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24篇 |
免费 | 8154篇 |
国内免费 | 43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24篇 |
大气科学 | 2566篇 |
地球物理 | 3221篇 |
地质学 | 11675篇 |
海洋学 | 3567篇 |
天文学 | 276篇 |
综合类 | 1358篇 |
自然地理 | 244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3篇 |
2024年 | 675篇 |
2023年 | 767篇 |
2022年 | 1176篇 |
2021年 | 1455篇 |
2020年 | 1174篇 |
2019年 | 1202篇 |
2018年 | 1116篇 |
2017年 | 1083篇 |
2016年 | 1105篇 |
2015年 | 1289篇 |
2014年 | 1195篇 |
2013年 | 1473篇 |
2012年 | 1574篇 |
2011年 | 1517篇 |
2010年 | 1444篇 |
2009年 | 1374篇 |
2008年 | 1501篇 |
2007年 | 1339篇 |
2006年 | 1381篇 |
2005年 | 1111篇 |
2004年 | 870篇 |
2003年 | 571篇 |
2002年 | 593篇 |
2001年 | 570篇 |
2000年 | 418篇 |
1999年 | 235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使用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对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高神经网络模型短期预报的精度和稳定性.采用IGS产品中的卫星钟差数据,对SSA-BP神经网络模型、PSO-BP神经网络模型、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及传统二次多项式模型(QP模型)进行实验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242.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通过云平台进行部署和发布,可以使得其应用于政府部门和社会的空间数据服务更加高效和稳定。然而,把对应的地图信息挂载在云平台供应商处同时也加大了防止电子地图被盗用的难度。本文针对"天地图?广东"的电子地图瓦片,提出了一种具有高鲁棒性、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数字水印算法,在寄存云端和公开发布的电子地图中隐藏生产单位版权的数字水印图片,藉此来跟踪、抵制"天地图"图片数据的非法流通,非法复制,有效地保护数据生产单位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43.
基于ArcGIS Server的气象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rcGIS Server为技术支撑,对气象设备监控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以JSF和ArcGIS Server技术为基础,结合WebGIS关键技术,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气象设备运行监控子系统"为研究实例,设计了遵循MVC模式的WebGIS模型,并在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系统的研发.系统的主要功能包... 相似文献
244.
本文所处理的地震测深剖面资料,是一条途经陕、甘、宁、青四省,由7个炮点和12个记录分支组成的、全长约970km的地壳折射资料。 本文通过走时反演、射线追踪和合成地震图等分析解释手段,给出各分支的结构参数和全测线的横向变化。整个地壳大体分四层,其参数为 H1=3.32±1.01 km,V1=4.35±0.79 km; H2=11.79±2.77 km,V2=6.06±0.24 km; H3=11.58±4.32 km,V3=6.35±0.26 km; H4=17.64±7.25 km,V4=6.52±0.57 km. 地壳总厚度为45.60±11.01km.莫氏面自西向东逐渐变浅,在西段较为平缓,在中段和东段起伏较大,似乎显示出一个上端略宽、下端略窄的“U”形构造.这种构造有助于说明该区的大地构造特点和地震孕育的深部条件. 相似文献
245.
246.
247.
张广才岭燕山早期白石山岩体成因与壳幔相互作用 总被引:34,自引:19,他引:34
出露于东北地区张广才岭的白石山岩体,其全岩-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196士4
Ma,表明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早期,而非传统认识上的印支期.岩体主岩和闪长质包体均具有低ISr(≈0.705)和正εNd(t)(+1.7~+2.2)值的特点,反映岩体成因与地幔具有密切的联系.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壳幔混合成因,闪长质包体是较基性的地幔岩浆进入主岩浆中淬火结晶而成,花岗质岩浆的源区主要为新生的地壳物质.动力学分析表明,本区在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后,由于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及后续的岩石圈拆沉效应,导致软流圈地幔上隆及幔源岩浆的板底垫托,并进而造成先存和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和不同源区岩浆的混合作用.底垫的新生地壳是兴蒙造山带造山后晚期形成的.因此,古生代-中生代是本区地壳生长的重要时期,且这种地壳生长是在垂向构造机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248.
吉林蛟河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Sr-Nd-Hf-Os同位素特征与岩石圈地幔时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吉林省蛟河市境内大石河新生代玄武岩中含有丰富的地幔橄榄岩包体,详细的岩石学与矿物学研究显示,这些包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未发现石榴石橄榄岩.岩相学及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它们都是经历过熔体抽取而形成的岩石圈地幔残留.矿物平衡温度计算发现,本区的这些地幔橄榄岩包体来自地下40~60km深度,且下部以二辉橄榄岩为主,而上部以贫单斜辉石的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为主,显示明显的岩石圈地幔分层现象.Sr-Nd-Hf同位素资料反映这些地幔包体均表现为亏损性质,而Re-Os同位素资料确定上述岩石圈地幔形成于中元古代,明显老于上覆地壳的新元古宙时代,反映壳幔年龄上的解耦.因此我们推测,该区曾经历过华北克拉通类似的早期岩石圈地幔的整体丢失事件,然后形成于其它地区的中元古宙岩石圈地幔在本区增生. 相似文献
249.
WU Yuan-yuan LIU Cai WANG Dian WANG Shi-yu 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China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Z2)
常见的几种地震子波有:零相位子波、最小相位子波、最大相位子波和混合相位子波。以不同类型的信号为激发子波,对不同地层模型合成地震道。仅用原始合成地震道记录的振幅谱来恢复原始记录,讨论不同方法下,由于激发子波的不同,对比分析原始记录与恢复记录的差异,及其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