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1篇
  免费   2204篇
  国内免费   3403篇
测绘学   1748篇
大气科学   1579篇
地球物理   2072篇
地质学   6064篇
海洋学   1712篇
天文学   203篇
综合类   882篇
自然地理   1238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648篇
  2021年   750篇
  2020年   658篇
  2019年   699篇
  2018年   644篇
  2017年   647篇
  2016年   638篇
  2015年   672篇
  2014年   655篇
  2013年   780篇
  2012年   909篇
  2011年   818篇
  2010年   871篇
  2009年   754篇
  2008年   755篇
  2007年   700篇
  2006年   669篇
  2005年   490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1篇
  1974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局部腐蚀包括缝隙腐蚀、应力腐蚀、腐蚀磨损、氢腐蚀,H2S应力腐蚀和氢腐蚀是长输管道最容易发生的一种局部腐蚀方式。针对长输管道易发生局部腐蚀的特点,参考其他管道评价方法,根据现场管道的安全状况,提出了适用于现场的含局部腐蚀体积型缺陷管道的三步评价法。该方法不需要考虑管道的腐蚀裕量,简化公式,便于现场计算。  相似文献   
952.
地理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地方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雷  朱竑 《地理学报》2022,77(2):492-50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来源于过去的特定区域的传统实践,更是生成于全球化体系中面向未来的现代文化政治和文化经济过程。因此,本文尝试以跨地方性理论为切入点,架构非遗的形成、运作和认同的社会—空间过程,在此基础上使用跨地方聚合的思想重新概念化非遗实践,将其解读为多元主体权力关系中介下,由跨地方异质性要素聚合而成的不稳定的开放系统,以区别于固有对非遗实践“稳定”“以人为中心”和“边界化”的认知。通过分析云南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和摩梭纺织技艺两个案例来呈现非遗实践作为跨地方聚合的过程及特性,以及非遗传承和保护由此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呼吁在重视非遗服务于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的潜力时,要进一步认识非遗实践的跨地方性对本土社区的影响,反思遗产原真性和文化价值与当前非遗实践的关系,强调在非遗全球化生产和消费中保持其与本土认同和本土生计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953.
魏乐  周亮  孙东琪  唐相龙 《地理研究》2022,41(6):1610-1622
黄河流域城镇扩张对区域景观格局影响显著,城市群人口聚集与增长引发了流域“人-地”矛盾和“空间冲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FLUS模型对2025年和2035年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多情景模拟预测。结果表明:① 1990—2018年呼包鄂榆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建设用地面积经历了“平稳增加-缓慢增加-急剧增加”的变化过程,区域总体以草地为主,其占土地总面积的50%以上,其次是未利用土地和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次之。② 城市群扩张最剧烈地区在空间上主要发生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城市主城区,且扩张模式以外延式扩张为主,扩张来源主要是耕地、草地等生态用地。③ 三种情景模拟发现,2025年和2035年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结构和特征差异明显。自然发展情景下,城市扩张不受约束,高速增长占据了大量生态用地;加入生态约束条件很好的控制了对草地和林地的占用;经济发展情景下,城市扩张将进一步占据更多的未利用土地和耕地。本研究通过城市群扩张时空格局演化及情景模拟分析,尝试为区域规划、城市空间规划和区域生态空间保护提供多角度、多情景和可选择的政策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54.
中国华南沿海地区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其周边港口的航运网络及其临港产业的建设对推进跨区域的社会文化活动和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分析海南洋浦港与中国华南地区9个典型港口的航运网络特征及其临港区产业类型可以发现:(1)洋浦港目前的集装箱吞吐量及其市场占有率还比较少,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为101.93万TEU,仅占整个华南地区10个典型港口比重的1.25%,并且仅与地区内的钦州港、新加坡港、胡志明港有较高航运频次。洋浦港在航线布局上,亟待向香港港、广州港和深圳港靠齐,提升中国在环南海区域的“近洋”布局并不断推动洲际“远洋”航线地开通;(2)洋浦港临港区域企业数量由2005年的326个增加至1461个,在区域港口中总占比由2005年0.18%提升至2015年0.47%。但各企业分布密度均较其他港区小。其中直接涉海的海运装卸业与跨境物流产业数量都较少;依存产业建设方面目前主要依托于渔业的发展,其他船舶制造业、建筑工程业也较少;与港务相关的服务业中,洋浦港提供的服务类型也较少,主要集中为零售业,缺少海运保险和海洋金融等服务业类型。因此,海南港口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下,需要从业务“多元化”向区域“基地化”实现转型发展,即要注重与华南地区典型港口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港口与临港区产业经济活动之间的互动,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相互协作、竞争有序的沿海港口群体。  相似文献   
955.
林琳  袁广盛  王敏 《世界地理研究》2022,31(6):1192-1203
经过艺术加工的影视作品反映现实的同时也高于现实,不断重构、书写现实空间。本研究援引邂逅地理及地方感等理论,以5部华裔社区空间题材的电影作品为主要分析对象,以文本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五部影片中关于华裔社区的选择再现及其背后蕴涵的社会文化意义。研究发现:①影视文本首先从民俗仪式与风水文化两个空间文化符号出发,构建地方性;在此基础上,电影文本以景观符号为切入口再现华裔社区的物质空间,实现新的地方营造。②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华裔社区成为“我者”文化与“他者”文化邂逅的重要场所。③非表征理论通过强调人的“身体”与族裔社区的相互关系从而在地方协商和情感融入框架下探索新的邂逅。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电影文本中族裔社区的文化多元性与地方治理的关系,为族裔社区在未来实现更好的地方治理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56.
用高精度振动管在 273.15 至 308.15 K 的温度范围内以 5 K 的间隔对两个二元系统(LiCl-H2O 和 MgCl2-H2O)和三元系统(LiCl-MgCl2-H2O)的密度进行了实验测定密度计。基于 Vogel-Fulcher-Tamman (VFT) 方程,对 LiCl(aq) 和 MgCl2(aq) 密度与温度和摩尔浓度的相关方程的系数进行了参数化。 Young的理想混合规则被成功地应用于基于相关的二元解性质关联三元系统的密度。根据二元和三元体系的体积特性数据,根据 Pitzer 离子相互作用理论,得到 Pitzer 单盐参数和混合离子相互作用参数。在本工作中确定了三元体系在恒定离子强度下的混合体积 (ΔVm)。  相似文献   
957.
火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子,是反映古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标志。因此,重建火活动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的气候变化和火活动的机制,但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十分缺少对中新世时期高分辨率的火活动记录的研究。炭屑已被证明是重建火活动历史的有效替代性指标,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武山盆地中中新世时期高分辨率的炭屑记录,重建了研究区天然火活动历史,结合现有资料,探讨了火-植被-气候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区火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 15.30~13.60 Ma时期,炭屑总浓度变化范围为59~4324粒·g-1,平均浓度为835粒·g-1。炭屑形状以次圆形为主,且几乎所有的炭屑粒径都小于50 μm,反映出研究区天然火活动是以乔木植物燃烧的森林火活动为主,主要是区域性火活动。根据炭屑总浓度的变化趋势,将研究区天然火活动历史分为2个主要阶段。阶段Ⅰ(15.30~14.00 Ma):炭屑总浓度逐步增加,平均浓度为866粒·g-1。其中,阶段Ⅰ又可以细分为3个次要阶段,Ⅰa(15.30~14.38 Ma):炭屑总浓度最低,平均浓度为693粒·g-1;Ⅰb(14.38~14.20 Ma):炭屑总浓度快速减少,平均浓度为1140粒·g-1;Ⅰc(14.20~14.00 Ma):炭屑总浓度急剧增加,平均浓度为988粒·g-1。阶段Ⅱ(14.00~13.60 Ma):炭屑总浓度急剧减少,平均浓度为777粒·g-1。(2) 孢粉数据重建的研究区的植被和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5.30~14.38 Ma时期为开阔的森林植被,湿度较低;14.38~14.00 Ma时期乔木增加,湿度增加;14.00~13.60 Ma时期乔木属种显著减少,湿度降低。(3) 经过对比分析,炭屑总浓度变化趋势与乔木类花粉百分比趋势相近,次圆形炭屑浓度趋势与阔叶类植物花粉的百分比趋势显著正相关,认为武山盆地中中新世的天然火活动与森林植被的盖度(尤其是阔叶林的盖度)有较强联系,在气候温暖湿润的时期,炭屑浓度高。此外,通过对比炭屑总浓度趋势和深海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的变化,可以推测,全球温度变化可能通过影响研究区植被变化来对天然火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58.
乌兰察布市气象资料应用处理与共享系统,以该市已经建成的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数据为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存储与查询、分析、统计技术,实现全市气象部门自动气象站资料的整合与管理。通过气象资料应用处理与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气象资料在全市气象部门内的高效共享,并提高了气象资料在业务领域和服务领域的使用率和共享率。  相似文献   
959.
极移中Chandler摆动出现的双频现象,一直以来为许多学者所关注。推导了基于Chandler摆动双频的极移确定项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极移确定项进行了拟合。与仅采用单频进行确定项拟合的对比表明,利用双频能取得更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0.
文章首先对GIS中5种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采用交叉验证法来对比分析不同插值方法的精度。应用反距离权重法、克里金法、自然邻域法、样条函数法、趋势面法5种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对兖矿集团济三煤矿1308工作面开采沉陷预计数据进行插值,对比分析了各种插值方法的精度,并对插值的误差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5种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中,克里金插值和样条函数插值精度最高,自然邻域插值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精度居中,趋势面插值精度最低;对插值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与沉陷预计点的数量和密度有关,沉陷预计点的密度越大、数量越多,空间插值结果的精度就越高。研究成果可为矿山开采沉陷预计插值方法的选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