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673篇 |
免费 | 48360篇 |
国内免费 | 475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556篇 |
大气科学 | 27336篇 |
地球物理 | 22661篇 |
地质学 | 71568篇 |
海洋学 | 25533篇 |
天文学 | 1499篇 |
综合类 | 8949篇 |
自然地理 | 1144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9篇 |
2024年 | 2700篇 |
2023年 | 3105篇 |
2022年 | 4996篇 |
2021年 | 5945篇 |
2020年 | 5878篇 |
2019年 | 8629篇 |
2018年 | 8161篇 |
2017年 | 7852篇 |
2016年 | 7894篇 |
2015年 | 8316篇 |
2014年 | 7628篇 |
2013年 | 9016篇 |
2012年 | 9463篇 |
2011年 | 9366篇 |
2010年 | 9372篇 |
2009年 | 8443篇 |
2008年 | 8100篇 |
2007年 | 7749篇 |
2006年 | 7204篇 |
2005年 | 6194篇 |
2004年 | 5476篇 |
2003年 | 4267篇 |
2002年 | 4095篇 |
2001年 | 3731篇 |
2000年 | 3111篇 |
1999年 | 2209篇 |
1998年 | 1841篇 |
1997年 | 1843篇 |
1996年 | 1462篇 |
1995年 | 1372篇 |
1994年 | 1228篇 |
1993年 | 1197篇 |
1992年 | 1060篇 |
1991年 | 777篇 |
1990年 | 770篇 |
1989年 | 615篇 |
1988年 | 512篇 |
1987年 | 412篇 |
1986年 | 335篇 |
1985年 | 279篇 |
1984年 | 307篇 |
1983年 | 198篇 |
1982年 | 233篇 |
1981年 | 167篇 |
1980年 | 119篇 |
1979年 | 136篇 |
1978年 | 67篇 |
1977年 | 57篇 |
1971年 | 5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湘南铜山岭矽卡岩铜铅锌矿床产于铜山岭岩体北东缘隐伏接触带及其外围地层中,在成因上与铜山岭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铜山岭铜铅锌矿床具有独特的成矿分带,从岩体向外依次发育近端内矽卡岩、近端外矽卡岩、硫化物-石英脉和远端矽卡岩矿体。根据穿切关系、交代结构和矿物组合等地质特征可以把铜山岭铜铅锌矿床划分为4个矿化蚀变阶段,从早到晚依次为进变质矽卡岩、退变质矽卡岩、石英-硫化物和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为主成矿阶段。闪锌矿成分压力计研究表明,近端内矽卡岩型团块状硫化物矿石中闪锌矿的形成压力为(3.1±1.0)×108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6~12 km,相当于中—上地壳水平,说明铜山岭铜铅锌矿床形成于较大深度。近端内矽卡岩、近端外矽卡岩和远端矽卡岩中都存在两阶段绿泥石。绿泥石成分温度计研究表明,3类矽卡岩中退变质矽卡岩阶段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分别为345~388℃、296~376℃和296~338℃,代表各类矽卡岩形成温度的下限;石英-硫化物阶段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分别为270~318℃、209~238℃和200~223℃,代表各类矽卡岩矿体的成矿温度。3类矽卡岩的绿泥石温度表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指... 相似文献
972.
973.
本研究通过对线粒体控制区序列进行分析的技术手段,对中国宁德(ND)、厦门(XM)、漳浦(ZP)、南澳岛(NAD)、湛江(ZJ)、海口(HK)与北海(BH)的7个野生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南沿海的野生黄鳍棘鲷群体呈现出中等以上的遗传多样性特征,48个黄鳍棘鲷样品的控制区序列长度为580 bp,单倍型数目为44个,总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996和0.017 30。7个野生黄鳍棘鲷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10 28~0.029 87。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68 41~0.545 86,北海群体和其他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显示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比为83.34%,大部分遗传变异发生在组群内;但北海群体与其他6个群体分为两个组群后,组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比为42.66%,两个组群间存在较大程度的遗传变异。基于Kimrua距离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显示北海群体聚为一个分支,另外6个群体聚为一支。基于TCS network构建的单倍型网络图中44个单倍型混杂在一起,未按照水系格局和地理距离进行分布,表明黄鳍棘鲷群体间未形成多个单系群。本研究可为中国东南沿海野生黄鳍棘鲷群体的种质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4.
微体生物和它们的化石在研究现代风暴和古风暴沉积方面是一个很好和有效的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有关海洋风暴沉积研究中微体生物的应用。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古风暴层有孔虫、硅藻的研究上,而孢粉方面的研究较少。应用微体化石揭示地质历史时期古风暴的发生频率已较为成熟。但未来需提高古风暴重建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精确性,以及探讨微体化石记录与风暴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关现代风暴过程中微体生物的研究稍显逊色,研究程度较低。了解现代风暴过程中不同沉积环境下微体生物的沉积特征、面貌,它们的形成和保存机制等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75.
天津市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历史及来源判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因子分析和元素含量特征分析两种方法,对天津市潮间带的4个无扰动沉积物柱样的46个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分析,并探讨了重金属的来源方式和富集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潮间带的重金属可分为3类:1)Fe、Cr、Al及Mn元素主要受环境背景值的影响,2)Hg和Cd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3)AS、Zn、Pb、Cu及Ni受环境背景值及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且影响大小随所在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结合210Pb和137Cs测年结果,定量确定了天津市潮间带小于0.063 mm粒级沉积物中N1等11种重金属元素的环境背景值,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重金属富集年代、富集量及污染历史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发现多数重金属的污染始于1910年代,并在1954年之后富集量增加. 相似文献
976.
晚三叠世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的物源对比:构造演化和古地理变迁的线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两侧的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在大地构造和沉积学方面存在的联系,笔者等分别在松潘甘孜东缘马尔康—理县地区和川西前陆盆地都江堰地区进行了采样和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工作。269颗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中—晚三叠世拉丁期—诺利期松潘甘孜复理石盆地东缘沉积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50~280 Ma、1800~1900 Ma和2400~2500 Ma、200~245 Ma、400~450 Ma,对应的物源主要为东昆仑岛弧、华北陆块基底、义敦岛弧以及北秦岭。与之相比,川西前陆盆地诺利期—瑞替期的须家河组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大致主要集中在1800~1900 Ma和2400~2500 Ma、720~850 Ma、950~1200 Ma、400~450 Ma。该统计结果总体上继承了松潘甘孜数据体的特征,揭示出须家河组物源来自西部——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再旋回沉积和龙门山前陆冲断带。 相似文献
977.
Effects of grazing and climate change on species diversity in sandy grassland, Inner Mongolia, China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nimal grazing activities and climate change on sandy grassland vegetation in northern China, a field grazing and protected enclosur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rom 1992 through 2006 in Horqin Sand Land, Inner Mongol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grazing was primary responsible for changes of the vegetation richness and diversity in the grazing grassland and that changing climate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changes in 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in the grassland protected from grazing; (2) light and moderate grazing can promote restoration of the richness and the diversity in the degraded grassland, and heavy grazing could result in a decrease of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3) heavy grazing can result in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the perennial diversity, and moderate and light grazing promotes increase of the perennial diversity; the grazing, whether heavy or moderate and light grazing, was beneficial to increase of the annual diversity; (4) heavy grazing was not beneficial to diversity of Graminean and Chenopodiaceae, and moderate and light grazing was favorable the diversity of Compositae and Chenopodiaceae; (5) the warm-humid climate was favorable to increase of the richness and the diversity, and the warm-drought climate could result in decease of the richness and the diversity; (6)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was favorable to perennial diversity and the diversity of Graminean, Leguminosae, and Compositae, and decreased precipitation had few effects on the annual diversity and Chenopodiaceae diversity. 相似文献
978.
东北漫岗黑土区切沟侵蚀发育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空间尺度认识的加深, 发育在更大空间尺度上的切沟愈来愈受到重视。切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现有的土壤侵蚀模型尚未包括切沟侵蚀部分。本研究利用高精度差分GPS, 在对东北典型漫岗黑土区切沟监测的基础上, 借助GIS 平台生成DEM, 通过DEM 的叠加分析, 探讨了沟内蚀积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东北切沟侵蚀的概念模型, 认为冬春季冻融侵蚀产生沟内堆积-雨季径流产生侵蚀的过程可能是该区切沟发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979.
980.
介绍了孔内纠偏与造斜技术在处理怒江松塔水电站孔内事故中的特殊应用。在覆盖层钻探中由于地层软硬不均,使得套管偏斜,阻碍了钻探工作的Jt~,J进行,使用纠偏技术进行钻孔纠偏,保证了孔壁垂直,提高了钻进质量;在破碎岩石中钻进,由于地层破碎塌孔造成埋钻使得钻进无法进行,如果废孔将会造成成孔成本的巨大浪费,使用孔内造斜技术进行孔内事故的处理,有效地消除了埋钻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了钻探工作继续进行。孔内纠偏与造斜技术在怒江松塔水电站深厚覆盖层及破碎岩石钻探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