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675篇 |
免费 | 19408篇 |
国内免费 | 450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271篇 |
大气科学 | 22293篇 |
地球物理 | 14332篇 |
地质学 | 40170篇 |
海洋学 | 16979篇 |
天文学 | 1047篇 |
综合类 | 5373篇 |
自然地理 | 37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6篇 |
2023年 | 651篇 |
2022年 | 1264篇 |
2021年 | 1651篇 |
2020年 | 2624篇 |
2019年 | 5909篇 |
2018年 | 6232篇 |
2017年 | 5821篇 |
2016年 | 5912篇 |
2015年 | 5429篇 |
2014年 | 4929篇 |
2013年 | 5509篇 |
2012年 | 5361篇 |
2011年 | 5176篇 |
2010年 | 5063篇 |
2009年 | 4297篇 |
2008年 | 3525篇 |
2007年 | 3476篇 |
2006年 | 3031篇 |
2005年 | 2814篇 |
2004年 | 3012篇 |
2003年 | 2709篇 |
2002年 | 2450篇 |
2001年 | 2195篇 |
2000年 | 1804篇 |
1999年 | 1809篇 |
1998年 | 1829篇 |
1997年 | 1882篇 |
1996年 | 1467篇 |
1995年 | 1400篇 |
1994年 | 1292篇 |
1993年 | 1215篇 |
1992年 | 1025篇 |
1991年 | 760篇 |
1990年 | 723篇 |
1989年 | 595篇 |
1988年 | 511篇 |
1987年 | 399篇 |
1986年 | 315篇 |
1985年 | 260篇 |
1984年 | 275篇 |
1983年 | 161篇 |
1982年 | 204篇 |
1981年 | 144篇 |
1980年 | 113篇 |
1979年 | 119篇 |
1978年 | 46篇 |
1977年 | 42篇 |
1971年 | 53篇 |
1970年 | 4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51.
952.
953.
错流超滤技术在海水胶体态铀、钍、镭同位素和有机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建立了由预过滤装置、蠕动泵、中空纤维超滤膜(AmiconH10P10-20,标称截留分子量10KDa)和连接管组成的错流超滤系统,利用荧光标记的40KDa葡聚糖和已知放射性活度的234Th示踪剂评估了超滤膜的截留和吸附性质,探讨了234Th在超滤过程中的渗透行为,考查了该系统用于实际海水样品时铀、钍、镭同位素和有机碳的质量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0Kda中空纤维超滤膜对40Kda葡聚糖具有良好的截留效率(85%),而吸附损失率为18%.铀、钍、镭同位素和有机碳在超滤过程中均达到极佳的质量平衡,回收率R=95%~98%,优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值.234Th在超滤过程中的渗透行为可以很好地用渗透模型加以描述.研究组分胶体态含量占“溶解”态含量的份额大小顺序如下:钍同位素、有机碳、镭同位素约等于铀同位素,这与钍为强颗粒活性元素、铀和镭为水溶性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相吻合. 相似文献
954.
Design of a hydraulic power take-off system for the wave energy device with an inverse pendul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describes a dual-stroke acting hydraulic power take-off (PTO) system employed in the wave energy converter (WEC) with an inverse pendulum. The hydraulic PTO converts slow irregular reciprocating wave motions to relatively smooth, fast rotation of an electrical generator. The design of the hydraulic PTO system and its control are critical to maximize the generated power. A time domain simulation study and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of the full-scale beach test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including their comparison at full-scale are also presented, which have validat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esign and the reliability of some key components of the prototype of the WEC with an inverse pendulum with the dual-stroke acting hydraulic PTO system. 相似文献
955.
厦门港帽铃水母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描述了厦门港帽铃水母从胚囊期到水螅体的各发育期的外部形态、发育时间与大小,以及附着与变态过程,并对其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56.
南海东北部海底沉积物波的形态、粒度特征及物源、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南海东北部广泛发育沉积物波。通过高分辨率多波束数据、地震剖面以及重力柱状样,对沉积物波的形态特征、粒度特征、物源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致以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为界,北侧为近北东向展布,南侧为近南北向展布。对其分布规律、地貌和形态特征及重力柱状样粒度分析表明这些沉积物波为浊流成因。沉积物波的发育与新生代晚期研究区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自距今6.5 Ma以来台湾造山运动使台湾岛强烈抬升剥蚀,这些剥蚀物为研究区提供了大量的陆源物质,而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区大量发育的峡谷-冲沟系统为陆缘物质向下陆坡的输送提供了良好的通道。研究区西侧的东沙隆起长期处于抬升剥蚀状态,这种抬升剥蚀也为研究区沉积物波的发育提供了部分物源。随着坡度的减缓,浊流沉积物开始堆积,在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的北侧形成了展布方向与冲沟垂直的沉积物波,而在南侧由于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发生转向,浊流从水道中漫溢出来,沉积物堆积下来,形成了与原先水道近于垂直的近南北向的沉积物波。 相似文献
957.
958.
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茎柔鱼(Dosidicus gigas) 渔业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1年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探捕期间采集的1178尾茎柔鱼样本,进行了茎柔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茎柔鱼胴长范围为201—421mm,平均胴长为290mm,优势胴长为260—320mm;体重范围为200—2650g,平均体重为1000g,优势体重为600—1000g;胴长与体重关系呈幂指数关系;雌、雄性比为2.59:1;性腺成熟度以I、Ⅱ期为主;缠卵腺长和缠卵腺重随着性腺的成熟而逐步增大;雌性初次性成熟胴长为397.2mm;摄食等级以0—1级为主;与其它海域相比,该海域茎柔鱼个体差异明显,主要为小型群体。 相似文献
959.
为了解决传统全局模型应用遥感影像反演水深的不足,提出地理自适应模型应用于八所港Landsat-8 OLI多光谱卫星影像。采用归一化水体指数进行水陆分离,在产生模拟数据时,为保证数据的合理性,对光谱灰度值进行自然对数求解。地理自适应模型将整个区域细分为5个小的区域单元,模型参数是自适应变化的,一般数学形式与传统全局模型一样。通过反演15m以浅的水深,发现光谱中对水体的敏感波段出现"红移";水深反演结果证明地理自适应模型有效地缓和了全局传统模型在底质类型和水体性质空间不均匀的问题,水深反演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并控制在1m以内。 相似文献
96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黄河中游2013年7月21-22日的致洪暴雨过程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地面辐合线的形成和维持是本次过程降水强度大和降水集中的主要原因。中尺度雨团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对应,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和冷空气扩散补充相对应。第一次冷空气扩散,促使长武站附近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和维持;第二次冷空气补充,促使北洛河流域、无定河流域的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形成并维持。2)暴雨过程发生前,其上空存在干暖盖的结构特征,是能量积累及位势不稳定层结结构建立的关键;暴雨发生过程中干空气侵入对中尺度对流云团起激发作用。3)暴雨、大暴雨发生过程中水汽的垂直输送明显,暴雨区上空1000-100 h Pa相对湿度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