为明显,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NPP增长趋势最弱;除色林错自然保护区外,以草甸和湿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NPP增速明显高于以草原与荒漠草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3. 代表性样区的研究发现:① 自然保护区内76%以上的样区和国家级保护区内82%以上的样区NPP增加幅度明显高于保护区外对应样区的增幅;② 取得明显保护效果的有中昆仑、长沙贡玛、若尔盖和色林错等自然保护区;曼则塘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边缘地区和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北部边缘地区的效果不明显,可能与保护区及其周邻地区人类扰动增强密切相关;③ 高寒草甸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最为显著,高寒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较差。本研究展示了样区对比法在评估大区域生态变化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其关键在于科学设计样区并进行合理的空间抽样。 相似文献
127.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区划研究,是科学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农业综合开发提出的“坚持可持续、提升竞争力”要求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已有农业区划的单一目标和单一类型划分问题,以宁夏为例,基于农业相关的耕地、气候、水、地形、地貌、项目布局、生态规划等空间数据,采用地理学综合区划的方法,提出了动态与静态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农业与生态结合的13项多维指标体系,提出了合理且可操作的技术流程,科学划分了包含过渡类型的一级区划(7大类型:重点开发区、“重点+限制”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保护+限制”开发区、“限制+重点”开发区、“限制+保护”开发区和限制性开发区)和二级区划(24个亚类),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本文是国家财政部明确提出农业综合开发要科学划分重点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和限制性开发区之后,首次实现在省(区)级以乡(镇)为单位的科学划分,可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项目的科学布局和精准投入提供重要依据,为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工作的具体落地实施提供科学保障,同时也可为其他省份或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区划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8.
用等压法研究了273 15K下LiCl-Li2B4O7-H2O体系中纯盐水溶液(离子强度范围为LiCl0 2046~2 5055mol·kg-1,Li2B4O70 1295~0 3700mol·kg-1)以及混合盐水溶液(离子强度范围为0 0931~2 4911mol·kg-1)渗透系数和水活度;计算了LiCl-Li2B4O7-H2O体系的饱和蒸汽压,获得饱和蒸汽压、渗透系数随离子强度的变化规律。用实验数据以最小二乘法求取了LiCl和Li2B4O7纯盐参数及体系的混合盐参数,拟合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 0077和0 026。用该模型计算的渗透系数值与实验结果取得合理的一致。同时研究结果与273 15K下LiCl-Li2SO4-H2O体系的渗透系数随离子强度变化的规律作了比较。本研究对完善低温下含锂、硼盐湖卤水体系的热力学模型和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9.
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与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黑土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稳压器”的重要责任。然而,由于长期超负荷开发利用导致黑土日益退化,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受到严重制约。理论与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保护黑土地、推动黑土耕地质量和耕作效益绿色增长的发展模式。综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东北黑土区的发展现状与技术概况,从保护性耕作在土壤保持、保墒效益、结构改善、固碳培肥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增加、节本增效等方面系统评估了东北黑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后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提出黑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以促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推动保护性耕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0.
干旱区绿洲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协同性分析——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耕地非农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耕地数量变化体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因此,研究耕地资源与城市化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为当地政府城市规划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处在脆弱敏感的自然环境下,干旱区绿洲城市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存在着显著矛盾。本文基于1996-2008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法和协调度分析法分析了甘州区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性及协调性。结果表明:1996-2002年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呈现出一定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2003年耕地资源变化略有波动,耕地面积有所减少。2004-2008年耕地资源变化逐渐趋于平稳,而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状态。协同度除2004年呈不协调状态,其他年份呈基本协调或较协调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