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8篇
  免费   1060篇
  国内免费   867篇
测绘学   560篇
大气科学   1183篇
地球物理   2399篇
地质学   3508篇
海洋学   612篇
天文学   384篇
综合类   449篇
自然地理   63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577篇
  2017年   509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840篇
  2011年   623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964篇
  2004年   958篇
  2003年   726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4年   4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袁智广 《吉林地质》2003,22(2):34-40
本文对松辽盆地东南部后五家户气田划分出22种沉积微相,建立7种相层序,分析了扇三角洲及三角洲沉积环境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指出了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较为发育,沉积物源来自气田东北部和东南部两个方向。后五家户气田多为构造—岩性气藏和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72.
多氯联苯湿地生物降解规律预测及污染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来预测多氯联苯湿地生物降解过程。该模型全面考虑了多氯联苯湿地生物降解的各子过程,包括:吸附/解吸、土壤屏蔽、扩散和生物降解,利用模型,预测了多氯联苯湿地生物降解的规律性及处理时间、处理终点;利用Monte-Carlo法,进行了多氯联苯湿地生物降解污染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基地现有处理方式的情况下,经过8年处理,土壤中4-Cl-PCBs不低于69.4%被降解的可能性为75%,此时土壤中能够继续污染外部环境的4-Cl-PCBs部分不超过10.9%的可能性为75%;土壤中4-Cl-PCBs全部生物降解完毕所需处理时间不超过16.20年的可能性为75%,最后被土壤不可逆屏蔽的残余物不超过20.9%的可能性为75%。  相似文献   
73.
新疆地质环境主要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苟新华  郑玉洁  张玲 《新疆地质》2003,21(3):344-348
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相对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山区、沙漠盐碱地、戈壁占地面积大,分布广泛,植被稀疏,绿洲分布有限,生态地质环境脆弱,盆地及周围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山前平原。人类活动集中,工程建设引发的水资源失调拮竭,水质恶化,植被消减,土地荒漠化煤层自燃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威胁制约着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本从原生地质环境和次生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方面,论述区域地质环境状况,阐明地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灾害,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4.
新疆天山地区地貌分形与多重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投影覆盖法和投影覆盖概率对新疆天山地区不同构造地貌类型进行了分形与多重分形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标度范围内,不同地貌区均表现出明显的多度域分形,分维值总体上呈现出高山区>中低山区>盆地区特点,多重分形谱Dq的形态和值域范围也表现出不同特征。研究认为,地貌表面的分维值与地貌形成的内外力地质作用方式和强度密切相关,并提出5-6km的尺度可作为地貌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作用的分界点。  相似文献   
75.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研究(III):似海底反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与似海底反射有关的一些观点进行讨论 ,以推动天然气水合物地震研究的认识 .30年的似海底反射研究表明 ,似海底反射仍然是指示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存在的最好手段之一 .有似海底反射 ,是可以认为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 .虽然存在“游离气带速度模型”与“水合物楔速度模型” ,但似海底反射主要由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下方的游离气引起 .BSR上方的天然气水合物、下方的游离气与天然气再循环和含甲烷的流体流有关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计算控制因素难以准确确定等因素 ,似海底反射与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只是近似的对应关系 .需从动态的观点考虑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体系及其与似海底反射的关系 .  相似文献   
76.
Introduction The Western Kunlun Mountain Pass M=8.1 earthquake occurred on November 14, 2001 is the other M=8 earthquake occurred 50 years after Dangxiong, Tibet M=8.0 earthquake in Chinese mainland. The earthquake has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seismologis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fracture length is more than 400 km, which is far away from the estimated length by the statistic empirical function between the magnitude and the fracture length (WANG, et al, 2002); 2) The aftersh…  相似文献   
77.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正反转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由火焰山构造和七克台构造组成。中央构造带形成于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表现为伸展构造特征,生长断层上盘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下盘,并于断层上盘所在的台北凹陷形成沉降中心。晚侏罗世,由于拉萨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作用导致吐哈盆地由伸展盆地转变为挤压盆地,中央构造带也于此时发生构造反转,由早期的伸展正断层转变为挤压逆断层。发生于55Ma的喜山构造事件对天山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影响时间略有滞后,大致发生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中央构造带即在此次构造事件中强烈变形,逆冲出露于地表。  相似文献   
78.
降水云中液水含量的空基遥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锦丽  吕达仁  张凌  段树 《遥感学报》2003,7(3):227-232
在建立不同降水云垂直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矢量微波辐射传扬模式进行空基云雨遥感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星载微波辐射计6.9GHz通道对降水云的冰层很不敏感,而对降水云校总液水含量(LWC)非常敏感;辐射亮温(Tb)随LWC呈单调变化关系;进一步考查这个频率下b的两个极化分量差△Tb(=Tbv—Tbh)和LWC的关系发现,不同云结构(对流云和层状云)对△Tb-LWC关系影响较小。研究分析表明,6.9GHz的v,h两个通道有可能用于遥感降水云的液水总量。  相似文献   
79.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分类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K均值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的算法,以实际的遥感影像分类为例,通过与传统的最小距离法进行比较,对RBF神经网络分类器的优点进行了归纳,并就算法实施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是一种有效的图像分类器。  相似文献   
80.
Andesitic pillow lavas containing biogenic, solid bitumen (SB) are a constituent of a Neoproterozoic volcanosedimentary sequence (Teplá-Barrandian unit, Bohemian Massif) in the Mítov area of the Czech Republic. A black shale formation that is crosscut by these andesitic basalts is 565 Ma old. Carbon disulfide extracts of two powdered samples of SB contain 0.2 and 0.3 ppm of C60, respectively, as determined by high-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peak assignment based on retention time is fully supported by high-resolution electron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EI-MS). No C70 was detected, nor was C60 found in two other SB samples from this locality. Other investigated carbonaceous samples from Bohemia (coals and anthracites of Upper Paleozoic age and anthraxolite, graphitoids, and graphite of Upper Proterozoic age) did not contain fullerenes at concentrations above the detection limit of 0.01 ppm. The absence of C60 in these samples was confirmed by EI-MS. The proposed mechanism of fullerene formation involves a primary algal phase, generation of a hydrocarbonaceous mixture in the course of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sedimentary series, and their high-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extrusion of basalt. An important feature for fullerene conservation was the enclosure of fullerenes in SB with a structure similar to glasslike carbon, where the fullerene was protected against oxid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