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85篇 |
免费 | 4305篇 |
国内免费 | 686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70篇 |
大气科学 | 2664篇 |
地球物理 | 3527篇 |
地质学 | 12352篇 |
海洋学 | 3585篇 |
天文学 | 336篇 |
综合类 | 1400篇 |
自然地理 | 26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0篇 |
2023年 | 636篇 |
2022年 | 1175篇 |
2021年 | 1534篇 |
2020年 | 1197篇 |
2019年 | 1293篇 |
2018年 | 1186篇 |
2017年 | 1169篇 |
2016年 | 1207篇 |
2015年 | 1361篇 |
2014年 | 1310篇 |
2013年 | 1574篇 |
2012年 | 1676篇 |
2011年 | 1637篇 |
2010年 | 1545篇 |
2009年 | 1468篇 |
2008年 | 1588篇 |
2007年 | 1418篇 |
2006年 | 1436篇 |
2005年 | 1163篇 |
2004年 | 899篇 |
2003年 | 624篇 |
2002年 | 650篇 |
2001年 | 608篇 |
2000年 | 462篇 |
1999年 | 266篇 |
1998年 | 107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13篇 |
1978年 | 13篇 |
1977年 | 6篇 |
1973年 | 5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以澜沧江跨境径流量观测数据、NCEP/NCAR的U场、V场和NOAA的OLR场资料为基础,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纵向岭谷作用下的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澜沧江夏季跨境径流量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为显著减少时段,而从90年代初期以来则表现出了一种显著增多的演变趋势;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较低层东西风分量变化的相关性不显著,与较高层东西风分量变化的相关性显著;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中低层和较高层南北风分量变化的相关性都是显著的,与OLR场变化的负相关性也是显著的;根据这些相关性特征建立的影响澜沧江夏季跨境径流量变化的夏季风环流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澜沧江夏季跨境径流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983.
积云模式下三维闪电分形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积云模式对雷暴云内电过程的模拟能力,将Mansell提出的放电参数化方案在起始击穿阈值和闪电通道感应电荷的分配过程上进行改进,耦合了已有的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模式中。对STEPS(Severe Thunderstorm Electrification and Precipitation Study)试验中一次雷暴个例以及对中纬度地区理想雷暴个例的模拟表明,引入了新放电参数化方案的模式模拟出闪电在发展特性和几何结构上和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模拟结果还表明:闪电的类型与极性取决于背景电荷结构以及闪电的起始位置,只有底部存在正电荷堆时才会产生负地闪,且负地闪的起始点均具有较高的负电势。闪电通道上感应电荷的沉降会改变通道附近水成物粒子上携带的电荷,这对雷暴云内复杂电荷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经统计,模拟的地闪和云闪通道的分形维数平均值分别为1.47和1.69。对起始击穿阈值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随着起始击穿阈值的增大,首次闪电时间会向后推迟,当采用逃逸击穿时首次闪电产生的时间最早;闪电数量随起始击穿阈值的增大而减少;当使用固定击穿阈值(100,150和200 k V)时得到的云地闪比均小于使用逃逸击穿时得到的云地闪比,使用逃逸击穿时得到的云地闪比与观测结果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984.
在多普勒雷达降水回波径向速度场中及时准确地发现逆风区,对灾害天气预报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逆风区在雷达径向速度图中的物理图像特征,采用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实现了逆风区自动监测识别.首先,以雷达图像色标为依据,采用阈值法分别获取正、负速度区域二值图像,再对2幅图像分别进行形态学运算,然后将上述4幅图像做交叉逻辑运算,得到逆风区监测识别结果和相关参数.通过在2005-2011年长沙雷达站47幅根据实况进行人工标注后的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图像上进行实验,表明该方法对逆风区可以进行快速准确识别,与人工标注结果比较准确率可达89%,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985.
986.
987.
988.
989.
贵州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中国气候变化及贵州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贵州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及贵州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关注的5个问题. 相似文献
990.
2016年10月制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将三氟甲烷(HFC-23)纳入了其附件F第二类管控物质名单,并要求缔约国自2020年1月1日起以缔约方核准的技术对HFC-23进行销毁。伴随中国二氟一氯甲烷(HCFC-22)原料用途需求增长,其副产物HFC-23的产生量呈上升趋势,尽管HCFC-22生产工艺不断优化,HFC-23的副产率逐步下降,预测2050年HFC-23产生量将达到2.47万t(或365.56 Mt CO2-eq),2020—2050年HFC-23累计产生量约56.3万t,折合约8332.40 Mt CO2-eq。截至2015年,通过清洁发展机制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减排专项的资助,中国以焚烧分解技术销毁HFC-23累计54585 t,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一减排也花费了巨额资金投资焚烧设备和支付焚烧运行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浪费了氟资源。研究显示,HFC-23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是可行的且中国相关技术专利正在逐步增加,鼓励和推进HFC-23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是消除HFC-23排放可行的技术途径,也是未来中国加入并履行《基加利修正案》关键的技术路线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