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84篇
  免费   4572篇
  国内免费   6907篇
测绘学   3653篇
大气科学   2960篇
地球物理   3716篇
地质学   12178篇
海洋学   3700篇
天文学   484篇
综合类   1619篇
自然地理   2853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470篇
  2022年   1166篇
  2021年   1499篇
  2020年   1215篇
  2019年   1356篇
  2018年   1237篇
  2017年   1188篇
  2016年   1166篇
  2015年   1374篇
  2014年   1305篇
  2013年   1608篇
  2012年   1761篇
  2011年   1732篇
  2010年   1629篇
  2009年   1505篇
  2008年   1670篇
  2007年   1469篇
  2006年   1506篇
  2005年   1220篇
  2004年   960篇
  2003年   638篇
  2002年   675篇
  2001年   647篇
  2000年   504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81.
The Early Cretaceous deposits are composed of important source rocks in Boli Basin. The types of the source rocks include black mudstones and coal (with carbonaceous mudstone). By the organic geo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organic petrological characters, abundance of organic matter, degree of maturity and the type of source rocks. The main micro-component of black mudstone is exinite or vitrinite, and the content of vitrinite is high in coal. The weathering of the outcrop is very serious. The abundance of organic matter in source rock reaches the poor to better rank. The major kerogens in mudstone are type-Ⅲ, type-Ⅱ2 and some type-Ⅱ1; the organic type of coal is type-Ⅲ.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source rocks in every structural unit is very different, from low-maturity to over-maturity.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is reductive, which is good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organic matter. The organic matter in source rocks is mainly from aquatic organisms and terrigenous input.  相似文献   
782.
利用2015—2019年丽水市283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和逐时资料,采用中国气象局“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评价方法”行业标准,在研究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运用GIS平台建立不同地形条件下避暑旅游适宜度地理推算模型,对丽水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进行区划。结果表明,丽水山地夏季避暑旅游气候适宜等级为很适宜,所占区域居绝对比重。6月丽水各站避暑适宜度为很适宜,以海拔800 m为界,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适宜度先增后减。7—8月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提升,300 m以上为较适宜及以上级别。地理推算模型表明,丽水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庆元适宜及以上等级区域面积占比为全市最高,避暑旅游气候条件最优,其次景宁、遂昌、龙泉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也较优越。  相似文献   
783.
地形起伏地区的遥感影像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形起伏地区,遥感影像预处理主要是消除由于地形起伏造成的投影误差和不同坡向的辐射误差。本文介绍了基于GIS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处理中以遥感影像的像元(pixel)作为基本单位,首先确定遥感影像与相应的实际地面在地理位置上的对应关系,然后将影像成像时的自然光以像元为单位按照不同的光学特性分解成太阳直射光、天空散射光等分量,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特性统一将其转换并合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光照,从而使得光照条件不同的自然光转换成光照条件相同的“人工光”,最后计算在此相同的光照条件下的各像元的遥感值,从而提高遥感影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784.
随着W ebGIS的不断深入、发展应用,基于行业级的W ebGIS系统已深入到了政府、事业及大型企业。系统中除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外,还存储着单位业务系统(OA/M IS)重要的技术和专题信息。系统内联办公自动化局域网络,外联因特网,在网络上进行着大量的重要信息交流。系统安全问题在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本文论述了如何制定系统完善的安全计划和安全管理,为行业的信息安全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提高行业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85.
2003年云南大姚6.2级和6.1级地震余震S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成栋  付虹  刘杰 《地震》2006,26(1):1-9
利用2003年云南大姚6.2、 6.1级两次地震的余震资料对该区进行了S波分裂研究。 结果表明, 云南大姚地区的快剪切波偏振的优势方向约为N33°W, 与该区域的区域主压应力的方向一致。 通过对比6.2级余震和6.1级余震的偏振方向和延迟时间, 可以看到6.1级地震后明显的应力释放现象, 在几次强余震前, 均观测到延迟时间呈现增加的特征, 并且几次地震在即将发生之前的短时间内还观测到延迟时间有减小的现象, 这一现象符合震前应力长时间积累和短时间应力释放的结论, 时间延迟在强震前会出现下降具有重要的地震短临预测意义。 研究认为S波分裂参数可以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信息, 为应力场研究与地震预测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786.
根据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的活动特点, 将其划分为前震、 余震密集、 余震平静、 余震衰减4个时段, 利用收集整理的1999年6月至2000年9月间该序列中161次2.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Gephart的应力反演方法, 研究了震源区各时段内构造应力场的总体特征和时序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序列的主压应力方向与华北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基本一致, 而且最大主压应力的空间取向经历了主震前相对稳定—主震后分散—最大余震前相对稳定—最大余震后分散的全过程。 该结果对主震和最大余震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87.
使用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5.7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资料, 选择反映地震活动时、 空、 强特征的地震频次N(ML≥3.0)、 b值、 η值、 A(b)值、 Mf值、 Ac值、 C值和D值参量进行因子分析。 这些参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各参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各有所异, 预报效果并不理想。 但是根据因子分析可以得到反映地震活动时、 空、 强特征的综合指标Wfa值, 该指标在九江5.7级地震前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 表明综合指标Wfa值可以较好地反映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 文中还对与因子分析结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88.
天山北缘河流阶地形成及构造变形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生代以来,北天山山前发育了3排冲断褶皱带。新生代晚期一系列河流普遍穿过这3排冲断褶皱带并发育了三级河流阶地。在最新构造活动的影响下,河流阶地普遍发生变形,遭受抬升。利用光释光及14C年代学方法确定了塔西河三级阶地的形成年龄,并实际测量了三级阶地的高程。结果表明吐谷鲁背斜的构造抬升速率在32.85-28.75 ka问为9.50-12.57 mm/a,12-13 ka间为9.67-14.5 mm/a,全新世则增至10.79-23.44mm/a,天山基底的平均隆升速率达到3.39-3.86mm/a。通过对天山最高一级夷平面、野外实测侏罗纪地层高程及天山发育的煤层的相对隆升速率的研究则表明天山自24 Ma以来平均的隆升速率约为0.085-0.146 mm/a。结合对北天山其他主要河流阶地的观察及研究可以看出自晚更新世一全新世以来,天山北缘的最新构造活动具有不断加快的特征。  相似文献   
789.
四川盆地米仓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平衡剖面分析与缩短量计算和生烃史恢复等方法,从区域构造分析和地震剖面解释入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典型剖面平衡剖面分析和缩短量计算,结合成藏条件的分析和生烃史恢复,探讨了米仓山前陆冲断带构造演化特征,揭示该带的成藏条件和天然气富集特征。提出了米仓山演化模式,认为米仓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优越,可供钻探的圈闭发育,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储层、保存条件是成藏关键。其中,二叠系为主要烃源岩,二叠系生屑灰岩和飞仙关组鲕粒灰岩为主要储集层,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膏盐岩层为主要盖层。并且,冲断带构造演化的时序性表现为由西向东变形强度、缩短量变小,变形时间变晚,同时前陆盆地的不同构造单元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造成勘探目的层系、圈闭幅度、类型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790.
中太平洋地区两个铁锰结壳的生长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块中太平洋铁锰结壳样品进行的生物地层学及其结构构造、元素地球化学剖面的综合研究发现,铁锰结壳的生长主要集中于两个形成环境存在差异分别由不同因素控制的形成阶段,一个是约25Ma以来其形成环境氧化程度由南极底层流(AABW)控制的对应于结壳新壳层的生长幕,另一个是渐新世之前其形成环境氧化程度由环赤道表中层洋流和高密度温盐表层水下沉控制的对应于结壳老壳层的生长幕,而在早、中渐新世处于两种环境的转换期,也正好是海退期、大洋低生产力期、低CCD和生物碳酸盐低产率期,形成结壳生长的主要生长间断。该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太平洋的古海洋、古环境演变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