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3篇
  免费   4704篇
  国内免费   2343篇
测绘学   1880篇
大气科学   1631篇
地球物理   2202篇
地质学   7076篇
海洋学   1917篇
天文学   241篇
综合类   966篇
自然地理   1427篇
  2025年   23篇
  2024年   436篇
  2023年   470篇
  2022年   810篇
  2021年   923篇
  2020年   784篇
  2019年   795篇
  2018年   740篇
  2017年   704篇
  2016年   671篇
  2015年   722篇
  2014年   732篇
  2013年   876篇
  2012年   983篇
  2011年   842篇
  2010年   839篇
  2009年   731篇
  2008年   802篇
  2007年   696篇
  2006年   668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415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是在原生晕找盲矿法理论基础上发展的新技术方法。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具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提出的原生晕叠加理论,将原生晕找盲矿法发展为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严格受构造控制而提出的构造叠加晕理论,将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发展为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文章介绍了从原生晕到原生叠加晕又到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理论、研究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72.
提要:为提升对长江流域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的认知程度,突破以往单独从地表水或地下水角度进行评价的局限性,长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水循环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将水文地质单元和地表水流域有机结合,划分长江流域地下水评价单元,建立典型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开展了新一轮长江流域地下水资...  相似文献   
73.
The global distributions of eight principal tidal constituents, M2 , S2 , K1 , O1 , N2 , K2 , P1 , and Q1 , are derived using TOPEX/Poseidon and JASON-1(T/P-J) satellite altimeter data for 16 a. The intercomparison of the derived harmonics at 7000 subsatellite track crossover points shows that the root mean square (RMS) values of the tidal height differences of the above eight constituents range from 1.19 cm to 2.67 cm, with an average of about 2 cm. The RMS values of the tidal height differences between T/P-J solutions and the harmonics from ground measurements at 152 tidal gauge stations for the above constituents range from 0.34 cm to 1.08 cm, and the relative deviations range from 0.031 to 0.211. The root sum square of the RMS differences of these eight constituents is 2.12 cm, show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esent model over the existing global ocean tidal models. Based on the obtained tidal model the global ocean tidal energetics is studied and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the tidal power input density by tide-generating force of each constituent is calculated, showing that the power input source regions of semidiurnal tid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tropical belt between 30 S and 30 N, while the power input source regions of diurnal tid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off the tropic oceans. The global energy dissipation rates of the M2 , S2 , K1 , O1 , N2 , P1 , K2 and Q1 tides are 2.424, 0.401, 0.334, 0.160, 0.113, 0.035, 0.030 and 0.006 TW, respectively. The total global tidal dissipation rate of these eight constituents amounts to 3.5 TW.  相似文献   
74.
大气细粒子(PM2.5)污染是全球尤其是我国许多城市的重要环境问题。利用示踪物质识别和估算大气颗粒物来源是公认的可靠技术,纤维素可以作为示踪物质表征一次颗粒物的天然植被排放来源。本文针对大气细粒子中纤维素含量低、全程序空白相对较高等难点,优化建立了纤维素酶水解、GOD-苯酚-四氨基安替比林测糖法,在我国首次应用于测定大气PM2.5中纤维素的含量,估算天然植被排放源的贡献。方法检出限为0.26 μg/m3(纤维素),可以满足大气PM2.5纤维素测定要求;而且有效地降低了空白,全程序空白值(36.5 μg葡萄糖)低于文献方法空白值(53.8 μg葡萄糖),使之更适合于PM2.5的测定。使用本方法对2012年5月至6月采集的北京市大气PM2.5样品进行分析,纤维素检出率为96%,纤维素的平均含量为(0.573±0.17) μg/m3,折合为天然植被排放量占PM2.5质量浓度的1.37%±0.65%;天然植被排放源对有机碳的平均贡献率为4.4%,最大达到9.2%,反映出天然植被排放是北京市PM2.5的重要来源之 一。本研究方法为我国城市大气颗粒物(包括总悬浮颗粒物、PM10、PM2.5等)来源识别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5.
钢筋混凝土圆环内支撑在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星河世纪城B2地块工程基坑成功支护设计实例介绍,全面阐述了钢筋混凝土圆环内支撑体系独特的布置形式、内力计算模式、方法和结果,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为软土地基中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6.
基于彭秋和等1978年得到的无扰动有限厚盘引力势,根据两个引力势参数(h_(z1)= 0.001kpc,h_(z2)=0.325 kpc)和两个速度分布参数(σ_(v1)=115km/s,σ_(v2)=200 km/s)组合的4种情况,对4×10~5颗脉冲星做了三维蒙特卡洛模拟.4×10~5颗脉冲星按着10~8年间隔被分成20组,计算了每组“逃逸”脉冲星所占比例.对每组中“未逃逸”脉冲星,分别在0<r<25kpc和5<r<11kpc两个区域中对|z|分布做了统计,研究了“未逃逸”脉冲星在这两个区域中的分段标高和累积标高的演化特征.“未逃逸”脉冲星的分段标高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变化不规则,但累积标高的变化却比较平滑.在相对长的时间里(>10~8年),银盘厚度对脉冲星累积标高演化有显著的复杂影响;在相对短的时间中(<2×10~7年),这种效应很小,而且累积标高对时间的依赖关系是线性的.在长时间里,初始速度分布对累积标高也有显著影响.在引力势h_(z2)=0.325 kpc的条件下,在径向范围5<r<11kpc和时间t=9.22×10~6年以及σ_(v2)=200km/s的情况下,模拟的累积标高是0.596±0.005 kpc.  相似文献   
77.
78.
???????г????????????????????????????????????????????г????????????32°N~34°N??102°E~104°E?????????????EGM2008?????????????????????г?????????????????????????????????????????????????????г???????????????????С??0.5×10-5 ms-2??????????????????0.71°????????????????±4.65×10-5 ms-2??  相似文献   
79.
基于概念分析的空间数据挖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数据挖掘的过程与空间概念形成和分析的过程密切相关.本文以空间数据中抽取出各层次、各粒度的概念为主线,以概念形成和分析的形式化理论--概念格和云模型为理论基础,总结了基于概念分析的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及应用,包括概念格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及应用、概念格的概念聚类挖掘方法及应用、云模型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及应用、云模型的空间聚类/分类挖掘方法及应用等.概念格提供了一种形式化的概念描述和概念结构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云模型提供了一种综合处理模糊性、随机性以及二者之间关联性的不确定性理论和方法,利用概念格、云模型等形式化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描述空间数据挖掘过程中空间概念的形成、空间概念的结构关系、空间概念之间以及空间概念层次之间的不确定性是概念分析的空间数据挖掘研究的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0.
针对单一卫星钟差预报模型自身存在的缺陷,提出基于二次多项式、灰色GM(1,1)和ARIMA等三种单一模型的最优非负变权组合预报模型。通过与各单一模型和经典权组合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报残差RMS值最小,精度更高,能够根据各模型预报效果赋予不同的权值,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多种单一模型的优点,可降低预报风险,提高模型预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