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61篇
  免费   4813篇
  国内免费   7587篇
测绘学   3706篇
大气科学   3218篇
地球物理   4269篇
地质学   13328篇
海洋学   4257篇
天文学   515篇
综合类   1860篇
自然地理   2908篇
  2024年   274篇
  2023年   683篇
  2022年   1286篇
  2021年   1646篇
  2020年   1311篇
  2019年   1400篇
  2018年   1366篇
  2017年   1313篇
  2016年   1365篇
  2015年   1438篇
  2014年   1447篇
  2013年   1699篇
  2012年   1901篇
  2011年   1819篇
  2010年   1730篇
  2009年   1636篇
  2008年   1717篇
  2007年   1589篇
  2006年   1580篇
  2005年   1288篇
  2004年   995篇
  2003年   692篇
  2002年   683篇
  2001年   678篇
  2000年   573篇
  1999年   443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Using hindcasts of the Beijing Climate Center Climate System Mode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AV) and 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 (ISV) of the Asian-western Pacific summer monsoon are diagnosed. Predictions show reasonable skill with respect to som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SV and IAV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mmer monsoon (WNPSM) and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ISM). However, the links between the seasonally averaged ISV (SAISV) and seasonal mean of ISM are overestimated by the model. This deficiency may be partially attributable to the overestimated frequency of long breaks and underestimated frequency of long active spells of ISV in normal ISM years, although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capturing the impact of ISV on the seasonal mean by its shift in the probability of phases. Furthermore, the interannual relationships of seasonal mean, SAISV, and seasonally averaged long-wave variability (SALWV; i.e., the part with periods longer than the intraseasonal scale) of the WNPSM and ISM with SST and low-level circulation are examined. The observed seasonal mean, SAISV, and SALWV show similar correlation patterns with SST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but with different details. However, the model presents these correlation distributions with unrealistically small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scales, and it somewhat overestimates the teleconnection between monsoon and tropical central-eastern Pacific SST for the ISM, but underestimates it for the WNPSM, the latter of which is partially related to the too-rapid decrease in the impact of E1 Nifio-Southern Oscillation with forecast time in the model.  相似文献   
52.
武金阳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Z1):131-133
藤铁铁矿位于鱼鹿岩枝东接触带中段,该矿体为铁、铜、锡共(伴)生矿床.受断裂带、岩体侵入接触带、夕卡岩带和鱼鹿岩枝控制.据此总结出该区"三带一体"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53.
蔚山铁铜矿位于安徽省无为县,是近年庐枞矿集区发现的新类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透辉石矽卡岩中,呈层状产出,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磁铁矿等,少量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透辉石等,矿床成因为矽卡岩型铁矿。从目前施工钻孔分析,形成矽卡岩的侵入岩体主要为花岗斑岩,结合地磁异常推断深部可能有规模更大的岩体,因此区内存在寻找(层控)矽卡岩型铁(铜)矿的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54.
膏盐岩脆塑性变形特征及封闭能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膏盐岩盖层作为全球许多含油气盆地最重要的盖层之一,本身物性封闭能力毋庸置疑,野外观察和三轴试验证实随埋深的增加膏盐岩存在脆塑性转化的过程。为了明确其在不同脆塑性域的变形特征和封闭能力定量评价方法,本文以野外露头观测、三轴压缩试验和镜下观察为基础,从变形机制、破裂模式、力学行为和声发射等方面系统总结了不同脆塑性阶段膏盐岩的变形特征。应用莫尔—库伦准则、拜尔利摩擦定律和应力降规律厘定了膏盐岩脆塑性转化的围压和深度。研究结果表明:1针对脆性膏盐岩盖层,首先应用保持力定量评价水力破裂风险性,保持力越小,盖层发生水力破裂的风险就越大。同时利用断接厚度定量表征脆性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2应用SSF定量评价脆—塑性膏盐岩盖层中涂抹型断裂的垂向封闭性,野外断层解剖确定出膏岩涂抹连续的临界SSF值为3.5~4;3塑性膏盐岩盖层具有流动特征,伴随断层逆冲滑动,膏盐岩沿断面流动,此阶段断层垂向是封闭的,但在差异压实作用下,盐岩流动形成缺失区——"盐窗"可以为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提供通道。因此,膏盐岩盖层封闭性分析要综合考虑盖层脆塑性、不同脆塑性盖层内断裂变形机制及断裂带内部结构,从而完善盖层垂向封闭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5.
<正>The South China Sea(SCS)is the largest marginal sea in West Pacific formed by a combined effect of the Eurasian plate,Pacific plate and India-Australian plate,and is thus considered to be a unique natural laboratory to study oceanic dynamics and tectonic evolutions(Xie et al.,2006;Luan and Zhang,2009).Besides,the SCS contains enormous petroleum resources for its favorable conditions of oil-gas generation,accumulation and preservation.It is therefore imperative to intensively study the marine in-situ  相似文献   
56.
华南地块西南缘格林威尔期区域构造解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从构造变形的角度入手,通过观察华南地块西南缘前震旦纪各岩石单元野外露头上的变形特征,运用构造解析方法,识别出不同期次变形构造的形态和位态特征及其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划分变形构造的世代,结合近年来年代学研究成果,确定不同期次变形构造形成时代。研究表明,在华南地块西缘基底岩石单元中,发育格林威尔期的变形构造,其构造形迹东西向展布,该期构造变形的强度,在康滇地区各岩石单元中具有不均匀性,在野外露头上见到的格林威尔期小型紧闭、倒转褶皱主要分布在攀枝花周边的基底岩石单元中,而其南部的滇中地区,同期的褶皱构造相对较弱。根据格林威尔期构造位态特征,推断形成该期变形构造的构造运动方向为南北向的挤压运动。  相似文献   
57.
青藏高原北部铁路沿线移动冰丘的特征及其灾害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北部常年冻土地区部分断裂破碎带发育移动冰丘。青藏铁路沿线典型移动冰丘包括不冻泉活动断裂诱发移动冰丘、乌丽活动断裂诱发86道班移动冰丘、二道沟盆南断裂破碎带桥梁施工诱发雅玛尔河移动冰丘、断裂破碎带桥基施工诱发83道班移动冰丘和乌丽盆北断裂破碎带DK1202+668大桥中部桥墩施工诱发85道班移动冰丘。移动冰丘的形成演化与活动断裂、地下水运动、气温变化存在动力学成因联系,是青藏高原北部常年冻土地区内动力与外营力相互耦合的标志和产物。移动冰丘能够穿刺公路路基、拱曲破坏涵洞结构、导致桥梁墩台破裂和输油管道拱曲变形,产生显著的灾害效应,成为高寒环境地质灾害的重要类型。采用适当的工程措施,通过疏导、排放地下泉水,能够有效地防治移动冰丘及灾害效应。  相似文献   
58.
基于GTP的地下工程与围岩一体化真三维空间构模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针对地下工程开挖体的基本特征及其真三维建模要求,在广义三棱柱(GTP)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提出采用E—GTP模型来构建地下工程开挖体的真三维模型。通过与其围岩地质体的G—GTP模型的耦合,实现了基于GTP的工程开挖体与围岩地质体的一体化建模。该模型将地下三维空间实体抽象为点、线、面、体四类对象,通过结点、TIN边、侧边、TIN面、侧面和GTP体元共6个基本几何元素进行统一表达。该文重点讨论了E—GTP的建模原理与方法,并介绍了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的一体化空间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59.
贵州省地热深井开放式思维高质量成井综合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继伟 《地质与勘探》2020,56(5):1065-1071
贵州省深部地热钻井开发,目前仍然是坚持只针对性钻取地质论证所确定深部目的层(主要位于2000~3500m深度之间)的传统做法。受贵州省地质结构复杂和地球物理成果解释水平双重影响,在这个深度上,钻井实际揭露的地层、水文结果往往跟论证预测情况差别巨大,因此,地热深井失败率较高。地热深井成本高昂,失败时损失严重,所以亟需研究新的成井方式。通过实践,打破传统思维藩篱,总结出“开放式思维高质量成井综合技术”,该技术是将全井作为综合系统考虑,从施工前到施工全过程,充分分析全井所有可能的有利层位,通过预留上部层位、分段固井、射孔放水、注酸洗井、压裂以及深部循环取热等多种方式进行全井地热水的综合利用,达到提高成井率的效果。研究成果对于喀斯特地区地热新能源钻探开发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0.
为提高集装箱“公转铁”减排潜力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在分析“公转铁”减排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空箱调运和重箱运输“门到门”运输链的干线运输、端点装卸、电力设备作业、集卡短驳、公铁中转等排放,引入反映活动类型、设备结构、能源生命周期排放的参数,对作业活动-方式结构-能耗强度-排放因子(ASIF)方法进行改进,建立“公转铁”减排潜力评估框架。以义乌—宁波港域出口集装箱运输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公开文献获取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忽略必要因素将会导致每TEU运输需求“公转铁”的CO2减排率被高估0.50~36.73个百分点;最佳“公转铁”情景可减排3.42万t CO2,相应减排率为13.58%。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客观评估“公转铁”的减排潜力、制定有效的“公转铁”政策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