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9篇
  免费   1255篇
  国内免费   1587篇
测绘学   275篇
大气科学   1414篇
地球物理   1819篇
地质学   3239篇
海洋学   1001篇
天文学   224篇
综合类   837篇
自然地理   79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345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354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313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241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使用标准化壳体重量法和传统壳体重量法分别对中国南海(South China Sea,简称SCS)站表层沉积物和MD06-3052岩心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测试,获得了浮游有孔虫种属Globigerinoides ruber(G. ruber)的标准化壳体重量和传统壳体重量.通过对SCS站表层沉积物中G. ruber标准化壳体重量与传统壳体重量的比较,认为在该海域使用标准化壳体重量替代性指标能够更好的排除壳体粒径的干扰.通过对MD06-3052岩心中G. ruber标准化壳体重量与南极Vostok冰心的CO2浓度(pCO2)曲线进行对比,认为标准化壳体重量方法能够较好的反映出表层海水[CO32-]的变化.标准化壳体重量方法快速简便,指示性好,在探讨晚更新世以来表层海水在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作用中,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942.
保存在陆地、海洋和冰芯中的风尘沉积物与粉尘源区的干旱化历史、过去大气环流模式及其强度的演化密切相关,因而,直接的海陆风尘记录对比一直是古气候研究中的热点.为了获得对亚洲粉尘源区的干旱化波动和东亚季风演化的全面认识,较高分辨率地提取了北太平洋ODP 885站深海沉积物中的风尘组分,进而估算了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段北太平洋中部的风尘通量变化.结果表明,亚洲内陆粉尘源区的干燥度具有大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在2.Ma左右急剧增加,随后在2.~1.5Ma时段逐渐减小,自1.5Ma开始又逐渐增加.此外,在2.~0.9Ma时段,粉尘源区经历了多次显著的轨道时间尺度上的干湿波动.通过对北太平洋和黄土高原的风尘记录的直接对比,发现在距今约2.Ma,东亚地区的古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动,表现为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加剧和大幅度冬、夏季风环流的盛行.然而,自2.Ma开始,尤其是1.5Ma以后,由于北太平洋和黄土高原与亚洲粉尘源区的距离不同,两地的风尘通量所揭示的干旱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存有明显差异.北太平洋远离亚洲内陆,其风尘通量变化基本不受粉尘源区范围变化的影响,因而更能反映源区干燥度的变化.相反,黄土高原由于距离粉尘源区较近,风尘通量的变化可能同时受到粉尘源区干燥度和范围的变化以及携带粉尘的风动力强度变化的影响.显然,海洋和陆地古气候记录的直接对比,可为深入认识过去气候变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3.
汇聚板块边缘岩浆中金属和氯的地球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铜(Cu)、金(Au)、铼(Re)和氯(Cl)在汇聚板块边缘岩浆中的性质。在岛弧型的火山岩岩浆演化的早期,Cu、Au和Re均表现为中度不相容元素,含量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SiO2质量分数为58%时,多数岛弧型火山岩中Au、Cu的含量会突然大幅度下降。这一变化与铁和钛的变化是耦合的,铁和钛均由不相容元素变为相容元素,显示钛磁铁矿开始结晶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钛磁铁矿的结晶使硫酸根被还原为氢硫酸根,后者与Au、Cu形成氢硫酸根络合物,被萃取到流体相中,从而形成成矿流体。这一过程可以很好地解释Au、Cu矿床广泛分布于汇聚板块边缘的现象。与Au、Cu相反,Re的含量在SiO2质量分数为60%时才开始下降,而且是缓慢下降。这是因为Re通常比Au、Cu更亲石。此外,Re还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氯在东Manus岩浆中表现为高度不相容的特点。氯的性质主要受压力、初始水含量和岩浆演化分异程度的控制。计算结果显示,由于MORB和OIB含水量低,分异演化程度低,氯在上述岩浆中表现为高度不相容的特点。相比之下,氯在岛弧岩浆中的性质就复杂得多。随着水含量和岩浆房深度的不同,氯的性质可以从相容变到高度不相容。  相似文献   
944.
安哥拉下刚果盆地吉拉索尔深水油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吉拉索尔油田位于西非安哥拉17号深水区块,水深1200~1400m,距安哥拉海岸150km。1996年发现,2001年产油,是安哥拉投入开发的第一个深水油田。油田面积约140km2,地质储量约为15.5×108bbl,可采储量约7.25×108bbl,为轻质油。油田所在的下刚果盆地主要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热沉降期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相应沉积了裂谷期陆相地层、过渡期蒸发岩层和热沉降期海相地层。主要烃源岩为下白垩统Bucomazi组湖相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为很好的烃源岩。盆地深水区主要储层为上渐新统—中新统河道充填浊积砂岩复合体,砂岩固结差,物性良好。吉拉索尔油田主要由几个河道浊积砂岩复合体叠置组成,其中夹几个薄层席状砂岩,复合体之间被海相泥页岩分隔。上覆第三系泥岩为其主要盖层。  相似文献   
945.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沉积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沉积时期,松辽盆地地形平缓,基底沉降缓慢,在湖平面整体扩张及浅水背景下河流入湖成三角洲沉积。通过岩心观察、相标志与测井相研究,该区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角洲3种亚相,以及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支河道间湾、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决口扇、河口坝、远沙坝、水下分支河道间湾9种微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广泛发育,前三角洲不发育。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通过填积和频繁的分叉改道,向湖盆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前缘的浅水区域发育了大量水下分支河道,分支河道与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形成了平均宽度200~600 m、平均厚度3~8 m的道单砂体,(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该区沉积相的精细研究,为进一步调整开发井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6.
黄土沉积与地球圈层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是地球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沉积物之一,黄土的分布区也是旱作农业起源地和古文明的发祥地,养育了地球上数以亿计的人口。作为一种风力搬运的沉积物,黄土也是古气候变化的重要信息载体。长期以来,中外科学家已经对黄土的物理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古气候学等开展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本文旨在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出发,将黄土物质的产生、搬运、堆积及沉积后的成土过程与地球岩石圈、水圈(包括冰冻圈)、大气圈、生物圈的演化联系起来,将黄土作为一个窗口,揭示出看似单一的地质事件(黄土沉积)与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947.
为厘清季冻土区临水内、外拱护墙结构冻胀平位移冻害机理,测试隔离层防冻害装置的有效性,在20101110-20110531、20131110-20140531、20171110-20180531三个观测年内,以长春某湖泊临水内、外拱护墙结构为研究对象,选择内、外拱护墙结构和设隔离层防冻害装置的试验内拱护墙结构三者相对比,用钢尺量距法观测三者寒期的平位移状态。结果表明:内拱护墙结构出现倾斜、裂缝导致的内向冻胀平位移冻害,其内向平位移曲线随气温均呈"半驼峰型",对应观测年持续降温-持续低温-持续升温-正温时段,内向冻胀平位移呈减小-增大-减小-稳定残余的位移运动,诱因是平冻胀应力的生成-增长-减弱-消失作用;外拱护墙结构出现较小的外向冻胀平位移,外向冻胀平位移曲线均呈"波浪型",无冻害发生,冰凸拱平冻胀应力推动外拱护墙结构压缩冻土凹拱形成外向冻胀平位移,冻土凹拱限制了外向冻胀平位移发展;设隔离层防冻害装置的试验内拱护墙结构未发生平位移冻害,其内向冻胀平位移较自然冻胀的内拱护墙结构减小83.92%,较外拱护墙结构减小51.74%,表明隔离层防冻害装置防治冻胀平位移冻害有效。  相似文献   
948.
Long  Li  Zheng  Shansuo  Zhang  Yixin  Sun  Longfei  Zhou  Yan  Dong  Liguo 《Natural Hazards》2020,103(1):531-556
Natural Hazards -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risk and loss caused by an earthquake, many earthquake disaster loss assessment softwares have been developed.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apply one...  相似文献   
949.
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合理地进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正确处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阐述了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及其评价步骤的基础上,研究了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理与方法,并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有待研究的评价标准、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评价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950.
金沙江水电开发区域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沙江所流经的川滇交界地区是中国西南典型的活动构造区,区内地震及地质灾害十分严重,所以在金沙江水电梯级规划中,进行该区域的工程地质环境系统评价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对工程地质环境有较大影响的九种因素,从地壳稳定性、地面稳定性、岩土稳定性三方面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根据层次分析所取得的因素权重值,按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进行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分工。工程地质环境特征的分区性向我们显示各梯级工程规划选址区所存在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