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测绘学   266篇
大气科学   241篇
地球物理   170篇
地质学   709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基于Geodatabase的数据复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的飞速发展对数据分发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野外用户的离线编辑、多级应用、分布式维护、故障恢复以及多项目数据管理等等.基于Geodatabase的数据复制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通过版本、复本(Replica)、同步、协调等几个关键技术,深入地研究了Geodatabase复制技术,为基于ArcGIS项目数据的分发、拷贝和分布式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和思路.  相似文献   
982.
利用现有的纸质地形图制作电子地形图,仍然是水电行业获取基础设计资料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如何通过调整扫描仪参数改善纸质地形图的扫描质量,以及利用小波变换进行图像去噪,利用阈值法进行图像分割,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矢量化底图,提高自动矢量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983.
李忠  唐新明  李少达  汪汇兵  欧阳斯达 《测绘科学》2016,41(10):115-119,148
传统GIS在实现溃坝洪水过程模拟时通常是采用无源淹没分析或有源淹没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忽略了洪水演进过程中的物理学与动力学因素,模拟结果的时效性、可靠性较差,表达效果也较为简单。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结合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与GIS相关技术实现溃坝洪水演进的三维动态可视化及分析,以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生成的海量多维时空序列流体粒子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粒子数据的建模及时空数据的时空建模技术。最后在自主研发的系统中实现了溃坝洪水演进的三维动态可视化表达及分析,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84.
利用Aura卫星微波临边观测仪(Microwave Limb Sounder,MLS)数据,评估了ERA-I、MERRA、JRA-55、CFSR和NCEP2等5套再分析资料的水汽数据在青藏高原及周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UTLS)的质量,然后选取其中质量较好的两套水汽数据,分析它们对青藏高原及周边UTLS水汽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与MLS数据相比,5套再分析资料中在UTLS普遍偏湿,最大偏湿在上对流层215 hPa,约为165%,而在下平流层,ERA-I和MERRA与MLS的差异相对较小。总的来看,ERA-I和MERRA表征的水汽与MLS更为接近。进一步的对比表明,ERA-I和MERRA中青藏高原及周边水汽含量的时空分布与MLS较为接近,夏季能够表征青藏高原在纬向和经向上的水汽高值区,冬季能够表征对流层顶、西风急流中心附近的水汽梯度带,而且MERRA的结果要好于ERA-I。ERA-I、MERRA和MLS中青藏高原地区的水汽季节演变都表现为冬季1-2月水汽含量低,夏季7-8月水汽含量高,水汽的季节变化在200~300 hPa最大。MLS资料显示,在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附近,存在随时间向上向极的水汽传输信号。相较而言,ERA-I对向上水汽传输信号的表征更好,而MERRA对下平流层(100 hPa)向极水汽传输信号的表征更好。  相似文献   
985.
资源三号测绘卫星长条带产品区域网平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资源三号测绘卫星除了提供无畸变的标准景产品以外,还提供将近600km的长条带产品。该产品和标准景产品类似,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投影差误差和交会误差可以忽略不计,有理多项式模型作为长条带产品的成像几何模型发布给用户。基于像方的仿射变换平差模型可以消除长条带影像中的轨道、姿态误差,达到子像素级定向精度。在周边布设控制点,资源三号测绘卫星三线阵长条带产品的平差平面精度约为2.5m,高程精度约为1.6m,达到单个标准景的平差精度。  相似文献   
986.
基于X3D的网络3维GI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网络3维GIS研究现状基础上,指出当前网络3维GIS的不足,即VRML规范本身存在不足以及在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方面存在局限。X3D是代替VRML的下一代交互式3D规范,支持XML格式的编码。提出一个基于X3D的网络3维GIS原型系统,试图克服传统网络3维GIS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987.
1951-2018年重庆主城区大气自净能力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88.
本文利用逐年7~8月平均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并结合SWOOSH(Stratospheric water and ozone satellite homogenized)水汽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330~360 K层次水汽质量分布的年际异常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水汽质量分布异常表现为整体异常型、东西偶极异常型和南北偶极异常型三个主导分布型。整体异常型在水汽质量整体偏多时,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和垂直向上的水汽质量非绝热传输偏强,上对流层为异常偏强的水汽质量非绝热辐合;此时对应南亚高压偏强,青藏高原地区上对流层的水汽质量绝热辐散和高原以西地区的水汽质量绝热辐合都异常偏强,水汽质量整体偏少时则相反。东西偶极异常型水汽质量呈西多/东少分布时,青藏高原西部(中东部)对流和垂直向上的水汽质量非绝热传输异常偏强(弱),上对流层的水汽质量非绝热辐合和水汽质量绝热辐散也异常偏强(偏弱);同时对应南亚高压偏西,青藏高原以西到伊朗高原的上对流层有异常的自东向西的水汽质量绝热输送和水汽质量绝热辐合。水汽质量呈西少/东多分布时则有相反的结果。南北偶极异常型水汽质量呈北多/南少分布时,对应南亚高压偏北,青藏高原北部的上对流层有异常自南向北的水汽质量绝热输送所造成的水汽质量辐合,同时该地区低层异常偏强的自下向上的水汽质量非绝热输送也加强水汽质量辐合,而青藏高原南侧上对流层则为异常偏弱的水汽质量绝热辐散和水汽质量非绝热辐合,水汽质量呈北少/南多分布时相反。  相似文献   
989.
利用重庆34个气象台站1961—2017年夏季降水量、NCEP/NCAR的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和海面温度资料,分析发现,上年秋季尤其是11月的赤道(热带)印度洋偶极子(tropical Indian Ocean dipole, TIOD)模态与重庆夏季降水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前期海面温度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上年11月TIOD和夏季500 hPa高度场的相关与重庆夏季降水和高度场的相关一致,显示出从高纬度到低纬度“+、-、+”的相关分布,反映出当上年11月TIOD正位相(负位相)时,次年夏季环流场表现出乌拉尔山阻塞高压明显(不明显)、中纬度30°~37°N低值系统活跃(不活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弱)、位置偏南(北)的重庆夏季典型的降水偏多环流特征;前期赤道太平洋ENSO暖事件和前期TIOD事件同时发生时,两个事件的作用相互叠加,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并且位置偏南,造成重庆夏季降水的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990.
全国七大江河流域重点防范区 1∶1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建库是一项海量数据库建库工程。如何建立图幅达上万幅、数据量几十个GB的空间数据库是建库的核心问题。总结 1∶1万DEM数据库的建库经验 ,提出在建库之前必须进行充分有效的大规模的建库试验。在数据库结构和管理系统的建立时必须牢牢树立以应用为核心。在数据质量控制问题上 ,应采用以计算机自动和辅助检查为主 ,以图面检查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